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山

連城山,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北15公里勉縣城東30公里的褒城鎮之北,與漢台區褒河鎮隔褒河相望,海拔高度1667米,東西綿亘數十里,“十二峰相連如城”。連城山北坡有雞頭關,雞頭關上有七盤嶺,亦稱"七盤古道",古稱"連雲棧",俗稱"北棧"。據史料記載:夏禹王封褒國即此,商、周、一秦、漢以來,歷稱褒國、褒城、褒中、苞中、褒內,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改為褒城縣之後延用千年之久。由於七盤古道與雞頭關在褒斜道中是秦蜀間行旅通商的必經之道,故歷代就其險峻多有題詠,如唐代詩人沈全期《夜宿七盤嶺》、明吳崇文《雞頭關》、清胡志夔《雞頭關》等詩。

基本內容

據史料記載:夏禹王封褒國即此,商、周、一秦、漢以來,歷稱褒國、褒城、褒中、苞中、褒內,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改為褒城縣之後延用千年之久。1958年11月1日,國務院撤銷褒城縣建置,併入勉縣、漢中、留壩、南鄭。自古以來,這裡立國、設郡、治縣,皆以褒水而名,城治即在今褒城鎮連峰村,城靠山,山連城,故此山歷稱連城山至今。

由於連城山在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自古以來,被歷代地方官府所重視,連城山十二峰,壇廟相連,古蹟林立,天、地、日、月壇,風、雲、雷、雨壇,山川壇、社稷壇層層疊疊,形態各異,大小殿宇星羅棋布,錯落有致,使連城山十分壯觀。每逢四時八節或重大事件,州府縣官和過路的要員都要登山祭壇,祈求諸神護佑,確保地方平安,五穀豐登。所以,連城山的古蹟舊址和文物遺存十分豐富。

連城山連城山

連城山北坡有雞頭關,雞頭關上有七盤嶺,亦稱"七盤古道",古稱"連雲棧",俗稱"北棧"。據《漢中府志》與《褒城縣誌》載:連城山北七盤山,上為雞頭關,"有大石自麓至頂,層棱兀出,狀如雞冠,故名。自北而上,迴旋七轉,故曰七盤。"雞頭關山下為褒河(古名"黑龍江")歷史上的褒斜棧道即在雞頭關下,沿褒河經石門而過。

由於七盤古道與雞頭關在褒斜道中是秦蜀間行旅通商的必經之道,故歷代就其險峻多有題詠,如唐代詩人沈全期《夜宿七盤嶺》、明吳崇文《雞頭關》、清胡志夔《雞頭關》等詩。原雞頭關上石碑很多,大都是歷代名人的題詩和行旅許願還願所題刻,故有"雞頭關石碑數不清的諺語",現僅存二百餘通。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賈大司馬修棧記》、清羅秀書《八陣圖說》、清人《關帝詩竹》等,現已遺存漢台博物館保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