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謗

【拼音】zào 《史記·李斯列傳》:“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 《唐國史補》卷下:“匿名造謗,謂之無名子。

【詞目】造謗
【拼音】zào bàng
【注音】ㄗㄠˋ ㄅㄤˋ
【釋義】誹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史記·李斯列傳》:“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匿名造謗,謂之無名子。” 宋 李綱 《與政府書》:“球緣此種種造謗,又嘗為韓世忠下營婦毆擊。”《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兵部尚書趙彥言:‘看得毛雲龍結黨造謗,構釁生戎,不若令雲龍還都門聽本部訊,其顛末再為酌處中節等,令登撫(袁可立)拏送來京質審發落’,從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王翦曰:‘太后懷妊十月,而生今王,其為先君所出無疑。汝乃造謗,污衊乘輿,為此滅門之事,尚自巧言虛飾,搖惑軍心。拿住之時,碎屍萬段!’”《紅樓夢》第五八回:“或乘隙結黨,和暫權執事者,竊弄威福。”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元遺山詩》:“予北渡後,獻書中令君,薦諸名士,而造謗者,即書中所薦之人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