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龍河

遇龍河

遇龍河位於桂林陽朔縣城的一條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樹工農橋段,長約16公里,寬38—61米,身0.5—2米,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遇龍河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鬱,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閒遊,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麵,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他是那樣的純潔,天生麗質,不為廢水、廢氣污染,沒有世俗塵埃玷污。立於江岸之上,任清風拂面,任清流洗滌自我的靈魂,一切煩擾便會釋然,隨之而來的平靜、豁達,心裡得到一種愜意的慰籍。遇龍河,宛如一位文靜的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飄然而過。這真是:水映峰來峰戲水,有詩有畫又有情。

基本信息

景區介紹

遇龍河遇龍河
毫無污染的清澈河水、隨處可聞的雞鳴犬吠、追著遊人大喊Hello的小童……遇
遇龍河竹筏游遇龍河竹筏游
龍河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鬱,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閒遊,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麵,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他是那樣的純潔,天生麗質,不為廢水、廢氣污染,沒有世俗塵埃玷污。立於江岸之上,任清風拂面,任清流洗滌自我的靈魂,一切煩擾便會釋然,隨之而來的平靜、豁達,心裡得到一種愜意的慰籍。遇龍河,宛如一位文靜的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飄然而過。這真是:水映峰來峰戲水,有詩有畫又有情。 青山腳下,村落點點,炊煙裊裊;遇水之濱,村婦呼朋引伴,洗衣喧鬧,魚翁輕盪竹筏,撒網捕魚,鴨兒成群結隊,或憩息,或閒遊,或嬉戲,煥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遇龍河的田園風光堪稱一絕。河岸兩側,田疇平整開闊,綠意逼人,稻花飄香。置身其間,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這景致,這感覺,在山水甲天下的灕江也找不到。 遇龍河主要景點有遇龍橋富里橋、雙流美景、夏棠佳勝、大小五指山、獅子山八仙岩仙桂古橋歸義縣舊址等等。當然還有上游的國家四星級景點——世外桃源。徒步或騎上一輛山地車,親近自然,感受山水風光賦予的無限旖旎,領略純樸民風帶來的美妙情趣,讓您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遇龍河漂游遇龍河漂游
遇龍河遇龍河
遇龍河 發源於臨桂縣的古里河,流域卻大多在陽朔境內。它清澈嫵媚,一路流經陽朔的金寶鄉、葡萄鎮、白沙鎮、新陽朔鎮、高田鄉,最後與金寶河交匯於青颼渡(高田日出)處,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灕江。
遇龍河古時叫“安樂水”,因後來在河上建有石拱橋名日“遇龍橋”,後來人們就乾脆把這安樂水叫做遇龍河了。“遇龍,,而“活”,人們對這條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了。
遇龍河一般寬度為30一60米,其長度約44公里,水深處達七八米,淺處只能齊腿肚。
乘人工竹筏遊覽遇龍河,是觀賞這條“小灕江”的最佳方式。
遇龍河,這條流著一江風情,一江靈氣的“小灕江”,古城“安樂水”。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條龍,巡遊至此,見這如此勝景,覺得東海暗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面貪婪地觀賞美好地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河邊許多村民都曾見過。於是“安樂水”遂改名為“遇龍河”。遇龍河是一卷畫軸,兩岸山巒百態千姿,河畔翠竹疊嶂,蕉臨四季常青,沿岸地稻田一年四季眼色不斷變化,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地綠,詩情畫意盡顯其中。遇龍河地水清得見底,藍得透亮,佇立江邊,你會覺得它是頭頂上那萬里無雲的天。其中最令人流連的還是遇龍河上的兩座古石橋--遇龍橋河富里橋。其中遇龍橋雄健壯美,它和舊縣遺址附近的仙貴橋一樣,都是無漿乾徹的單拱石橋。遇龍河上大大小小的石橋、木橋,還有河中的二十八道灘,河畔的引水灌田的竹筒水車、岸邊的古榕掩映的農莊,莊旁石階層盪衣的村姑,垂釣的老翁,碧潭上嬉戲的鴉群和光腚的頑童,村舍間裊裊的炊煙,構成了一幅充滿鄉土風情的油畫,好一幅“人間仙境”的絕妙圖畫!走進遇龍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縮”了的灕江山水,還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風趣的水車,造型各異的古橋。這是一條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橋樑、有水車、有建築。其透視出來的歷史氛圍和歲月滄桑,明顯要優於灕江好一派奇美的陽朔風光。

歷史概況

遇龍河遇龍河
遇龍河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樹工農橋段,長約16公里,寬38—61米,身0.5—2米,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 發源於臨桂縣白粘嶺,流經陽朔的新村、利學、大利。橋、遇龍、舊縣、穿岩等村,在工農橋與金寶河匯合,全長43.5公里。河中築有攔河壩,引水灌田,不能通航。
遇龍河竹筏漂流是2001年6月,遇龍村的打漁人應幾位攝影師的請求,從遇龍橋乘坐竹筏至古榕公園,在秀麗的風景面前,攝影師陶醉了。過後,攝影師們寄回了幾張照片,遇龍河竹筏漂流就在半推半就之中開始了。
陽朔龍之旅的buddy和白沙遇龍村的朱冬發決定合作把遇龍河漂流向遊客推薦,一下子,遇龍村的村民們購置了100多條竹排救生衣等設施,在2001年的“十一”期間,100多家竹排就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預訂一空,2002年的“五一”期間,更是天天爆滿,從早上6點開始漂流,排班到晚上8點才收工。

遇龍河景觀

遇龍河遇龍橋
遇龍橋遇龍河上一石拱橋,位於白沙鎮遇龍村旁,明代所建,橋長60米,寬5米,高9米,跨度18米,全用石頭砌成,未用灰漿,歷經數百年而無損,是陽朔縣重點文物古蹟。橋體巍峨壯麗,石橋兩側爬滿青藤,古色古香;橋下水悠悠,村民們世世代代在這裡擔水、洗衣,月轉星移,遇龍橋見證人世蒼桑,卻依然堅固如初。《劉三姐》中的第一組鏡頭就在這裡拍攝。橋上立有《遇龍村抗戰勝利紀念碑》,記述了當地民眾在遇龍橋對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據守長達9個月,與日寇浴血奮戰並取得勝利的英雄業績。“文革”期間,該碑被搗毀丟入河中,1987年政府派人撈得下半殘碑.並設法補齊重新立於橋上原位,供人緬懷。由於該橋所處交通便利,名聞遐邇.每天都有不少中外遊人到此遊覽。
仙桂
遇龍河富里橋
遇龍河支流的石拱橋,是廣西最古老的石拱橋,橋高2.2米,長26米,寬4米。建於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橋體結構獨特,橋採取極為罕見的並列磚法,用9組券石拱砌,共用石281塊並列而成。八百多年風雨剝蝕和洪流衝擊,橋體完好無損。 富里橋 距遇龍橋上游500米,單拱料石結構,橋面、欄桿、台階均為方石構成,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橋長30米,寬5米,高10米,陽朔三大古橋之一。橋頭各有古樹一株,橋長與高大致相似,遠遠望去,橋拱與倒影相接,酷似一輪滿月。立橋頭觀四野,青山環抱,綠水繞莊,一派南國風光。周寨周寨是個小村子,值得一看的就是村口流淌的清澈見底的遇龍河及不足十米寬的河面上高挑而起的一座石拱橋。這座橋已有200多年歷史,又名旺福橋,是遇龍河上第一座古代石橋。橋面已磨蝕得很薄,但橋拱的半圓形還非常圓滿.可以 看出古代工匠的技術很是紮實。橋下有幾位洗衣的農婦.她們仍在沿用古老傳統的洗衣術,揉搓捶打,梆梆有聲,問她們為何不用洗衣機,她們說“連洗衣粉都用不起,怎么用得起洗衣機”,聽起來恍如隔世。問村民們這遇龍河的來歷.她們都答不出,只知道老一輩傳下來的一些老故事:“前面這座五指山,山下壓著孫猴子。它將在500年後被放出來,可以普渡眾生……”聽起來真像是走進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里的“世外桃源”了。找到周寨,就等於找到遇龍河的上游,不過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

遊覽路線

遇龍河腳踏車遊覽
1.騎腳踏車:在縣城花5--10元租一輛腳踏車,帶上三件必備物品:水、遮掩帽和小型充氣筒即可出發。從白沙鎮的金寶路口到遇龍橋,從白沙鎮的正方村到富里橋和金龍橋,從白沙鎮的岩門村到舊縣,從陽朔鎮響水橋驥馬、朝陽、下塘諸村,從高田鎮的工農橋邊到潘莊、竹兜寨,都可以騎腳踏車瀏覽遇龍河沿途風光,尋訪古村古蹟。
2.徒步游:從陽朔開始沿著河岸,至遇龍橋。遇龍橋長約六十米,寬五米,高九米,跨度十八米,屬於單拱料石結構,而這么巨大的石橋,沒有使用一點灰漿填縫,全靠工匠們的精心設計和施工,嚴絲合縫,石頭之間插不進一張紙。在遇龍橋旁邊的古榕樹下或者小賣部小憩片刻,便可沿著遇龍河畔繼續徒步行走,走約一個鐘頭,就到了陽朔縣著名的人文古蹟,即歸義縣遺址。歸義縣遺址,也就是唐朝時歸義縣縣城遺址。歸義縣建於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從陽朔縣分置歸義縣,縣治就在此地。公元六二七年(貞觀元年)又劃歸義入陽朔縣,此縣治自然取消。從公元六二一年到公元六二七年,歸義縣僅僅存在了七個年頭,只不過人世間的一剎那,轉眼就消失了。然而,歸義縣由黃土夯成的城牆遺址仍在,城牆砌成正四方形,全長八百餘米,厚六米,高三米。現在,在歸義縣遺址的西北角,還有一口古井和二戶人家,古井旁邊鐫刻著繁體楷"守舊"二字。沿路往前走不遠,就是遇龍河畔的舊縣村。舊縣村建於一千四百多年前,正是得名于歸義縣的古城遺址。由於舊縣村建村歷史悠久,多數街道民舍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因此舊縣村的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值得觀賞和遊玩的。這一獨特的人文景觀,也可以說是整個遇龍河景區的精華和高潮。舊縣村的村落街道布局合理,民舍住宅多為南方傳統的青磚灰瓦馬頭牆建築,而其正門多為大理石砌築,門楣、門框、門檻等基石堅固牢靠,具有官宦的氣勢和質地,氣派大方,古色古香,曲徑通幽。同時,民居內部的門窗、隔板等木構件,其上的各種動植物均是精雕細琢,美侖美奐,且多數還保存完好,實是一筆寶貴的人文旅遊財富。舊縣村的一些民居前還陳設著幾處石刻雕塑,雕塑上鐫刻的祥雲、龍鳳、獅子和花鳥蟲魚等吉祥圖案,凹凸有致,栩栩如生。此外,舊縣村"禹門"牌坊,也是值得一看的著名人文景觀。繼續往前走,便漸漸到了遇龍河的下游,沿途經過大石寨朝陽寨、珠頭山村和鳳樓村等。這一帶山水風光與上游毫不遜色,亦為景中佳品。
遇龍河竹筏漂流
3.竹筏漂流:竹排漂流全程路線約6小時.從富里橋起--遇龍橋--舊縣--興隆寨--旅遊停車場--夏棠寨--朝陽碼頭--紅旗碼頭--鳳車山莊--工農橋......是陽朔最佳的休閒旅遊路線。龍河全程漂流路線(票價:320元/筏):金龍橋--棲鳳山--天作寨--遇龍橋--石龍山莊--八仙岩--雙獅角逐--情侶山--歸義古城(舊縣)--仙桂橋--旅遊停車場--八戒仰月--朝陽碼頭--烏龜賽跑--紅旗飄飄--水車山莊--青蛙躍江--五指峰--駱駝過江--月亮山--巨鼠飛天--潘莊(徐悲鴻畫居)--工農橋(劉三姐古榕壯寨)。 全程12公里左右,枯水季節需要5,6小時,豐水期3,4小時就可以了。遇龍河上游半程漂流路線(票價:180元/筏):金龍橋--棲鳳山--天作寨--遇龍橋--石龍山莊--八仙岩--雙獅角逐--情侶山(川岩)--歸義古城(舊縣)--仙桂橋--夏棠寨(旅遊停車場)。

遇龍河漂流線路:

遇龍河碼頭遇龍河碼頭
陽朔"朝陽碼頭"之上的稱為上游之下稱為下游。
推薦:朝陽碼頭——工農碼頭
以陽朔大村門為起點,騎車約20分鐘,即可到達"朝陽碼頭"
終點為321國道的"工農橋",歷時約3小時左右,時間主要由
船工和客人決定.例如:船工划船速度,另外也得看客人的遊興,\
如果客人要求在中途買些小吃,或者拍拍照,等等,總的來說
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表!
工農橋駱駝過江美景工農橋駱駝過江美景

1.鳳車碼頭-工農橋碼頭 (全程一個小時,共五個堤壩,只是過過漂流的癮)
2.工農橋碼頭-矮山橋碼頭(全程兩個小時左右,這段水域水淺一點,不過沿岸的風景依舊)
3.鳳凰碼頭碼頭-矮山橋碼頭 (全程一個半小時左右)
4.遇龍橋碼頭-工農橋碼頭(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5.富里橋碼頭-舊縣碼頭(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6.遇龍橋碼頭-舊縣碼頭(全程一個半小時左右)
7.金龍橋碼頭-舊縣碼頭(全程一個半小時左右)
碼頭碼頭

遇龍河全程漂流路線:金龍橋--棲鳳山--天作寨--遇龍橋--石龍山莊--八仙岩--
雙獅角逐--情侶山--歸義古城(舊縣)--仙桂橋--旅遊停車場--八戒仰月--朝陽
碼頭--烏龜賽跑--紅旗飄飄--水車山莊--青蛙躍江--五指峰--駱駝過江--月亮山
--巨鼠飛天--潘莊(徐悲鴻畫居)--工農橋(劉三姐古榕壯寨)。
遇龍河上游半程漂流路線:金龍橋--棲鳳山--天作寨--遇龍橋--石龍山莊--八仙
岩--雙獅角逐--情侶山(川岩)--歸義古城(舊縣)--仙桂橋--夏棠寨(旅遊停
車場)。
遇龍河下游半程漂流路線(推薦):朝陽碼頭--烏龜賽跑--紅旗飄飄--水車山莊--青蛙躍
江--五指峰--駱駝過江--月亮山--巨鼠飛天--潘莊(徐悲鴻畫居)--工農橋(劉三姐古榕壯寨)。

旅遊貼士

遇龍河遇龍河
景點級別: 等級尚未評定
所在位置: 陽朔縣
景點門票: 110 元( 110元/人~150元/人 ) 遇龍河有很多不同的碼頭和不同的遊覽段價格都不一樣
開放時間: 8:30-18:00
景點交通: 乘車前往 1、在陽朔汽車站乘 陽朔——金寶 中巴車(白沙鎮方向),在金龍橋下,票價5元/人。
2、騎腳踏車,從陽朔沿遇龍河逆流而上,至金龍橋,大約2小時左右。
3、租車到金龍橋,大約30分鐘,40元/車(7座以下);另外只漂流上半程的話,到碼頭後是沒有公車回來的,需要提前預定包車。

交通信息

自駕路線:
(自駕車)近國道321公路路與白沙金寶路交叉
乘車路線:
起始地點——名稱/位置——距景區公里數——如何到達景區
陽朔縣——汽車站——11KM——公交、出租
桂林市——火車站——40KM——自駕車,桂梧高速白沙下口

遇龍河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龍,巡遊到遇龍河,看到如此勝景,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面貪婪的觀賞美好的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遇龍河因此得名。也有說是她古名安樂水,後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龍橋,改為遇龍河。

遇龍河竹筏游遇龍河竹筏游

遇龍河位於桂林市的一條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樹工農橋段,長約16公里,寬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遇龍河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鬱,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閒遊,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麵,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
陽朔景點遇龍河有“小灕江”之稱,是陽朔山水的精華。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橋奇村巧而聞名於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陽朔風光的最好體現。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的古里河,流域卻大多在陽朔境內。它清澈嫵媚,一路流經陽朔的金寶鄉、葡萄鎮、白沙鎮、新陽朔鎮、高田鄉,最後與金寶河交匯於青颼渡(高田日出)處,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灕江。 
遇龍河古時叫“安樂水”,因後來在河上建有石拱橋名日“遇龍橋”,後來人們就乾脆把這安樂水叫做遇龍河了。“遇龍”而“活”,人們對這條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見一般了。
遇龍河一般寬度為30一60米,其長度約44公里,水深處達七八米,淺處只能齊腿肚。徒步旅遊遇龍河,欣賞美麗的陽朔風光是賞這條“小灕江”的最佳方式。
遇龍河兩岸青山連綿,造型各異,百態千姿;一路翠竹夾道,綠樹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則藍天白雲,碧水綠草,開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霧繞雲遮,百媚千嬌,將陽朔風光表現的淋漓盡致。假若把灕江比作風情萬種的大家閨秀的話,那么,遇龍河就更應該是小家碧玉了。
走進遇龍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縮”了的灕江山水,還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風趣的水車,造型各異的古橋。這是一條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橋樑、有水車、有建築。其透視出來的歷史氛圍和歲月滄桑,明顯要優於灕江好一派奇美的陽朔風光。
陽朔遇龍河漂流
陽朔遇龍河風景區包括沿河兩岸的帶狀景致。陽朔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全長42.5公里,其中以陽朔遇龍橋到青厄渡這一段風景最佳。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
陽朔遇龍河,這條流著一江風情,一江靈氣的“小灕江”,古稱“安樂水”。

遇龍河漂流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條龍,巡遊至此,見這如此勝境,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處水面貪婪地觀賞美好地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河邊許多村民都曾見過。於是“安樂水”遂改名為“遇龍河”。
陽朔遇龍河是一卷畫軸,兩岸山巒百態千姿,河畔翠竹疊嶂,蕉臨四季常青,沿岸地稻田一年四季顏色不斷變化,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地綠,詩情畫意盡顯其中。遇龍河地水清得見底,藍得透亮,佇立江邊,你會覺得它是頭頂上那萬里無雲的天。其中最令人流連的還是遇龍河上的兩座古石橋——遇龍橋河富里橋。其中遇龍橋雄健壯美,它河舊縣遺址附近的仙桂橋一樣,都是無漿乾砌的單拱石橋。遇龍河上大大小小的石橋、木橋,還有河中的二十八道灘,河畔的引水灌田的竹筒水車、岸邊的古榕掩映的農莊,莊旁石階層盪衣的村姑,垂釣的老翁,碧潭上嬉戲的鴨群和光腚的玩童,村舍間裊裊的炊煙,構成了一幅充滿鄉土風情的油畫,好一幅“人間仙境”的絕妙圖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