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跡

逸跡

逸跡,漢語辭彙。 拼音:yì jì 引證解釋:亦作“ 逸跡 ”。亦作“ 逸跡 ”。1、猶遁跡。指隱居。2.指駿馬的快步。 3.高超的書藝作品。4.遺蹤;逸事。

基本信息

辭彙情況

讀音

逸跡,漢語辭彙。

拼音:yì jì

引證解釋

1、猶遁跡。指隱居。

漢 王粲 《七釋》:“是以棲林隱谷之夫,逸跡放言之士,鑒乎有道,貧賤是恥。”

唐齊己《湘中感懷》:漁翁那會我,傲兀葦邊行。亂世難逸跡,乘流擬濯纓。

唐 皮日休 《七愛詩·盧徵君鴻》:“高名無階級,逸跡絕涯涘。”

2.指駿馬的快步。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頓雲禽於千仞,騁逸跡以追風。”

3.高超的書藝作品。

南朝 梁武帝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世之學者宗二 王 、 元常 逸跡,曾不睥睨。”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詞於章句,窺逸跡於篆籀。”

唐 竇臮 《述書賦上》:“達士逸跡,乃推 無奕 ,毫翰云為,任興所適。”

唐 司空圖 《月下留丹灶》詩序:“某年中, 廉 帥上聞,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4.遺蹤;逸事。

唐 韓愈 《復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