遼吉省委

遼吉省委

遼吉省委,即遼吉根據地,是東北解放戰爭中吉林省境內的三大省委之一,當年從西部直接威脅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區長春、瀋陽、錦州等地,為吉林解放和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的遼吉省委

遼吉省委、遼北省政府都曾駐在白城市,辦公舊址現在為白城鐵路工人文化宮和白城鐵路運輸法院、白城鐵路運輸檢察院。這兩處都是日偽統治時期的建築,前者於1980年拆除一部分,並且有一些重建,後者為一座二層小樓。

遼吉省委曾駐洮南市的天恩地局,許多重要的黨史人物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如:遼吉省委書記兼遼吉軍區政委陶鑄、遼吉軍區司令員鄧華等都在這裡工作過,現為興隆街道辦事處。

1946年初,國民黨反動勢力在東北挑起全面內戰,以重兵向解放區發動進攻。1946年6月1日,東北局決定成立中共遼吉省委、遼吉軍區和遼吉行政公署,先駐洮南天恩地局,9月,根據黨中央的批示精神,中共遼西省委在洮安縣(今白城市)改建為遼吉省委,由陶鑄擔任省委書記,併兼任遼吉軍區政治委員,陳郁擔任副書記。當時遼吉省委設組織部、民運部、宣傳部,下設5個地委開展工作。與此同時,遼吉行政公署也遷至洮安縣。

1947年2月,根據鬥爭形勢的需要,遼吉行署改稱遼北省政府,閻寶航任主席,朱其文任副主席。省政府下設衛生廳、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貿易管理局、糧食局、郵電管理局等行政機構,負責處理政府日常公務。1948年2月,遼北省委、省政府由白城遷往鄭家屯。

隨著東北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原遼北省區域相繼解放。1948年7月6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遼吉省委改為遼北省委,隸屬東北局。轄區包括今天吉林省的白城、松原、四平、遼源地區,通化部分縣區,遼寧省、內蒙古等省區部分地域。

以陶鑄、閻寶航、鄧華為首的遼吉黨、政、軍領導,在東北局和西滿分局的領導下,以土地改革為中心,領導遼吉人民勝利完成了剿滅土匪、建立民主政權、參軍參戰、經濟建設、文化建設、黨的建設等多項任務,鞏固、擴大和發展了遼吉根據地。遼吉軍區所屬部隊,先編為遼吉縱隊,在夏季攻勢中所向披靡,參加四平攻堅戰,重創國民黨軍。秋季攻勢中,遼吉縱隊升級為主力部隊——第七縱隊,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的勁旅。為戰勝鼠疫,1947年7月,遼吉省委成立了遼吉區防疫委員會,有效地防止了鼠疫的發生和蔓延,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3年解放戰爭中,遼吉(遼北)省委、遼北省政府和遼吉軍區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歷史使命。

主要領導

遼吉省委書記兼遼吉軍區政委:陶鑄

遼吉軍區司令員:鄧華

烈士陵園

白城市烈士陵園 白城市烈士陵園

坐落於長白公路旁的吉鶴靈苑(前身是白城市烈士陵園)是白城市最大的一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在革命烈士陳列館,收藏了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當時的省委書記陶鑄同志、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同志、省軍區司令員鄧華同志為革命烈士的題詞,同時收集了大量的烈士遺物,如背包、水壺、望遠鏡等,館內還存有許多珍貴圖片。

為紀念在四平戰役中英勇犧牲的“遼吉功臣”馬仁興師長,馬仁興烈士紀念碑於2001年遷至此。碑上鐫刻著遼吉省委書記陶鑄題寫的“四平名將,遼吉功臣,建場紀念,無上光榮”的碑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