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戰爭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國戰敗投降。日本軍隊太平洋戰場連吃敗仗,海、空力量損失貽盡,中國軍民開始戰略反攻。為苟延殘喘,日本帝國主義採取全面收縮、爭取體面媾和的總戰略。

基本信息

日對蘇方針是避戰求和,如蘇軍進攻,即退守中朝邊境,保住朝鮮,拱衛本土。日本陸軍主力關東軍(總司令為山田乙三上將)轄24個師又8個旅和一個空軍集團軍約70萬人、偽蒙疆軍約20萬人防守東北。日軍沿中蘇、中蒙邊境構築了17個築壘地域,但只配備了少量兵力,主力集中於中國東北腹地,準備機動作戰。
蘇聯為履行在雅爾達會議上作出的有條件對日開戰的承諾,在戰勝法西斯德國後,立即從歐洲抽調大批兵力和裝備到遠東地區,在伯力成立了由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司令的遠東蘇軍總司令部,下轄3個方面軍、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兵集團軍、太平洋艦隊、黑龍江區艦隊、及部分蒙古騎兵,總計約100萬餘人。
8月9日零時,蘇軍先遣支隊未經火力準備,即越過中蘇國境,主力部隊隨後分三路全線發起進攻。蘇軍轟炸機大編隊襲擊哈爾濱、長春、吉林和瀋陽日軍重要目標。蘇太平洋艦隊駛入日本海,切斷關東軍與日本本土聯繫。西線蘇軍機械化部隊一晝夜前進150公里,高速穿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和戈壁沙漠,占領滿洲里。蘇蒙坦克騎兵集群15日占領多倫後,在海拉爾日軍既設陣地遭到頑強阻擊,轉而實施迂迴作戰,於16日攻占牡丹江,俘虜日軍4萬人,逼近朝鮮北部。北線蘇軍在黑龍江區艦隊支援下,橫渡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主力在海空炮火支援下,沿松花江展開進攻。與此同時,太平洋艦隊所屬陸戰部隊在朝鮮北部實施了登入作戰。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18日,日本關東軍投降。19日至24日,蘇軍傘兵部隊陸續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主要城市機降,蘇軍在瀋陽機場拘留了企圖外逃的偽滿皇帝溥儀。21日,東西對進的蘇軍快速縱隊分別在瀋陽、哈爾濱、長春會師。至此,東北境內日軍除個別地域仍在頑抗外,其餘均被殲滅。
蘇軍在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同時,還分別向庫頁島、千島群島、朝鮮北部日軍發起進攻。8月8日夜,蘇海軍航空兵轟炸了停泊在朝鮮各主要港口的日本軍艦,在朝鮮游擊隊配合下、蘇軍從陸地和海上兩個方向橫掃朝鮮北部。8月25日,蘇軍傘兵在平壤、元山空降,收復整個朝鮮北部。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籤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蘇軍在中國東北境內的對日作戰,在中國軍民支援配合下,徹底粉碎了關東軍主力。日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蘇軍傷亡3.2萬餘人。這一勝利,使日軍喪失了一支賴以屏護本土的精銳戰略機動部隊,沉重打擊了日本“本土決戰”計畫,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