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種魔大法

道心種魔大法

道心種魔大法,黃易《大唐雙龍傳》小說里的魔門奇書,又稱「種玉功」、「種魔訣」,屬天魔策十卷之一,向為魔門邪極宗一脈持有,寶典共分成上下兩部,上部專講練出魔種的訣竅,下卷則是由魔入道之法。道心種魔大法專講精神異力,使精神有若實質,無孔不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把整個天地的精氣不住由自己的毛孔吸入體內,轉化作真元之氣,不住強化凝聚精神,克制對手心神,是奪天地造化,攫取宇宙精華的玄妙功法。《日月當空》里武曌評價,道心種魔大法是個視萬物為波動的心法,一草一木,都是一種‘波動’。一般練武者的真氣也是波動,先天真氣則是更高層次和精微的波動,因能與人的精神結合。而魔種則是超越了生死的波動,故能人之所不能。正是在這個看法的基礎上,虛空亦可以是波動,令‘破碎虛空’合理化。推而廣之,人和神靈的分別只在波動層次的分別。

​基本概述

種魔大法專講精神異力,使精神有若實質,無孔不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把整個天地的精氣不住由自己的毛孔吸入體內,轉化作真元之氣,不住強化凝聚精神,克制對手心神,是奪天地造化,攫取宇宙精華的玄妙功法。

出處

黃易《大唐雙龍傳》小說里的魔門奇書《天魔策》中記載的魔功之一(四大奇書為《戰神圖錄》、《長生訣》、《慈航劍典》和《天魔策》) 傳說只有把十卷《天魔策》集齊,始有可能進窺魔道之極,至乎修成最高的道心種魔大法。其原理是黃易借鑑了古龍《嫁衣神功》,種魔大法的本質是讓

道心種魔大法道心種魔大法
魔功重生一次,需要放棄自己原先所修煉的魔功,然後重新修煉。其原因在於魔門心法太走極端,入門極易精進,但練到後來時,真氣往往會變得極端的霸道或陰損。修練者到此時也因內功過於極端而難以精進。這就是道門心法先難後易,魔門心法先易後難的根本道理。而種魔大法就是讓魔功等若練了兩次,讓真氣非但能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肉體也得以洗髓伐骨。

在《日月當空》里提及,在《魔道隨想錄》里,有一段關於《戰神圖錄》的記載,說此書來歷神秘,超越一般塵世的武功,共有四十九式,最後一式‘破碎虛空’,更觸及天地之秘。這正是《戰神圖錄》的由來。而武曌的猜測,謝眺從一個屬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古墓里,看到有關《戰神圖錄》的記述,得窺圖錄之秘,從而創出《道心種魔大法》。而靜齋的始祖地尼,因得翻閱《魔道隨想錄》之緣,從而曉得‘破碎虛空’之秘,《慈航劍典》很大機會亦受到‘破碎虛空’的影響。仙胎魔種,各走極端,源頭則一。

修煉成果

道心種魔大法顧名思義,最關鍵的過程,就是要找個天資卓越,禪心堅定的正義之士,作為練功的『爐鼎』,修此功者,必須潛進對方心靈深處,歷經種種變異,播下魔種,由無至有,大法始成。但俱是在茫不可測中,風光無限,有如大自然無窮景象,時而天晴風和,日照月映;時則陰雲密雨,雷電交加,七情六慾,變幻難測。修練大法者,譬之怒海操舟,一不小心,受『爐鼎』情風欲潮的狂擊,舟復人亡,輕則走火入魔,重則萬劫不復,形神俱滅,故古往今來,先輩雖人才迭出,凡修此法者,均落得敗亡身死之局。

除了「邪帝」向雨田之外,無人得見的武林秘典,強調由道入魔,在道心種魔種,奇詭絕倫,據說向雨田練至後來而亡屍骨無存,實際上是在邊荒傳說已出現的向雨田活了數百年,由邪帝舍利練就道心種魔大法,舍利傳給四名兇殘徒弟,寶典自存不知所終。

至明朝洪武年間,「魔師」龐斑得到了《道心種魔大法》,並利用風行烈的道心成功練成大法。

而韓柏亦因「盜霸」赤尊信犧牲自己而成功修成大法。

《道心種魔大法》之所以似是從沒有人練成功過,原因很複雜,其理論則完美無瑕,基本功法立竿見影、成效卓著。

全書十二篇,首篇是“入道第一”,修的是玄門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體道心”。只是首篇,已令歷代魔門邪帝望門興嘆。因為夠資格擁有秘卷的,皆為天邪道派主,他們魔功深厚,誰肯廢去原有魔功,重新開始練習心法路向截然相反的另一功法。

次篇“種魔第二”。魔種和道家修真者的道胎,若如一個銅元的兩面,生命的兩個極端,生和死。道家專事生氣,甚么百日築基、返本歸元、大環金丹、從後天回到先天,始終生氣勃勃,容易為人接受。《長生訣》正是這種功法至高無上的巔峰之作。男女歡合、十月懷胎、發育成人,“生”的過程長路漫漫,死亡卻是突然兇猛。**第一篇的道體築基由杜傲親授龍鷹,而龍鷹到十九歲方告功成,可是依第二篇修煉,短短四十九天,便種魔成功,自此卻難作寸進。

因第三篇“立魔第三”,篇首開宗明義須將全身功法散去,以讓秘不可測的魔種能在不受玄門正宗先天真氣的抑制下出而主事。簡單點說,魔種正是死氣培植出來的“元神”,道心則為生機勃發的“識神”,只有識神讓道,元神方可脫穎而出,與他以某一種神秘方式結合無影無形的魔種正蠢蠢欲動。

第四篇“結魔第四”,縱使沒有散功的難關,只此篇足令龍鷹卻步,內中描述千奇百怪種種自戳自殘、挨飢抵餓的苦行,其目的務求誘發魔種。試問好好一個人,怎會如此自討苦吃。

第五篇篇“魔劫第五”,比上一篇更難落實,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六篇“種他第六”,恰恰解決了前五篇對歷代天邪道宗主造成的所有難題,大合魔門一貫損人利己的作風。方法是另尋道體,再由自己親手種魔,絕對控制下於道體死亡前的剎那,進行竊種的功法,據之為己有。

第七篇“養魔第七”

第八篇“催魔第八”過程最悠長,也最精彩有趣,就是和人動手過招,務令魔種發揮得淋漓盡致,魔種人心兩者水乳交融,神意匯流,變化無窮。人再不是人,魔種也不是魔種。

第九篇“成魔第九”練至成魔階段,在手下走上三五招的人已屬於獨霸一方的級數。

第十篇“魔極第十”魔種方可運用自如完全斂收,不讓其被有禪心的高人感應探測。

第十一篇“魔變之境”魔種盡化道心(出自《日月當空》中“第二章 愛情賭約(中)”這一篇)

第十二篇“魔仙”

日月當空 第四卷 第一百零三章 風暴前夕

武瞾因早朝延長,未能依時來御書房,龍鷹遂埋首疾書,將《道心種魔大法》最後一篇《魔仙》默寫出來。

這是全書最短的一篇,只有百來句千多字,且晦澀難解,顯然純屬理論性的揣測探究,缺乏經驗上的支持。龍鷹也是一知半解,似明非明。向雨田在卷終處注了「破碎虛空」四個蠅頭小字,更令他感到莫測高深。

完成《道心種魔大法》上下兩卷後,他頗有將已成灰燼的秘卷還魂的奇異滋味,見武瞾仍龍駕未臨,走出書齋。御園陽光漫天,龍鷹仿似由大法的天地重回人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