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綽

道綽,隋唐時佛教淨土宗高僧,俗姓衛,并州濁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生於北齊河清元年(562年),卒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

基本信息

經歷

道綽從小以尊敬長者、和於鄰友而知名閭里,14歲出家為僧,初習《涅槃經》,後又從師於道瓚禪師。道瓚清約雅素,慧悟佛理,在當時頗有名望。道綽對他非常崇拜,跟隨他習學淨土宗等佛經佛法好幾年。其間,他還蒐集整理佛教經典,廣為散布,以推進佛教事業的發展。
後來,道綽想尋找一方幽靜清明去處修行,於是往居於汶水石壁玄中寺(今屬山西交城)。該寺所處風景優美,為北齊高僧曇鸞法師建立,當時寺中存有曇鸞和尚碑,記載曇鸞一生事跡。道綽習讀鄉遍,對此非常珍視,決心要繼承曇鸞開創的事業。
道綽身材魁偉,儀表堂堂,他初到玄中寺時,有一次在山道中行走,被—僧人望見,認為是活佛降臨,其以珠數相量,如七寶大小,這時,西方又靈象繁呈,難以言述。之後,這個僧人到處傳揚,道綽德望日增,聲名遠播,僧俗男女赴山朝拜者,絡繹不絕。道綽經常出來當眾講道,屆時,宋朝拜的人各掐念珠,口呼佛號,聲振林谷。也有不信佛的人雜於其中想乘機作亂,但當見到道綽,往往為他的風姿所折服,喪氣而歸。
唐貞觀二年(628年)四月八日,道綽認為自己命將終,特古知當時宰相。訊息傳出,趕來看望的布滿于山寺之中,當時人們只見道綽似在空幻之中的七寶船上,與曇鸞法師敘談。之後,曇鸞乘雲往空而去,天花下散,前來山寺中的男女以衣裙承接,其花薄滑可愛,過後有人還把其中的蓮花栽在也上,七閂方才枯萎。道綽相類的神行異事很多。
道綽到70歲時、牙齒新生,容顏煥發,身體更加腱壯,講述的淨土佛理也更加奧妙,並勸人念彌陀佛名,並用麻豆等物統計數量;即每念一聲彌陀佛名,便放一粒麻豆,在他的倡導下,俗民百姓念佛成俗,積豆至百萬斛,道綽相類的作法也很多。
道綽平日常坐於西方,早晚都吃鮮潔的食物,看到風生,即很恭敬的起來迎接,似乎是在迎接佛的來臨,一有閒空,即口誦佛經,一聲接著一聲,聲聲響亮,每日要念到7萬次。他的這些做法,為他在佛教界也贏得了名聲,並傳播得很遠,很多名僧不遠千里慕名而至,使淨土宗日益興盛,道綽也就成為淨土宗一代著名的宗師。
道綽卒於貞觀十九年(645年),終年84歲,臨死前他精神明爽:道綽著有《行圖》1卷:《淨土論》2卷傳世,因他居住玄中寺,在唐朝屬西河郡,時人也稱其為西河禪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