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五運輸機

運五運輸機

Y-5(運五)是中國生產的輕型多用途單發雙翼運輸機,是按照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2飛機的圖紙資料,於1957年12月23日在我國製造成功的,曾名“豐收二號”。Y-5採用半硬殼式金屬結構、後三點固定式起落架、普通雙翼氣動布局,其起落架使用大行程油液減震器和低壓輪胎,可以在簡易機場上起落。其早期的動力裝置為一台國產的九缸星形氣冷式活塞發動機,額定功率為820馬力。運-5運輸機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負責,其原型為蘇聯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儘管運-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飛行穩定、運行費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國最常見的運輸機。

Y-5(運五)是中國生產的輕型多用途單發雙翼運輸機,是按照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2飛機的圖紙資料,於1957年12月23日在我國製造成功的,曾名“豐收二號”。Y-5採用半硬殼式金屬結構、後三點固定式起落架、普通雙翼氣動布局,其起落架使用大行程油液減震器和低壓輪胎,可以在簡易機場上起落。其早期的動力裝置為一台國產的九缸星形氣冷式活塞發動機,額定功率為820馬力。
運-5運輸機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負責,其原型為蘇聯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儘管運-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飛行穩定、運行費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國最常見的運輸機。運-5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穩定飛行,且起飛距離僅僅為170米。 1956年10月,南昌320廠接到部、局決定試製運-5飛機的命令後,即請局幫助請來熟悉按標準樣件製造工裝的蘇聯專家卡斯丁柯和圖波列夫大型噴氣客機製造工藝專家哈斯馬道林。卡斯丁柯和哈斯馬道林分別介紹了伊爾飛機的工藝方法和大型客機圖-104的工藝方法。根據兩位專家講課內容,結合運-5飛機結構特點,總工藝師部門進行了認真研究,最後確定採用“基準孔工作法”作為保證全機協調互換的工藝方法。11月21日,在總工程師馮安國領導下召開了第一次全廠工藝會議,總工藝師高永壽布置了工作計畫,宣布了試製進度和試製工藝原則,並決定在主要生產車間成立運-5試製小組。 運-5使用的國產化活塞-5發動機,於科普展覽上展出。 320廠的技術人員早在1956年第二季度就根據民航局送修的805號運-5機構造說明書,參考實物了解運-5飛機的結構。1956年10月收到了提前寄來的運-5理論圖。在蘇聯成套圖紙資料到廠前,獨立自言地進行了如下主要工作:1.確定了試製工藝原則。即採用“基準孔工作法”作為全機協調互換的方法;自行確定工藝方案,編制工藝檔案,選擇工藝裝備。2.根據運-5飛機實物、構造說明書和理論圖,編制指導性工藝檔案。3.工裝設計人員按理論圖和實物測量主要尺寸進行量規、局部樣件、模型和主要部件裝配型架的初步設計。4. 模線設計員根據理論圖繪製理論模線。1957年1月底蘇聯整套運-5飛機圖紙、技術條件到廠。2月1日起,翻譯人員和設計員投入緊張的翻譯、審校、描圖曬發工作。在蘇聯安東諾夫總設計師的代表斯米爾諾夫的幫助指導下,於4月3日全部完成。 審校協調中,設計人員提出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如雅克-11冷氣瓶用在運-5飛機上;利用雅克-11螺旋槳整流罩底盤和鎖圈,將座艙左側電加溫改為曖氣加溫;選用國產優質鎖代替蘇制旅客艙門鎖;以及考慮到運-5下外襟翼和副翼結構對稱特點,對個別翼肋稍加修正即可節省一套型架等,都得到了斯米爾諾夫的同意和支持。這些都體現了飛機設計人員吃透資料又不迷信資料的創新精神。與審校圖紙同時,模線設計員投入了外檢及結構模線的繪製工作,至4月15日止,繪製結構模線153平方米218塊,圓滿完成繪製任務。隨著產品圖紙陸續翻譯曬發,工藝部門組織本廠及外廠支援的工藝人員,以及南航、北航來廠實習的師生,展開了工藝檔案的修訂、編制工作。從3月15日至5月3日,修訂了指導性工藝檔案,編制工裝定貨技術條件2391項,零件和裝配工藝規程6960份。工裝設計工作從3月18日全面鋪開,至5月10日,完成工裝設計2391項。設計中對較大型架、模具、夾具、設備等採取設計員介紹設計方案,有關設計員和工藝員共同討論的方法,確定這些工裝的主要結構。重大問題還要與蘇聯專家研究商量。機身切面模型的設計,採納了來廠幫助工作的112廠勞模陳阿玉的建議而獨具特色,即按切面模型厚度增劃機身隔框第二切面,第一第二切面取制夾具樣板,中間加置木塊組合而成切面模型,再以樣板外形為準塑制外形。這樣的結構協調精度度,製造使用都方便。安裝平板設計時,在消化蘇聯標準化資料的基礎上,改進了結構,減輕了重量,方便使用,體現了工裝設計員的獨創精神。試製的第一仗是工藝裝備製造。運-5試製工裝製造特點是項目多、任務重、周期短,重點是樣板和型架。由於提前進行了工裝標準件的製造和儲備,減輕了試製的不少壓力。木模樣板車間從3月1日至5月30日完成了樣板11352塊。在加工機身外檢和夾具樣板時,想方設法解決了大尺寸鋼板對焊後的平面度問題。型架車間從3月5日至8月30日共完成型架和標準工裝143項。製造中使用了型架裝配機、劃線鑽孔台,並使用快乾水泥固定型架元件,使用甲醇水泥進行型面複製移形,使用了Theo-2秒讀經緯儀,HA-1精密水平儀安裝組合式型架。在套用這些方法製造過程中,車間工人和工藝員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如10米多長的機身型架梁在型架裝配機上的移位安裝問題,客貨艙門的外形塑造問題,座艙骨架樣件的製造問題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進一步掌握了基準孔工作法,也提高了技術水平。零件製造中著重解決了座艙骨架變形和掌握髮動機架的焊接技術。主要是改進焊接和校正方法,把有關參數記入工藝規程,從而保證了裝配協調質量。部件裝配是飛機試製的重要階段,副總工藝師徐培麟、工藝科長徐貽庭帶領裝配組全體人員,深入生產現場解決裝配鉚接中發生的技術問題。 部裝車間對關鍵部件、關鍵工序採取措施,專人負責。零件一到,生產工人就不分晝夜爭分奪秒進行裝配;生產調度人員和型架車間工人全力以赴配套零件,搶修型架故障。前方後方配合緊密,促進了整個部件裝配工作順利進行。總裝車間經過緊張而有秩序地工作,於1957年10月初總裝出第一架作靜力試驗用的032002號運-5機。因320廠靜力試驗室和設備條件不具備,於10月10日將其發往瀋陽,委託112廠進行靜力試驗。同時派靜力試驗室主任吳家粹等協同112廠靜力試驗室主任劉昌瓊共同完成此項任務。試驗工作從10月18日開始至11月27日順利結束。112廠靜力試驗室對320廠首批靜力試驗做出了具有足夠強度的符合使用條件的結論。 總裝出的032001架運-5機進行了工廠試飛和國家鑑定試飛。兩項試飛的試飛員都是陳達禮。共飛行13次48個起落,空中飛行時間32小時。試飛結果證明,320廠試製的零批首架運-5機,其性能符合蘇聯資料所規定的要求。由主任委員王秉璋、副主任委員劉鼎、沈圖等15人組成的運-5飛機國家臨時鑑定委員會,對320廠試製的運-5飛機進行了全面鑑定。1957年12月23日,國家臨時鑑定委員會鑑定結論認為,320廠試製的運-5飛機是合格的,可以進行成批生產。320廠試製運-5飛機獲得了成功,而且比部局要求提前了一個季度。這是學習蘇聯經驗與創新相結合的勝利,是自力更生走自己工藝發展道路的勝利,是飛機工廠互相支援大力協同的勝利。運-5飛機試製成功,標誌著320廠飛機製造技術跨進了獨立自主的新階段。其決策和做法對後來機型試製和形成獨具特色的工藝、工作風格和傳統,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1957年12月24日,320廠召開了運-5飛機製造成功慶祝大會,國家臨時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空軍副司令員王秉璋,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劉鼎,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地質部副部長何長工等先後在慶祝大會上講話祝賀,接著,新製造的運-5飛機,由試飛員陳達禮進行了飛行表演。飛機在藍天盤旋時,群情激動,人心振奮。1958年3月27日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定型,投入成批生產。由320廠成批生產,當年即生產了90架,共生產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連續生產達10年之久。1970年5月,運-5轉到石家莊紅星機械廠繼續生產。320廠成批生產10年中,根據民航、空軍、海軍提出的不同要求,相繼研製了多種改進改型機。 1958年,根據蘇聯資料仿製農業機,同年試製投入批生產。生產中解決了夏天座艙溫度過高問題,基本滿足了我國南方使用要求,在大江南北廣大農材和林區受到普遍歡迎,後被命名為運-5乙,共生產交付229架。1958年改裝設計了5座旅客機,同年試製成功,大部用於空軍。後按民航要求將旅客機改為11座。第二年試製成功。1959年兩種旅客機進行鑑定,投入成批生產。以後命名為運-5甲。共生產交付114架,供民航地方航線使用。1958年空軍為訓練領航、轟炸人員,提出改裝領航轟炸教練機的戰術技術要求。320廠據以進行改裝設計,同年改裝4架交付使用。後根據使用單位意見三次進行改裝設計,1962年試製成功,6月份鑑定投入批生產,命名為運-5丁,共生產交付116架。1960年8月改裝設計了可乘坐7人的專機一架,準備作為國禮贈給越南胡志明主席,當月完成改裝工作。1960年,根據民航要求改裝設計人工降雨機1架,曾在南昌青雲譜地區進行試驗。1961年11月起,改裝設計贈尼泊爾國王專機一架和大臣用7座專機2架,試製完成後經驗收,分別於1962年5月和1963年4月運往國外。 1964年,根據海軍要求利用蘇聯鋁合金結構浮筒改裝水上飛機兩架,同年在青島試飛成功。1966年又改裝3架,被命名為運-5丙。320廠從1965年起自行設計玻璃鋼浮筒,1967年8月完成研製裝機試飛,鑑定合格後生產交付6架供海軍使用。1965年,還改裝設計了攝影專用機,但未投產。1963年,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9架運-5飛機,分拆成大部件通過海運到達阿方後,第一批3架由中方人員組裝;第二批3架由阿方人員組裝,中方人員檢查;第三批全由阿方人員負責。中方工作組培訓了阿方人員,傳授了組裝和試飛技術,還幫助他們將機庫改建為運-5飛機修理車間。工作結束後,阿領導人巴魯庫和謝胡接見了中國工作組,並贈送錦旗表示感謝。 運-5艙內有通風和加溫裝置,可對風擋玻璃加溫防冰。艙罩兩側突出於機身,向下視界良好。帶有系留環的貨艙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載荷。兩側裝有10個簡易座椅,壁上各有4個320毫米圓窗。在左側11號和15號隔框間有一大貨艙門,門上裝有旅客登機門。貨艙內部科進行不同改裝。冷氣系統可向起落架主輪剎車,或在當地面無氣源時給起落架減震支柱或輪胎充氣。螺旋槳也有防冰系統。飛機操縱系統為混合式機械操縱。機上電源為一台直流發電機和一個蓄電池。單相和三相交流電用變流器轉換後提供給用電設備。機載設備包括航行儀表和通信導航設備。航行儀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碟、陀螺半羅盤和地平儀。機上的通信設備有短波和超短波無線電電台。導航設備有自動無線電羅盤、超短波信標接收機、無線電高度表和機內通話器。 另一種較重要的改型是運-5B型。至1995年3月28日,石家莊飛機製造公司向中國民航北方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等交付了12架運-5B多用途飛機。運-5B飛機是運-5N型飛機的改進型,保持了運-5總體氣動布局,對飛機功能內部結構和設備進行了改進,符合中國民航CCAR-23部適航標準。艙內裝新型環控系統、密封艙門。部分電子裝置和儀表改進。運-5B換裝一台從波蘭進口的ASz-62IR活塞式發動機,功率為735千瓦(1000馬力)。1000馬力、九缸星型排列。AW-2型4葉、變距螺旋漿。油箱容積1240升,滑油箱容積115升。 B型採用了抗腐蝕結構和新型任務設備,包括具有應急拋投能力的大型藥箱(或水箱)、高流率風動泵、各種規格的噴灑裝置。選用大流量風動泵和多種規格噴嘴,構成了壓力噴撒系統,播撒器尺寸大,並有應急投料裝置,提高了農林作業的效率和經濟性。根據適航性要求增設了應急投放系統,全新設計的農業設備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未滿足不同需要,也可安裝用戶自己提供或特選的農業設備。運-5B飛機選裝進口發動機,更新了通訊導航、部分設備,提高了可靠性和出勤率。同時減輕空重,提高商載能力。拆除農林設備後,可改裝成舒適的12座客運旅遊飛機(下圖),也可以用於物探、空中攝影、救護和跳傘等。 該機具體配備的機載電子設備包括高頻通訊系統KHF950,MTBF/965小時;甚高頻通訊系統KY196,MTBF/8812小時;自動定向儀KR87,MTBF/4994小時;信標接收儀/音頻中心KMA24,MTBF/11828小時。 該機如果在翼尖安裝多片開裂式帆片的話,可以有效改善飛行性能,例如爬升速度可提高將近10%。同等飛行速度下可提高飛行高度。 運-5B還有多種小改型。 運-5B(K)旅遊客運型飛機於1995年1月取得補充型號合格證,並已投入使用。運-5B(K)型飛機是在保持運-5B飛機總體布局、動力裝置、機載特種設備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按照中國民用航空條例第23部(CCAR-23)改進設計的一種空中遊覽型飛機,於1995年1月19日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補充型號合格證。其主要改進項目是:1、飛機客艙改裝成客艙,加裝了12個旅客座椅;2、增加了內飾蒙皮和通風裝置,改進了艙內照明設備。寬闊舒適的客艙,可使乘客充分享受到空中旅遊的舒適和愉快;3、按照CCAR-32的要求,增設了應急出口,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 運-5B(D)多用途型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從生產第三批運-5B開始,以運-5B(D)多用途型的標準進行改進。農閒時加裝適當設備可作旅遊客機使用,農忙時改回為農用型機,用於農業作業。兩者之間的轉換簡便。近期已投入使用。 運-5B(D)性飛機是多用途機,當裝上旅客座椅時,可作為旅遊客機使用,當拆下客艙座椅、客艙通風裝置時,可進行載貨運輸。當安裝上農林噴液或播撒設備後,又可進行農林作業。一機多用,滿足了客戶用同一架飛機農忙時進行農林作業、農閒時搞空中旅遊和開展其他經營項目的要求,增加了飛機年作業時間,提高了使用經濟性。該型機於1994年4月10日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補充型號合格證。 運-5B(Y-5C)型飛機是在(運-5B)飛機技術狀態基礎上,按照空軍領導機關和中航總指示以及部隊要求,對飛機配置和部分機載設備進行設計和調整,對若干重大項目進行改進後形成的一種軍用跳傘機。於1996年12月通過了由空軍和中航總組織的技術堅定,首批飛機已於1997年1月交付部隊使用。主要改進項目如下:1、部分電子設備國產化:選用了TKR-123超短波電台、WL-7無線電羅盤、265無線電高度表、XS-6B信標機、JT-9W機內通話器等,替代了進口產品;2、增裝了一部帶電子地圖的GPS150XL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飛機垂尾頂部加裝了夜航防撞燈。增裝這些設備,使飛機導航系統更加完善,有利於長途轉場和航線飛行;3、全新設計了傘兵座椅,使之拆放自如,乘坐舒適,便於裝卸和維護;4、上翼加裝了翼尖帆片,使飛機具有更好的機動性、低空性能和操作穩定性,主要飛行性能有了明顯提高。與Y5飛機相比,飛機重量5250公斤時,最大爬升率由2.90米/秒增加到3.75米/秒,實用升限由4500米增加到5000米,最大航程由1560公里增加到1640公里。  運-5B(貨機)型飛機是由運-5B(Y-5C)型跳傘機改進而成了軍用運輸貨機。其主要改進項目有:1、取消了客艙內的跳傘設備;2、在機身頂部和底部分別增開了加料口和出料口,並在飛機相關部位加裝了農林設備預埋件,使飛機必要時加裝農林設備進行農林作業;改進後的運-5B(貨機)型飛機即可進行貨物和兵員運輸,安裝藥箱和噴灑設備後,又可進行防生化、防核及農林作業。 運-5B(客機)型飛機是以運-5B(Y-5C)型跳傘機機體為基礎,經設計改進而成的軍用客機。該機型在保留原Y-B飛機優點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下述項目的改進:1、取消了客艙內的跳傘設備;2、客艙布置6個航空座椅,增設行李櫃。窗戶改為方形雙層玻璃結構,增設應急視窗,改進通風系統,加裝了高速風機;3、客艙加裝內飾蒙皮、天花板,其外表貼乳白色裝飾膜,下裙部貼壁毯,地板上鋪設阻燃地毯;4、機身外蒙皮與裝飾蒙皮之間加裝玻璃棉墊,用以隔熱降噪,改善了客艙環境條件。 部隊現用的運-5跳傘型機仍使用舊式電子設備,且服役時間較長,難以滿足需要。1995年以采,經空軍和空八所、南昌飛機公司共同協商,運-5B跳傘型啟動研製(上圖)。跳傘型基本採用現在運-5B系列的電子設備,個別設備改為國產設備;加裝GPS和閃光燈;改用鋪有防滑橡膠的防滑地板;重新設計跳傘員座椅、傘用鋼索、指示燈、高度表、速度表及扶手等;在翼尖部增裝了翼尖帆片,以提高飛機的爬升性能。近期交付部隊。 石家莊飛機製造公司計畫對運-5B進行下一步的改進,包括加大發動機馬力,全面提高飛機的飛行性能;繼續完善翼尖帆片方案,提高飛機氣動效率;將發動機換成渦槳發動機,採用上單翼布局等。這樣可較大幅度地改善飛機的性能。該公司還將成立飛機大修廠,進口電子設備維修中心,以方便用戶維修。 目前運-5廣泛套用在訓練、跳傘、體育、運輸和農業任務中。

主要型號:

運-5乙:1970年5月,運-5轉到石家莊紅星機械廠繼續生產。320廠成批生產10年中,根據民航、空軍、海軍提出的不同要求,相繼研製了多種改進改型機。1958年,根據蘇聯資料仿製農業機,同年試製投入批生產。生產中解決了夏天座艙溫度過高問題,基本滿足了我國南方使用要求,在大江南北廣大農材和林區受到普遍歡迎,後被命名為運-5乙,共生產交付229架。
運-5甲:1958年改裝設計了5座旅客機,同年試製成功,大部用於空軍。後按民航要求將旅客機改為11座。第二年試製成功。1959年兩種旅客機進行鑑定,投入成批生產。以後命名為運-5甲。共生產交付114架,供民航地方航線使用。
運-5丁:1958年空軍為訓練領航、轟炸人員,提出改裝領航轟炸教練機的戰術技術要求。320廠據以進行改裝設計,同年改裝4架交付使用。後根據使用單位意見三次進行改裝設計,1962年試製成功,6月份鑑定投入批生產,命名為運-5丁,共生產交付116架。
運-5丙:1960年8月改裝設計了可乘坐7人的專機一架,準備作為國禮贈給越南胡志明主席,當月完成改裝工作。1960年,根據民航要求改裝設計人工降雨機1架,曾在南昌青雲譜地區進行試驗。1961年11月起,改裝設計贈尼泊爾國王專機一架和大臣用7座專機2架,試製完成後經驗收,分別於1962年5月和1963年4月運往國外。1964年,根據海軍要求利用蘇聯鋁合金結構浮筒改裝水上飛機兩架,同年在青島試飛成功。1966年又改裝3架,被命名為運-5丙。

基本技術數據:

翼展: 18.176米
機長: 12.688米
機高: 5.35米
最大起飛重量: 5,250千克
最大載重: 1,500千克
最大速度: 256千米/小時
航程: 845千米
有效載荷: 1,500kg
最大起飛重量: 5,250kg
巡航速度: 160km/h
升限: 4,500m
爬升率: 2m/s
起飛距離: 180m
著陸距離: 157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