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機制

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機制

《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機制》是2008年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機制》以競技體育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組織行為理論等為依託,從系統連結的角度出發,對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四個區間性多年訓練過程之間的系統連結機制進行專門研究。運動訓練的系統連結是指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競技能力要素在一定時間鏈條上前後制約的、穩定的相互作用與聯繫方式,是保持運動訓練連續性與階段性的辯證統一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時間性連結與空間性連結、人性要素的連結與物性要素的連結、生物性連結與社會性連結等,具有系統性、高效性和流暢性特徵。連結區間是指相鄰兩個區間性多年訓練過程之間互相交叉重疊、兼具前後兩個階段的訓練特點的訓練段落,包括連結一區、連結二區和連結三區。三個連結區間把四個區間性多年訓練過程緊密地聯結成為一個系統的整體,形成了一個兩兩交叉重疊的嵌套連結模式。三個連結區間的訓練任務主要是實現訓練主題的階段轉換。連結一區的訓練任務主要是實現訓練主題從“以發展一般運動能力為主”向“以發展專項競技能力為主”的轉換,在訓練內容安排上逐漸加大專項訓練的比重,循序漸進地增大訓練強度和訓練負荷的變化幅度,促使運動員儘快適應高強度的專項訓練。連結二區的訓練任務主要是實現訓練主題從“提高專項競技能力”到“充分利用競技能力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的轉換,在負荷安排中不斷加大負荷強度,適當改變負荷節奏,引導運動員儘快適應持續的高負荷訓練,更加重視心理能力和技戰能在訓練和比賽中的作用。連結三區的訓練任務主要是實現訓練主題從“創造最佳成績”向“保持競技高峰”的轉換,更加重視心理訓練的安排,訓練中重點解決訓練負荷的調整與機體恢復問題,適當減少負荷量,保持負荷強度,增大負荷節奏的變化。在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訓練環境的改變對運動員的訓練連結具有重要的影響,訓練條件和人員變化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教練員是最重要的人員要素。影響我國運動員多年訓練系統連結的組織要素主要包括構成性要素、組織性要素、內部環境要素和外部環境要因素等四個部分。其中,系統構成性要素主要包括對各級運動訓練的資金投入、運動訓練相關物質資源的基本狀況及其配置、運動訓練人力資源的培養體制與選拔任用制度三個方面;組織性要素主要包括多年訓練過程中對訓練效益的追求與分配、多年訓練系統的層級結構、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多年訓練系統中組織激勵的傳達等四個方面;內部環境要素主要包括多年訓練系統目標體系的統一,主要體現於內部政策與系統發展目標的統一性、系統成員個體目標與系統目標的一致性、個體成員之間發展目標的一致性等三個方面;外部環境要素主要包括競技體育的競賽體制、激勵機制、選材體系、投資體制以及競技體育項目的區域布局與協同發展體制等五個方面。調控多年訓練連結系統的目的在於提高訓練系統的連結效率與組織效益,其關鍵在於減少組織負效應並實現組織和諧。在對訓練系統進行組織調控時,要遵循方向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和高效性原則,主要措施包括構建適宜的組織結構、系統設定發展目標體系、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組織溝通、實施系統的組織激勵等。

作者簡介

徐剛,運動訓練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北京奧組委體育部皮划艇競賽副主任、國家皮划艇激流迴旋隊副領隊、國際級裁判、國家體育總局高層次體育競賽組織管理和裁判人才、2008年北京奧運會競賽組織管理骨幹人才、中國皮划艇協會激流迴旋裁判委員會委員。1973年7月生於河北省保定市。1999年畢業於瀋陽體育學院,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北京體育大學,師從我國著名的運動訓練學專家田麥久教授,2005年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6年4月到北京大學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競技體育與系統科學的研究。通過理論研究與競技實踐的緊密結合,在競技運動訓練與系統組織管理方面有所心得,在競技體育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科研與管理經驗。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奧運會等大型競賽組織管理標準化研究》、《皮划艇激流迴旋的湍流力學分析與運動員讀水能力的訓練》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撰寫了《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嵌套連結模式與訓練機制》、《競技運動項目發展過程中的壟斷與均衡再造》、《中國激流迴旋競技運動的奧運發展戰略》、《國家激流迴旋隊備戰雅典奧運會的訓練組織》等多篇學術論文併入選國家及國際學術會議,參加編寫了《運動訓練學》、《競技體育與奧運備戰重要問題研究》、《皮划艇激流迴旋2008年奧運爭光行動計畫實施方案》、《皮划艇激流迴旋競賽規則及裁判法》等書刊著作。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我國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發展戰略的系統規劃,參與構建了國家隊備戰奧運會的科學化訓練體系。作為我國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的第一批裁判員,從2000開始參加國內外競賽裁判工作。參與完善了我國激流迴旋項目的競賽組織管理系統,翻譯編撰了激流迴旋項目的競賽規則、組織手冊等。參加了第十、第九屆全運會、第五屆城運會和全國錦標賽等國內重大比賽的競賽組織和裁判執法工作,自2002年以來擔任歷次重大比賽的總裁判長。2004年參加了雅典奧運會裁判工作,擔任分段裁判長;曾多次參加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系列賽等重大國際比賽,擔任仲裁委員、裁判長以及分段裁判長等職位,在組織管理理論方面有所心得,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競賽組織管理經驗。目前擔任北京奧組委皮划艇競賽副主任,全面負責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的競賽組織工作,與相關國際體育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序言

第二節 有關多年訓j練的研究現狀

一、關於多年系統訓練的意義

二、關於多年訓練過程的兩個層次和四個階段

三、關於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組織特點

第三節 研究的主要任務和內容

一、運動訓練過程中系統連結的基本理論問題

二、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模式

三、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系統連結的和諧組織機制

第二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運動訓練過程中系統連結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 何謂“訓練連結”

第二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類型

一、時間性連結與空間性連結

二、人性要素的連結與物性要素的連結

三、生物性連結與社會性連結

第三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理論基石

一、系統連結需要遵循競技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規律

二、系統內部的組織和諧是訓練連結的重要保障

第四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意義

一、連續與間斷的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二、連續性與階段性的辯證統一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特性

三、系統連結是實現運動訓練連續性與階段性辯證統一的重要途徑

第五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基本要求

一、系統性

二、流暢性

三、高效性

第六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關鍵環節

一、各階段訓練目標和任務的系統設定

二、連結訓練的組織

第七節 小結

第四章 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模式

第一節 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嵌套連結模式構建

一、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間連結途徑

二、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嵌套連結模式

第二節 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三個連結區間的訓練安排

一、連結一區的訓練安排

二、連結二區的訓練安排

三、連結三區的訓練安排

第三節 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影響系統連結的訓練學要素分析

一、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區間訓練差異的非均衡性

二、訓練負荷是多年訓練過程中差異最大的訓練要素

三、訓練環境的變化對運動員多年訓練的影響

四、教練員變換對運動員多年訓練連結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區間連結的組織和諧機制

第一節 運動訓練系統連結的組織要旨:組織和諧

一、組織目標

二、組織和諧是實現運動訓練系統目標的重要保障

第二節 影響我國運動員多年訓練系統連結的組織要素分析

一、構成性要素

二、組織性要素

三、內部環境要素

四、外部環境要素

第三節 實現多年訓練系統連結的組織調控機制

一、組織調控的目的

二、組織調控的基本要求

三、組織調控的措施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七章 後續研究建議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