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麵經濟學

速食麵經濟學

速食麵經濟學指以速食麵的銷量變化來觀察經濟的變化。速食麵,曾榮獲“春運必備神器”之美譽。其口味多樣、食用方便,在中國可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據說中國每年消費超過400億包,占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但是,速食麵顯然並不只有吃的功能,它的另一個功能更為神奇:它還能預測、分析經濟形勢和消費趨勢。在中國,也有“速食麵指數”,以觀察普羅大眾的消費變化。

背景

速食麵經濟學速食麵經濟學
速食麵肯定是當今中國漲價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價比最高的食品,可是為什麼它會陷入空前的危機。

速食麵經濟學暗示中國經濟新常態,然而,近期翻看“中國速食麵十大品牌企業”排名前二位的康師傅統一的中報業績,赫然發現,近年來在中國,速食麵竟然越來越不好賣了。一包康師傅“香爆脆”乾脆面,袋包裝,100克,零售價1.5元,它被老闆堆放在後架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顯然是一個早已被冷落的廉價食品。

如果時光倒流到1986年,在杭州的食品店裡,速食麵一定被擺放在最為顯眼的前櫃,它的標價是0.35元。

三十年以來,中國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1倍。在1986年,一位大學畢業生的月薪為76元,今天的平均月薪為3500元,而速食麵的價格卻只漲了四倍。也就是說,速食麵肯定是當今中國漲價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價比最高的食品。

可是,在過去的2015年,速食麵產業陷入到了空前的危機之中。全行業銷售下滑12.5%,這個行業里最大的企業康師傅利潤下降35-40%,幾乎是斷崖式的墜落,二十二家龍頭企業中,已經有六家宣布退出市場。

歷史

作為一種最便捷的食品,速食麵由台灣裔的日本人吳百福發明於1958年,當時正值日本戰後重建的繁忙時代,速食麵大大提高了人們進食的速度,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投入於生產勞動。它進入中國的時間是1980年代中期,與1950年代的日本幾乎處在非常類似的經濟重建期,所以很快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從數據上看,速食麵的巔峰時間出現在2012年,那一年,全球速食麵銷售突破一千億包,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占到了440億包,相當於每人每年平均吃掉34包。也就是從這一年之後,速食麵的銷量掉頭下滑,四年後的今天,終於淪落為一個夕陽級品類。

原因

第一消費升級

在過去的幾年裡,對食品飲料行業影響最大的,不是網際網路模式,而是人們的健康理念的疊代。中產階層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識的覺醒,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添加劑、轉基因、純天然等概念,相對應的,以速食麵為代表的強加工型、含有大量添加物的、或油炸類食品,被一概地視為了“垃圾食品”。

這一趨勢是不可逆的,它直接導致了整個快消品市場的勢力版圖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2016年一季度,康師傅除了速食麵業務持續下滑之外,其飲料產品線也出現滑坡,收入同比下跌5.4%,淨利潤更是大跌36.0%,旗下的茶、果汁、水的銷量悉數下跌。另外一家大型企業娃哈哈,也已經連續三年業績連跌,特別是它的明星級產品營養快線的銷量幾乎腰斬。

甚至連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七月底,可口可樂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財報,全球利潤增長5.7%,但營業收入卻下跌了4.57%。中國市場成為拖累可口可樂營收增長的一大原因。

相映成對照的景象則是,帶有健康概念的品類及企業卻處在高速成長的通道里,去年,全國優酪乳類產品的銷售額猛增20.6%,功能型飲料增長6%。牛奶公司伊利在2015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10.88%,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步增長19.26%,並進入了全球乳業的八強。

第二“農民工紅利”的消失

速食麵經濟學 速食麵經濟學
作為獨特的“中國優勢”,數以億計的農民工群體一直以來是中國製造低成本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他們也正是速食麵最大的消費人群。2015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貴州慰問農民工,他親手為他們沖泡速食麵,人民網的報導稱,“李克強撕開紙蓋,倒進開水,一碗老壇酸菜面頓時香氣四溢,李克強對在場農民工說,這是家鄉的味道。”

2011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農民工總量為27747萬人,雖比上年增加352萬人,但增長速度僅為1.3%,這是繼2012年以來農民工增速連續第四年回落。

如果我們把速食麵產量增速曲線與農民工增速的回落曲線做一個對照,就可以看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它們幾乎都是在2012年後,呈現同步下滑的一致性態勢。

質疑

雖然不能說以速食麵的銷量變化來觀察中國經濟的變化沒有道理,但這種道理卻也不是多么硬氣。經濟運行的千變萬化,決定了依靠幾個指標下結論,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行當。

中國經濟態勢當前不甚樂觀,引發不少人憂心忡忡。除了那些習慣用標準經濟學指標的觀察分析,有一些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分析指標,倒也頗為有趣。前幾天,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了中國購物者報告,有意思的還不是從快消品上印證了中國經濟在下滑,而是其選擇的觀察分析標的。

該報告發現,2015年快消品下滑中,面向藍領工人的產品受到的衝擊最大,其中速食麵的銷量下降了12.5%,啤酒下降了3.6%,“超值啤酒”也就是廉價啤酒比高端啤酒下降得更厲害。

該報告給出了兩條原因,其一是工作人口在下降,其二是低端製造業崗位轉移到了孟加拉國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區。

猛一看,這兩個原因倒也能夠自圓其說。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工作人口的確在持續下降。有研究說,到2020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將告罄。而中國人工成本連年上升,企業壓力巨大,許多企業已經搬遷或者想要搬遷。

可是,如果真的不假思索地予以採信,也是要冒比較大的風險的。儘管速食麵在中國可謂是一個傳奇,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曾榮獲“春運神器”的美譽,但假如中國人口味變了或者消費取向變了,肯定也會顯著影響到速食麵的銷量。有人就認為,2015年是中國電商大發展的一年,各種外賣App使盡全身解數攻城略地,叫個外賣不比泡速食麵麻煩多少。速食麵銷量下降,是否也預示著消費習慣或者外賣電商的大發展呢?

顯然,雖然不能說以速食麵的銷量變化來觀察中國經濟的變化沒有道理,但這種道理卻也不是多么硬氣。經濟運行的千變萬化,決定了依靠幾個指標下結論,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行當。這一方面暴露了經濟學有時候非常無奈和困窘;另一方面,卻也凸顯了經濟學的魅力。以經濟學這門科學來觀察千變萬化的經濟現象,也不妨輕鬆一點。

類似速食麵這樣的指標,其實還有不少。例如“裙擺指數”,據說從女士裙子的長短,可以預測股市的牛熊。股市牛,女人的裙子就短;股市熊,裙子就長。中國股市目前半死不活,不知道女人的裙子是否就不長不短。還有“口紅指數”,當經濟蕭條時,口紅的銷量反而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口紅等化妝品的銷量,的確是出現了大漲。

這些另類的經濟指數,當然也不是純粹的玩笑,其間的確蘊含著經濟學原理。只是拿這些指標來預測經濟運行,總有些讓人不太放心。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一本正經的,同樣也不讓人放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經濟學家對經濟形勢的預測。

每年,經濟學家都會對來年的巨觀經濟走勢進行預測。這些預測當然都是很嚴肅、很一本正經的。可是,板著臉的結果,往往讓人啞然失笑。1974~1975年以及1981~1982年,美國兩次嚴重的經濟衰退,幾乎所有機構都沒預測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同樣也沒什麼人預測到。中國當然也不缺極為生動的例子。僅僅一個房地產,就讓許多著名經濟學家難堪。

速食麵銷量下滑說明了什麼呢?大約說明了經濟學分析不可全信。

美國監獄的地下貨幣

速食麵經濟學速食麵經濟學
2016年8月29日公眾號“beebee”刊文《為什麼速食麵成為了美國監獄的地下貨幣?》,文章指出,美國監獄體系內的黑色交易市場確定了最新的流通規則,速食麵成為了美國監獄的地下貨幣

在當前的美國監獄,速食麵是最具價值的東西。幾乎所有囚犯都在瘋狂地收集速食麵,在監獄裡,只要你掌握了速食麵的貨源,你就掌握了權力。

這種地下貨幣的流通最開始是因為美國監獄縮減了囚犯們的一伙食開支,食物變成了稀缺資源。

後來囚犯們發現了速食麵這種食物更具備一般等價物的特徵:能長期儲存,可以滿足需要,並且絕對保值。這是監獄經濟學

文章指出,曾經香菸是美國監獄裡的通用貨幣,現在成了速食麵。這是囚犯們自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交易的暗號里叫它“油炸黃金”。

兩包59美分的韓國泡麵能換一件11美元的T恤,或者價值2美元的五根香菸,這是大部分監獄裡面約定俗成的匯率。

日本的速食麵匯率更高,而中國的速食麵由於其分量十足、料包豐富、營養均衡、口感上佳,成為了整個貨幣體系象牙塔中的尖貨。

亞利桑那大學社會學學院的米歇爾·吉布森博士最近在《衛報》發表了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表示“速食麵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它已經不僅僅是食物這么簡單。它是一種硬通貨,一種貨幣。你可以用速食麵購買任何非法的產品和服務——古柯鹼,性以及殺手。”

“你可以不喜歡速食麵,甚至不吃它們,但你必須使用它們。在監獄裡,速食麵就是錢。”吉布森博士說。

作者指出,甚至因為速食麵的貨幣屬性,誕生了很多RamenLord(面梟?我只知道毒梟叫DrugLord)。他們通過壟斷監獄的對外速食麵通道,控制監獄內的勢力分配。

不過對囚犯們來說,中國產的速食麵仍然是最好的貨幣。大量劣質速食麵的湧入引起了貨幣貶值,中國日本的速食麵由於其不可模仿的高品質而始終堅挺。

監獄裡物資缺乏,食物顯然是犯人們不可或缺的,速食麵方便速食受到美國監獄的追捧,竟然可以成為地下貨幣。這好像回到了原始的以物易物時代,速食麵在監獄裡成了一般等價物,甚至比現金的作用還要大,錢在監獄里的作用淡化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