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天生橋

《過天生橋》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過天生橋

水光如練落長松, 雲際天橋隱白虹。

遼鶴不來華表爛②,仙人一去石橋空③。

徒聞鵲架橫秋夕④,漫說秦鞭到海東⑤。

移放長江還濟險, 可憐虛卻萬山中。

作品注釋

①天生橋:修文名勝風景區之一,位於谷堡鄉哨上,離修文縣城12.5公里。

②遼鶴句:此句用典。據《搜神記》載遼東有丁令威,其人遠行,死後化為白鶴歸來,棲止於遼東城門華表柱上。此傳說距王守仁所生活年代已是幾百年後,其時華表已爛。虞集《挽文丞相》詩有:“月明華表鶴歸遲。”華表:古代設在城門、墳墓前的石柱。爛:腐爛,這裡作“毀損”解。

③仙人句:此句引用龍場民間故事,傳說天生橋為神仙所造,仙人已經離去只留下了橋。

④鵲架:此句引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民間傳說。

⑤秦鞭:傳說秦始皇有神鞭,能趕石頭到海中。

作品譯文

水光仿佛長練般落到高高的松樹上,天生橋猶如白虹隱現在浮雲間。

遼鶴沒有飛來華表已經毀爛,仙人走了只留下空空的石橋。

曾聽說喜鵲會在秋夜架起鵲橋,還聽說秦始皇的長鞭能把大石趕到海東。

如把天生橋放到長江還能救險濟生,可惜它卻在這萬山叢中毫無用處。

作品簡析

詩的最後兩句從表面上看是感嘆鬼斧神工的天生橋座落在人跡罕至的萬山叢中實在太可惜,結合陽明當時的境遇,就不難體會到,陽明在這裡實則是借天生橋感嘆自己因為貶謫到蠻荒之地,難以實現經國濟世的抱負,就象天生橋一樣,虛卻在萬山之中。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