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延

達延

達延,(?~1517)明代蒙古可汗。又作“歹顏罕”、“大衍汗”等,皆為“大元大可汗”之轉譯,明稱小王子。名巴圖蒙克 (或譯作“巴禿猛珂”)明作“伯顫猛可王”。元裔孛爾只斤氏。

基本信息

人物

明成化十五年(1479,一說十六年)與其叔曾祖滿都魯遺孀滿都海哈屯婚配並即汗位;達廷汗得妻輔佐,自成化十九年(1483)至正德初(1506),先後剪除太師亦思馬因、克舍、亦不刺、火篩等割據勢力,征服永謝、鄂爾多斯、土默特諸部,擊走瓦刺部,於內蒙古外蒙古東部確立可汗地位。達延汗加強軍事組織,恢復萬戶制度,將分散割據的大小領地合併為六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限定範圍,“畫地住牧”,定世襲法,分封諸子為領主。達延汗親領左翼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烏梁海)三個萬戶。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領右翼土默特、鄂爾多斯、永謝布三個萬戶。重建封建秩序,廢除太師、丞相制度,頒定限制賽特(大臣)權利條款。多年與明通貢互市,自弘治元年至十一年達13次以上,貢使多時達6 000餘人,2 000人入關,至京師者500人,貢道由大同入居庸關,互市貿易活躍。長城沿線基本安寧,維持10年之久。

歷史

弘治十三年 (1 500),達延汗征討右翼領主滿都賚阿固勒呼,移帳於鄂爾多斯,明人誤會,和平中斷。後情不詳。 (李鳳山)【俺答】(1507~1582)即阿勒坦汗,亦稱孛多汗、格根汗。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17歲即率師進攻鄰部,輔佐其兄吉·囊統轄右翼蒙古。嘉靖二十一年(1542),吉囊卒,俺答取得汗號,遂率部迫左翼察哈爾部東遷,又西征瓦刺都,進至漠北,勢力大盛,扼控大興安嶺、河套一帶。隨後屢遣使至明,要求與明通貢互市,遭到拒絕。乘明朝政紊亂,多次發兵進犯大同、宦府、寧夏等地,動輒數萬、十餘萬,迫朝京師戒嚴。二十七年八月,率兵攻大同,用設伏之策盡殲明指揮顧相所部千餘人。九月,在居庸關關口外,大敗明守軍,後聞明援軍將至,攜所掠財物北逃。二十九年,統軍10萬南下,破古北口入長城,兵臨京師城下,見屯有重兵,一時難以攻取,遂分兵四掠,在京畿地區飽掠8日,滿載而歸,史稱“庚戌之變”。三十二年七月,俺答率諸部聯軍20餘萬,從弘賜堡 (今大同北)等處攻入長城,進克渾源、靈丘。明大同、宜府守將皆閉城不敢戰,俺答長驅直入山西,大肆掠奪浮圖峪一帶,後與明援軍發生激戰,大潰撤軍。次年,率軍分道攻明,擾掠宣府、薊鎮,迫京師戒嚴。以後又多次出兵進犯明邊,屢賤守軍。隆慶二年 (1568),偕夫人三娘子進兵阿爾泰山,值明大將王崇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戚繼光總督薊州、山海關軍務,不敢輕意進掠。四年,復遣使至明廷求封,達成“隆慶和議”,隆慶帝封俺答為順義王,賜所居城名歸化 (今呼和浩特舊城);在大同、張家口、寧夏、甘肅等地開設馬市。俺答奉表稱臣,並約會韃靼各部對天起誓永不再犯邊塞。從此,長城北部邊境數十年安寧。卒年76歲。其妻三娘子,被封忠順夫人,繼其睦邊之策,主持政務長達20餘年,親掌兵權,維護了邊關地區的安定團結,促進了蒙漢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