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是門心理學

道歉是門心理學

只有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歉意,道歉這種行為才會有意義。道歉的擅長與否,並非取決於個人的性格特徵,並非一成不變,只要通過正確的思考與訓練,累積一定經驗之後,就能有大幅改變。只要從即刻起認真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歉意,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擅長道歉的人際關係高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擅長道歉的人,即使在工作與人際關係中出現了失誤、惹下了麻煩,也能夠較為容易地將其解決、消除,使事情取得進展。但是,對於那些不擅長道歉的人來說,因為些許小事,多數情況下會使人際關係惡化,使工作陷入舉步維艱的境況,自己更是吃盡苦頭。

作者簡介

涉谷昌三(SHIBUYA SYOZO) 日本目白大學人類社會學部教授,心理學家,前山梨醫科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心理學會、日本社會心理學會等組織的成員。 畢業於學習院大學,在東京都立大學研修碩士及博士課程,並取得文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圖解外觀識人術》、《運用心理學的人會成功》、《淺顯易懂的心理學用語》、《戀愛心理的秘密》等。

目錄

前言 你的誠意為何無法向對方表明?

第1章 誠懇的道歉並不一定能成功

道歉,最重要的是對方如何看待你

道歉,從情感因素中擺脫出來

不會道歉的人,無論是工作還是人際關係都做不好

將失敗的原因歸於自己和歸於他人的人

帶有誠意地進行道歉,可能會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日常生活中的道歉,用心反倒是一種妨礙

會道歉的人自尊感高,不會道歉的人自尊感低

自尊感高是件好事,但自尊心過強則大為不利

不害怕失敗的孩子,更有可能進步

回答錯誤也不示弱的孩子有出息

較好地保持自尊感與他人現實評價的平衡性

第2章 會辯解的人進展順利

人為什麼要道歉

道歉是一種技能,只有學習才能夠掌握

只對對方非常介意的內容進行道歉

道歉始於尋找“藉口”

接受道歉的一方也需要適當的辯解

根據對方的期待進行辯解

禮節指的是“輕微的歉意”

double bind(雙重束縛)—— 語言與態度

表里不一的人

對付“double bind”類型的人時,要弄清楚

其真實意圖

真實意圖會體現在身體語言上

第3章 憤怒的心理學

憤怒的類型決定於五歲

憤怒也需要技巧

父母不訓斥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能成長

需要發怒時不發怒,會降低解決問題的能力

行動時不受傷害,憤怒自然會消失

憤怒的三種類型

對憤怒的人進行分類

沒必要過分害怕對方

面對沒有關係的人,更容易發泄憤怒

有所期待也會流露憤怒

儘管與自己類似,但能力低下的人會容易

讓人討厭

根據日常生活中表露出來的行為來判斷憤怒

的程度

招致備受壓抑者的憤怒,將會難以應對

第4章 道歉的技巧

過失比例以及盤算道歉的好處和壞處的方法

讓憤怒者心情愉快的眼神技巧

使對方思考中斷的技巧

道歉時故意讓對方占據心理優勢

不要留下“冷卻期”

想通過講道理來解決問題時,可以採用

打電話的方式

使用電話進行的分步勸說法

贈送禮物要在和解露出端倪時進行

不要把書信放著不發

在道歉場合,男性要選用治療系顏色的領帶

勸說的心理技巧—— “允許特權法”

第5章 人際關係的心理學

要接受被人討厭的事實

不要被“稱呼”所束縛

“框架”與“標籤”

要善於利用“人際距離”

莫名其妙被人罵的時候,不要追問原因

道歉的秘訣在於先下手為強

承諾才是憤怒與道歉的歸宿

惹人生氣時,主動親近對方會讓關係

更容易修復

明確責任所在並非明智之舉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