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氏太平洋蚓

達氏太平洋蚓體長7.1-7.9mm,43節。棲息於潮下帶5-10m深的各種各樣的沙子中。

達氏太平洋蚓

目名: 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顫蚓科 (Tubificidae ) 棒絲蚓亞科 (Phallodrilinae Brinkhurst, 1971 )
屬名: 太平洋蚓屬 (Pacifidrilus Pierantoni, 1902 )
種名: 達氏太平洋蚓 (Pacifidrilus darvelli (Erséus, 1984) )

分布描述

香港海洋;棲息於潮下帶5-10m深的各種各樣的沙子中。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7.1-7.9mm,43節。Ⅺ節處寬0.28-0.37mm。次生環少(每節4-5條),前部明顯,蟲體後部豐富(每節7條)但不明顯。環帶位於1/2Ⅹ-Ⅻ節。剛毛(圖Ⅱ-155a)雙叉,遠叉較近叉細且稍短,有時具薄叉系膜連線近叉尖端與毛乾。剛毛長40-65µm,寬2.5µm,體前部每束2-3(4)條,環帶後體節腹剛毛每束(1)2(3)條。Ⅺ節腹剛毛特化為交配毛束,每束(5)8-12條,長45-60µm,寬2µm,交配毛遠端分二小叉。交配毛束位於精管膨部中部;每束中交配毛平行排列。雄孔成對,位於Ⅺ節腹剛毛線處,靠後端。受精囊孔亦成對,位於Ⅹ節腹剛毛線處,非常靠近前端。咽腺不發達或缺失。食管管狀,具有不明顯的膨脹部,位於Ⅷ-Ⅸ節。雄性生殖器管成對。輸精管寬9-12µm,捲曲,長為精管膨部的幾倍,進入膨腔頂端。膨腔直立,長60-70µm,內段寬30-40µm;外段非常狹窄,逐漸變細,連線於小的突起(假陰莖),其位於雄孔處。精管膨部具有非常薄的外層,以及輕微顆粒化和纖毛化內皮層。前列腺緻密,通過短柄連線於精管膨部兩側內端與中部之間。受精囊不發達,具有管狀囊管,長50-70µm,寬26-34µm,以及卵圓形囊腔,長100µm,寬40-60µ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