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灣鎮

過渡灣鎮

渡灣鎮位於保康北部,距縣城17公里夕地處保康、谷城、南漳三縣交界之地,瀕臨南河,素有保康“北大門”之稱。有名的山頭32座,河流20條,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鎮共轄13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3372戶、11562人。過渡灣鎮學校主要有 過渡灣鎮初級國小、過渡灣鎮塘坊埡中心國小、過渡灣鎮國小、過渡灣鎮曾家鋪初級國小、 過渡灣鎮西邦初級國小。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過渡灣鎮共開挖襯砌渠道8500餘米,新建襯砌河堤2200餘米,新開挖塘堰2口,新建村組公路34餘公里;生態環境建設上,共實施坡改梯治地3000餘畝,襯砌石埂25000餘米,實施退耕還林6500畝,荒山造林12000畝,封山育林50000餘畝,新建“五結合”沼氣池1500餘口,使過渡灣鎮近5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清潔、方便的沼氣;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現已基本形成了“兩大優勢產業”(畜牧養殖和中藥材種植)和“兩大特色產品”(“雙低”油菜和仁用杏),探索出了適合本區域發展的結構調整路子。

基本信息

簡介

過渡灣鎮過渡灣鎮

東北與穀城縣交界.,西與寺坪鎮相連,南與城關鎮相鄰,東南與黃堡鎮接壤。版圖面積147.2平方公里,東西長24公里,南北寬17公里。跨北緯31‘52’——32()1’,東經111度11分——111度26分。305省道、石(花)開(封峪)公路穿境而過。全鎮版土面積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981畝(其中水田1800畝),山林面積11800公頃。境內峰巒疊嶂,溝壑縱橫,素有“十溝九梁荒山坡”之說。平均海拔700米,最高點草坡梁子,最低點(全縣最低)楓橋溝,海拔194米。有名的山頭32座,河流20條,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耕地多屬貧瘠掛坡之地。境內資源豐富,有黑木耳、茶葉、香菌、天麻,黃姜等特產資源;有硫、鐵、煤、矽、鋁等礦藏資源,特別是鐵、煤礦品位高,分布集中,易於開採;境內山峰林立,山清水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建有保康縣目前最大的過渡灣電廠,電廠發電蓄水後形成了風景優美的水上公園;在集鎮3公里處,有全國聞名的野花谷自然風景區,谷內四季飄香,有靈猴、珍珠雞等1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200公頃野生蠟梅、野生牲丹、雲錦杜鵑等國內少有、舉世罕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解放前,過渡灣屬偽安正鄉管轄。解放後,屬城關區。1975年7月撤區並社時成立過渡灣公社,由原城關區的二堂、開峰峪、塘坊埡三個小公社和原寺坪區青灘大隊組合而成。1984年設區建鄉,1987年9月撤區建鎮,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後,撤消3個黨總支、管理區,合併村8個、組35個,實行鎮對村的直接領導。2002年底,全鎮共轄13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3372戶、11562人。

鄉鎮建設

過渡灣鎮蟲口奪糧

過渡灣鎮蟲口奪糧過渡灣鎮蟲口奪糧

過渡灣鎮委、鎮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了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小城鎮建設等四大工程建設,著力夯實了四大基礎:即農業基礎

(生態農業、效益農業和觀光農業,其中新店“長治”治理和程家溝流域中低產田改造最為典型)、能源交通通訊基礎、城鎮建設基礎和市場基礎,現在過渡灣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已非常雄厚。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過渡灣鎮共開挖襯砌渠道8500餘米,新建襯砌河堤2200餘米,新開挖塘堰2口,新建村組公路34餘公里;生態環境建設上,共實施坡改梯治地3000餘畝,襯砌石埂25000餘米,實施退耕還林6500畝,荒山造林12000畝,封山育林50000餘畝,新建“五結合”沼氣池1500餘口,使過渡灣鎮近5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清潔、方便的沼氣;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現已基本形成了“兩大優勢產業”(畜牧養殖和中藥材種植)和“兩大特色產品”(“雙低”油菜和仁用杏),探索出了適合本區域發展的結構調整路子。 過渡灣鎮委、鎮政府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快集鎮規劃建設步伐,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進一步推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栽植道旁風景樹500餘棵;規範完善了小遊園建設和農貿市場建設;集鎮高標準水沖式公廁已建成投入使用;修復配套了集鎮的路燈;投資5萬餘元,完成了集鎮電網改造;同時加強了環衛隊伍建設,使集鎮及周邊環境得到了整治,改變和提高了集鎮新形象。同時把集鎮規劃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圍繞過渡灣鎮的苗木、蔬菜、林果、畜牧業等主導產業,積極引進市場開拓力強、產業輻射力大、產品附加值高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吸引民營業主進鎮發展,繁榮活躍集鎮市場,促進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

過渡灣鎮茂密的樹林

過渡灣鎮茂密的樹林過渡灣鎮茂密的樹林

過渡灣鎮廣大幹部民眾解放思想,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

三鎮”(黃姜產業專業鎮、畜禽養殖重鎮、生態旅遊靚鎮)戰略,狠抓結構調整,主導產業規模發展,以黃姜為主的藥材面積達到1萬畝,產業收入達到2752萬元;畜牧產業特別是草食畜產業規模挺進,養殖總規模達到2.6萬頭(只),收入達到972萬元;林業經濟發展迅速,完成退耕還林11579畝,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49000畝,年可創收入500萬元。截止2002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870萬元,鄉鎮企業產值達到2253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60萬元,人平純收入.達到2006元。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社會進步。計畫生育工作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社會治安始終保持良好態勢;“普九”成果得到鞏固,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科技興鎮成效顯著;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發展。

文化教育

過渡灣鎮學校主要有 過渡灣鎮初級國小、過渡灣鎮塘坊埡中心國小、過渡灣鎮國小、過渡灣鎮曾家鋪初級國小、 過渡灣鎮西邦初級國小。

自然資源

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過渡灣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內地貌複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低山河谷,日照尚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高山地區多雨,溫度低,濕度大,降霜早,積雪期較長。年平均氣溫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極端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風、雹等,局部災害幾乎年年發生,但因地理關係,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山區農業歷來是既無全收之年,亦無全災之年。河流北有漢江水系的南河和清溪河,南有長江水系的沮河。

野花資源極為豐富

以野生蠟梅、野生牡丹、古樁紫薇、雲錦杜鵑為代表的野花資源極為豐富。國家級珍稀樹種多達72種。野生蠟梅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活化石”,世界上只有中國和美國有少量倖存,分布面積達4000公頃;野生牡丹共170公頃10萬餘株;古樁紫薇有9000餘公頃50餘萬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蔸就有萬餘株;雲錦杜鵑分布更廣,面積更大,幾乎鄉鄉鎮鎮都有。

礦藏資源豐富

過渡灣鎮野花谷過渡灣鎮野花谷

礦藏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有

2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種。金屬礦產有鐵、錳、釩、銅、鉛鋅、多金屬、鋁土等;非金屬礦產有磷、煤、硫鐵、方解石、水晶石、重晶石、螢石等。其中磷礦儲量10億噸,最高品位達40%,平均品位23.4%,富礦率居全國前列,為湖北三大磷礦之一,居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硫鐵礦遠景儲量1954萬噸以上,占全省25%,品位12-30%;煤儲量219萬噸,含固定炭60-80%。年均開採磷礦石100萬噸、硫鐵1萬噸、煤2萬噸。

旅遊景點

野花谷

古樁紫薇古樁紫薇

“野花谷”野生臘梅保護區位於鄂西北保

康縣過渡灣鎮刺灘溝,距保康縣城20公里,

總面積1.6萬畝。這裡生長著東半球唯一野生臘梅群,每年冬季,臘梅盛開時節,恰似花的海洋,芳香四溢,花期長達3個月之久,是鄂西北地區罕見的生態旅遊景點。

考證

據專家們考證,野生臘梅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夾的活化石,保康縣的野生臘梅就有百千萬株,而且有馨口、黃白、紅心、紫蕊、檀香等珍稀品種,大多數有百年以上的生長歷史,具有極高的觀賞及科研價值。保護區內除了臘梅,還有原始牡丹、古樁紫薇、雲錦杜鵑、紅豆杉等珍稀植物,山桃、蘭草、紫荊、月季、野百合、石榴、桂花、紫薇、紅豆杉、火棘等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刺灘溝四季花開,終年盛景。春天萬木吐綠,桃花,紅白相間的杜鵑花,野生百合和金黃色的蘭草花次第開放,活潑爛漫;炎夏山谷涼爽宜人,大紅大紫的牡丹、月季和石榴花點綴山野,映襯夏天的熱情;金秋,丹桂飄香,火棘妖艷,野菊遍地金黃,楓葉盡染層林,滿目華貴與燦爛;隆冬,翠竹斗霜,臘梅傲雪,高潔的風姿與清新的芬芳,讓人領略到一種純淨、清雅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