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樸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繫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一般不過多地修飾雕琢。

基本信息

簡介

有些歌曲雖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因此並不屬於商品歌曲。如《大中國》、《眾人划槳開大船》、《亞洲雄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藍色的愛人》、《好大一棵樹》等。
其實歌曲的類型和唱法沒有必然聯繫,不能認為藝術歌曲只能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劃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學合理的,這一點已被音樂界所公認,沒有任何音樂家會認為三唱法的劃分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種(如果加上原生態唱法童聲唱法則有五種),但歌曲的類型遠不止藝術歌曲、民歌、通俗歌曲三種,還有頌歌、抒情歌曲、進行曲、佇列歌曲、軍旅歌曲、校園歌曲、諷刺幽默歌曲等多種類型;再次,音樂界無數事實證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劉秉義演唱過許多台灣校園歌曲,用的是美聲唱法。香港歌星奚秀蘭演唱過許多民歌,用的是通俗唱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商品歌曲”這一概念比任何一個概念都科學、合理、準確。單從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廣為流傳,這樣看來象《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歌曲也可以稱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細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傳很廣的。但是,這些歌曲是決不能稱為商品歌曲的,因為它們決不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商品歌曲”這一概念是科學、合理、準確的。
明確了“商品歌曲”這一概念,可以解決音樂界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例如“流行歌曲能不能進課堂”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不用討論”的問題。而且這個討論永遠不會結束,也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結論。原因就是因為“流行歌曲”不是一個科學準確的概念。明確了“商品歌曲”這一概念後,可以得出結論,“商品歌曲”是決不能進課堂的,而第二段所講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歌曲則完全可以進課堂。

特徵

圖片圖片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通俗歌曲席捲整箇中國,它以強烈的時代感,通俗性,張揚的個性,自然的歌唱語言等特點成為大眾最喜歡的演唱形式之一。

強烈的時代感

通俗歌曲的創作來源於生活,具有最廣泛的民眾基礎和非常強烈的時代感。一首經典的通俗歌曲,可以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從而使人們久久不能忘懷。
通俗歌曲在大陸拉開序幕的進軍聲中,崔健以他的《一無所有》宜布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他的歌聲代表了一代年輕人,當時的年輕人在《一無所有》中發現了自己心中的痕跡,《一無所有》震撼了他們的心靈,唱出了他們心中的吶喊,唱出了這個時代的吶喊。還有面對民族復興,流行音樂的題材多是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青春的讚美,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對台灣親人的思念,對戰友的叮囑,對家鄉故土的謳歌,對情人的愛慕,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等。

通俗性

儘管地域不同,民族各異,但由於通俗歌曲的歌詞通俗易世,易學易唱,被大眾廣泛傳唱和欣賞
通俗演唱從八十年代初在祖國大陸拉開序幕伊始,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氣”,並很快形成了風潮,首先是港台歌曲搶登大陸,台灣校園歌曲具有清新的鏇律和明快的節奏,使人們耳目一新。國內許多著名歌手也開始紛紛用通俗唱法演唱中外歌曲,進行通俗演唱的嘗試和探索。
隨著錄音帶的大量傳用,為通俗演唱的大眾化、普及化提供了重要條件,全國出現了通俗演唱熱潮。當通俗演唱強勁的西北歌曲唱遍祖國大地的時候,通俗演唱在全國已達到高潮。“一無所有”、“信天游”已家喻戶曉,人人傳唱。
王付林曾經指出:“相對於傳統民歌,西北歌曲在形態上有所變化,在歌詞上更有新意,內容更多地關注社會,反映更多的人文精神,遺棄了以往‘概念化’脫離生活的陳腔濫調。”在“西北搖滾”的啟示下,人們更加追求通俗演唱自然傳情,追求返樸歸真。這樣,民族歌曲開始盛行,許多通俗歌曲民族風格日見濃郁。
現代影視技術迅速發展和普及,為通俗演唱提供了新的領域。如影視歌曲流傳較廣的有《敢問路在何方》等。

張揚的個性

由於通俗歌曲演唱方法,演唱風格的多樣化,不少優秀歌手都按各自的嗓音條件及審美取向,突出自己的個性張揚自己的個性,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1、展現多種多樣的聲音色彩。例如劉歡,因其演唱的作品氣勢較大,具有一定的聲樂技巧,因此,他的演唱淳厚飽滿,蘊含深情,迴腸盪氣,感人肺腑。又如周惠演唱的作品多為清純作品,因而她的聲音純淨、甜美、親切、聽起來似江南糯米,香軟怡人。台灣歌手遊鴻明演唱的作品多表現感情失落、傷心失意,因此他的音色有一種滲透骨髓的悲傷,撩起你心弦的陣陣悸動。同是情歌,張信哲的聲音乾淨、甜美,略帶憂傷,恰似一位痴情的王子,落寞地吟唱心中的哀傷。像近兩年推出的信樂團等強調製造一種情感音樂氛圍,使用具有煽動性的音樂節奏與張度,激發聽眾的情緒,其演唱風格蒼勁有力,粗獷豪放,時常出現撕裂沙啞的聲音,伴有強勁的電聲樂隊伴奏。
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還可根據作品不同風格的需要,而改變自己原有的聲音色彩#更好地表達歌曲的特定情緒。如劉歡在演唱歌曲《千萬次的問》時,運用高亢遼闊,具有穿透力的聲音。而演唱《彎彎的月亮》時,聲音色彩低回婉轉,深沉淳厚。在演唱《去者》時,又借鑑了戲曲的發聲方法,使聲音極富韻味。
2、通俗歌曲演唱伴有優美的形體表演。“歌唱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獲得最佳的舞台效果。如張惠妹的《聽海》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演唱的形體動作不宜太多,主要通過眼神和臉部表情與觀眾交流。而歌曲《給我感覺》顯得熱情奔放、動感十足,設計形體動作時,如果只限於眼神的交流是不夠的,應加人一些舞蹈的動作,讓形體動起來,邊舞邊唱,使觀眾得到更大的滿足。

自然的語言

通俗歌曲的歌唱語言從創作上講不是單純簡單、粗糙、甚至低俗的語言。通俗歌曲的廣泛性、民俗性決定了他的歌唱語言應當是自然的、大眾化的。有很多通俗易懂,貼近民眾生活歌唱語言都是經過多少年來千錘百鍊的經典,有的來自口頭文學,有的來自民歌,有的來自民謠,且朗朗上口,深受人們的喜愛。
基於通俗歌曲的語言特點,一般在演唱方法上都講究自然傳情。如巫啟賢的《思念誰》、張學友演唱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周華健演唱的《有故事的人》、費翔演唱的《故鄉的雲》、楊玉瑩演唱的《我不想說》、李春波的《一封家書》等#都是以口語化的咬字方式#讓聽眾倍感親切,進而產生強烈的共鳴。
不同風格的通俗歌曲,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甜美抒情類的作品,要運用清新親切的語言,強調輕咬輕吐,如鄧麗君演唱的《甜蜜蜜》#趙詠華演唱的《最浪漫的事》等。勁歌搖滾類的作品,語言運用要求誇張,重咬字頭,爆發力強,如崔健演唱的《一無所有》、鄭鈞演唱的《回到拉薩》等。

表現的時代性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較注意外部形體的表演,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節奏、音準及吐字清晰之外,還常運用聲音或形體動作的強化來達到情感的表現。有的藉助樂器自彈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時配以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選取或編排都是根據歌曲的風格及情緒來設計。通俗唱法的形體動作,多是借鑑現代舞的某些步態和身段,如霹靂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通俗唱法的這一藝術特徵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參與,廣泛使用舞蹈、舞台美術、燈光、服裝、新的音響媒介等,並與其它藝術綜合在一起,演員(演奏、演唱者)經常與聽眾交流,同歌共舞,打成一片。這種表演所造成的氛圍,已不僅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擴展開來對周圍的觀眾具有極強的煽動性,這也正是眾多的青年人為之傾倒的緣故。
綜上所述,強烈的時代感,民俗性,張揚的個性,自然的歌唱語言等是通俗歌曲的主要特徵,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推動通俗音樂的更快發展,使這朵百花園中的奇葩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語言特徵

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也有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範性、文學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國語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國語演唱的粵語原創歌曲。演唱大陸創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範,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於是有人將粵語譯成國語演唱,但由於語系不同,字音規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於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可見,語言之於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歸韻收聲準確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徵。也有一些曾經學習過美聲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習慣把字頭(聲母)重咬,而過多注意追求聲音的效果,因而在轉唱通俗歌曲時,便覺風格不濃、韻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即使是帶有詩情畫意,意蘊較深的歌曲,也都從歌曲的總體氛圍上來刻畫、追求,而歌詞本身也多儘量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詞的語言性。許多優秀的通俗歌曲表達意境與氛圍十分濃郁,然其歌詞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彎彎的月亮》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又如《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才發現又回到你面前……”這兩首歌的歌詞,公認是文學品位頗高的上乘之作。它們可以說是詩化了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俗歌曲中這類有一定藝術功力的歌詞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詞是大實話、大白話,甚至不講究格律韻腳,如果沒有音樂的幫襯,那簡直就是在說話了。當然,由於通俗歌曲創作的無規定性,民眾自我參與意識極強,所以,各種創作現象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創作還是應當追求一種品位與檔次,以提高創作質量,為廣大民眾貢獻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於通俗歌曲歌詞的口語化與生活化的特點,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應當把歌詞的語言特點表現出來。比如歌詞的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與停頓,語氣的鮮明與準確以及連貫性與整體性等,都要通過對語言特徵的把握來予以表現。

藝術特徵

質樸的聲音

通俗歌曲內容與形式的廣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說,多為未受過專業聲樂訓練的人員。因此,通俗唱法的聲間運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態,也就是一種質樸的本色的聲音。即使在其發展過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種聲樂藝術的發聲方法,並且自身也在變幻升華,但其基本特徵仍是質樸的。在現代社會,許多專業性質的通俗歌手已把通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這一重要的藝術特徵,從而使之既有別於已形成成套科學理論體系的美聲唱法,又有別於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澱的各種類型的民族唱法。從某種意義上說,質樸的聲音已不僅是一種天生的自然形態,也是通俗唱法為區分於其他唱法的一種刻意追求。

獨特的韻味

圖片圖片
韻味獨特亦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藝術特徵。在業餘歌唱愛好者中,大多並未接受過聲樂訓練,嗓音條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時,仍頗具藝術感染力,這正是因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與廣泛性,造成一種純真動人的韻味。這種韻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風格質樸率直的體現;也可以是其獨特的聲音技巧,包括聲音的控制與放開、強烈與輕柔的對比以及氣聲、啞聲、嘶裂聲、喊唱聲等等的靈活運用;也可以是情感表達的本色與自然。總之,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本色意韻。

誇張的表演

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節奏、音準及吐字清晰之外,還常運用聲音或形體動作的強化來達到情感的表現,即往往藉助於誇張性的表演,加上電聲樂器的強力伴奏,更常把這種誇張的表演形式推至極致。這種表演所造成的氛圍,已不僅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擴展開來,對周圍的觀眾,具有極強的煽動性。這也正是眾多的青年人為之傾倒的緣故。

自彈自唱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較注意外部形體的表演。有的藉助一樣樂器(一般是吉它),自彈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時,配以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選取或編排,都是根據歌曲的風格及情緒來設計,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時用手勢或腳步的變化來輔助表演,而有的歌曲舞蹈性較強,就需要專門為之設計動作。通俗唱法的形體動作,多是借鑑現代舞的某些步態和身段,如霹靂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等。通俗唱法的這一藝術特徵,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參與。

音樂表現手法

1.鏇法方面表現為迂迴繞唱型和同音反覆型兩種。前一種類型的歌曲鏇律行進多為平穩的進行模式,較少使用音程的大跳。在類型上呈現出迂迴繞唱式發展,鏇律線條一般呈小波浪式形態。雖然可能缺少了音樂的動力性,但鏇律行進較為平穩,音樂舒展。後一種類型的歌曲雖然存在缺少鏇律化的問題,但在表達敘述上接近於人的平靜語調,兩種鏇律發展手法樸實無華,很適合現代人比較平和的心態。
2.和聲運用方面邏輯自然,極力淡化和聲運動的邏輯。對於傳統意義上的“主→下屬→屬→主”的和聲功能邏輯序進思維,創作者在其作品中很少體現,而樂句之間也很少運用中國民族音樂創作中常用的“起、承、轉、合”的鏇律發展手法。其特徵表現為自由和即興,似乎是情之所至樂之所至,全然不顧及作曲的傳統手法,一切聽任內心的呼喚,想到那裡寫到那裡,和聲運用自由、靈活、灑脫。
3.鏇律氣韻短促,音符密集度高。此類敘述性的鏇律及歌詞如同西洋歌劇中的宣敘調錶現手法,以陳述為目的,不講究聲音展示方面的設計,近於日常口語化的表達,因此加強了平實感,易於走進平民大眾的內心世界。
4.和藝術歌曲比較,通俗歌曲的節奏一般都很規整,往往一段音樂中使用的節奏型會不斷重複使用。特別是在搖滾樂中,一個簡單的節奏型甚至從始至終被重複使用,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穩定的節奏便於表達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情感內容。
5.與歌劇詠嘆調不同,通俗歌曲一般在音域使用上不太追求大跨度的表達方式,音區多集中於中音區範圍內徘徊。這一特徵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通俗歌曲作為大眾流行音樂的普適性特點。在我國,隨著通俗文化消費群的建立及音樂創作的變化,媒介的商業化發展促使流行音樂商業性成形。至1994年流行音樂已經完全具備了純粹娛樂性、大眾化的文化身份,流行音樂廣泛覆蓋在中國大眾音樂生活的各個層面中。通俗歌曲作為一種流行文化也已具有了強烈的商品屬性,因而適應大眾的音樂素質和演唱技術難度自然就成為通俗歌曲創作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能有機會獲得聲樂技術的系統訓練,而市場化生存的基本要素也必須使創作者基於利益的驅動對廣泛推銷藝術品做出明確的回應。
6.通俗歌曲的曲式結構一般比較簡單,常見的曲式結構有一部曲式(如《燭光里的媽媽》)、單二部曲式(如《中華民謠》)、單三部曲式(如《橄欖樹》)。這三種曲式在運用當中,大多只有一個簡單的前奏,一般不包含前奏和尾聲,一氣呵成。另外,音樂情緒和內容的發展脈絡也都較簡單清晰,以便於客群的記憶。

風格類型

經過二十多年風雨沉澱的通俗歌曲,數量之大,題材之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本文以題材及演唱風格為依據對通俗歌曲進行分類和風格淺析。
(一)都市浪漫曲(包括都市情歌、甜歌):這類歌曲一般以都市為背景,以敏銳的眼光捕捉都市人的生活、思想、情感,並以細緻的筆觸描寫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主要是年輕人)的複雜內心。曲調抒情、唱法柔美。例如《都市行囊》《為你朝思暮想》等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都市人的生活和愛情觀。
圖片圖片
(二)民謠(包括城市民謠、校園民謠及新民謠):民謠的歌詞具有歌謠體的特徵,自然恬淡,朗朗上口,鏇律比較清新、流暢,意境清遠淡雅,不媚俗。它以吉它為最佳伴奏樂器,像是流浪藝人和吟遊詩人的即興創作,是一種自娛性很強的歌唱形式。民謠中的校園歌曲大多是學生的自創曲,以校園這片淨土作為創作背景,因此更加純淨和清朗。如《童年》《光陰的故事》以及90年代大陸創作的校園歌曲《同桌的你》等確實讓人體驗了一番拋棄城市的喧囂和浮躁,返樸歸真的意境。城市民謠則走出了校園的大門,以更加寬泛的題材去觸及複雜社會的平常事與平常人。歌詞更像是嘮家常,不太追求詩的意境,也不太強求押韻與對仗,例如艾敬的《我的1997》,它那道家常似的平鋪直敘的語言像是一幅“年輕的‘流浪藝人’走南闖北,執著追求”的寫實畫,在“居無定所,食無正點”的艱辛背後又是那么自在平和。新民謠由城市民謠發展而來,它在曲調上有了更多的創新,題材也更注重民間文化內涵,更加善於挖掘現實生活中令人深思的問題。
(三)西北風:西北風吸收了陝西、甘肅、河南、東北等北方地區的“信天游”、“花兒”等民間音調作為自己的基本音樂語言,並結合以搖滾樂、迪斯科等節奏,曲調遒勁粗獷,富有山野氣息,演唱風格剛勁豪邁,透出陽剛之美,既有民歌的韻味,又有當代“勁歌”的風範。西北風的題材大多反映生活在西北貧瘡土地上的農民依然不富裕的生活現實。
(四)搖滾樂:中國80年代末興起的搖滾樂在形式上一般節奏激越、瘋狂,表演狂野、豪放,厚重展盪的音響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激起欣賞者積極參與的欲望。它的內容含有叛經離道、革故納新的反叛性精神,多是健康而富有青春朝氣的,倡導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五)新時令小調:小調或稱小曲,里巷之曲。其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曲調巧妙地結合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音樂素材,因此,鏇律既簡潔明朗又易於上口,節奏比較規整。例如《小芳》描寫的是一位善良美麗、純樸可人的農村姑娘,它的曲調就有“嘟檔調”的特點,讓“老樹”開出了“新花”。小調的題材較多側重於農村城鎮普通勞動民眾的日常生活、風俗、愛情。例如《大花轎》就是一首洋溢著民間風俗喜慶色彩的作品。

演唱特點

任何一種唱法都會在發聲方法上追求語言的準確清晰以保證歌唱的字正腔圓,美聲唱法如此,民族唱法亦如此。但是像通俗唱法這樣把對歌詞的強調超越了對聲音的關注在歌唱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通俗歌曲,它作為一種大眾流行音樂文化,由於它本身有著大眾強烈的參與性質,加上歌詞的通俗性、表現手法的樸實性等,決定了它必然採用語音化的歌唱方法。另外,其歌唱風格與技巧是伴隨著電聲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興起的,總的特徵是強調歌詞的表現而不是關注聲音的挖掘,追求歌唱語言的親切表達感而不是聲音的穿透力。在聲音審美上,追求像語音一樣貼近生活中講話的聲音色彩和語氣,以達到自然傳情,真切感人。儘管長期以來通俗唱法因其缺乏技術的支持而遭到學院派的批評,但並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絕對標準的聲音概念,各種聲音概念都是相對地存在於各自的文化土壤之中。“聲音概念與人的認識水平、音樂審美取向密切相關,也會因人而異,從這個意義來講,也體現出很強的主觀特點。”
圖片圖片
通俗歌曲是一種大眾性的娛樂文化,因此它具備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方法。一方面歌手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嗓音訓練,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聲音條件自由發展,因此流行歌手們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真聲、假聲、喊聲、沙聲等,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種唱法來發展自己的歌唱風格。其次,在演唱方面必須藉助於運用電聲設備來擴大自己的音量,美化自己的聲音。另一方面,通過歌曲表演形式的生活化、包裝的時代化,並伴以形體動作和個性化的造型和即興的舞台表演來獲取最大限度的藝術感染力,而觀眾也往往會在歌手刻意營造的舞台氣氛的感染下完全融入甚至參與了進來。在這裡,聲音的感染力已經徹底地讓位於圍繞語言歌唱的大眾的心聲。
通俗歌曲正是以它直白的語言、間接樸實的音樂形式,以一種完全大眾化的娛樂方式,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真真切切地反映著平民百姓的文化需要和心理訴求,而被大眾所接受和欣賞。我們這個時代對文化的多樣性認識早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同,藝術的聲音和文化的聲音應當互相促進,協調發展。作為強烈反映了大眾文化心理要求的通俗歌曲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應當把它看作一種富有時代氣息、富有文化價值的藝術品種而受到必要的尊重和保護。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

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初,經過“辛亥革命”的政治變革,市民階層的通俗音樂又有了新的發展。“江南絲竹”樂隨著西方文化的大量流入,通俗性歌唱活動迅速發展,各地盛行傳唱各種城市小調。這時的歌曲大多以民間流傳的所謂各種古曲、小調填以新詞的方式來演唱,主要有《茉莉花》、《孟姜女》等。另外,以主張改革的知識分子為主,為了推進“新學”,為了向青少年進行改革的啟蒙教育,各地以新學堂為陣地,也編寫、出版和傳唱了多種多樣的所謂“學堂樂歌”。這些歌曲大多以日本、歐美的大眾歌曲填以新詞,以集體演唱方式來表現。主要有《何日醒》、《中國男兒》等。當時也有少量歌曲以起國民間流傳的曲調填詞的,如《祖國頌》、《滿江紅》等。

第二階段

20世紀30、40年代
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歌曲創作大致分化為兩大潮流:一種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城市商業化的流行歌曲。1927年,黎錦暉創作的《毛毛雨》、《妹妹我愛你》等歌曲,標誌著中國通俗歌曲的誕生。由此開啟了中國通俗歌曲創作的第一個歷程。黎錦暉成為中國通俗音樂的奠基人。另一種則是隨著國際及國內“左翼”文藝活動的開展,以聶耳、冼星海為代表的大眾進步歌曲,即後來進步音樂所提到的“新音樂”。開始這些“新興革命歌曲”,主要以電影或戲劇插曲形式出現。其中,影響突出的有聶耳作曲的《大路歌》、《義勇軍進行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作曲的《漁光曲》、《打回老家去》,呂驥作曲的《新編“九一八”小調》、《保衛馬德里》等。

第三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改革開放以後,通俗歌曲才悄悄回到中國音樂生活中來。我國通俗歌曲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首先由港台歌星在大陸演唱而流入,刺激了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的創作和演唱。其中以台灣校園歌曲影響最大,它那清新、質樸的鏇律、吐露鄉愁、描繪鄉間情趣的內容,一出現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代表歌曲有《童年》、《外婆的澎湖灣》、《我多想唱》等。

第四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1986年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標誌著內地通俗歌曲的崛起。
最突出的標誌有兩個:一里程碑式的作品《讓世界充滿愛》,流行歌曲首次被官方的認可,並由此得到一個比較中庸的名字——通俗歌曲。從此,正式進入比“通俗唱法”賽現場。二“西北風”的通俗歌曲風格掠過神州大地,並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通俗歌曲作品,如《一無所有》、《信天游》等,具有中國氣派的“西北風”的盛行。

第五階段

圖片圖片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
內地通俗歌曲受歐美通俗歌壇的影響越來越大,通俗歌曲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與國際通俗歌壇的交流越來越頻繁。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通俗歌曲創作登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中國的通俗歌曲走向成熟。如《好大一棵樹》、《祝你平安》、《同桌的你》等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20世紀90年代末,通俗歌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完善,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歌曲風格越來越西化和多元,出現了各種音樂演唱組合。如“羽·泉”的《最美》《深呼吸》等真實地表達了甜蜜、痛苦、執著的感情,這種飽含現代人生存體驗的音樂備受推崇。一些通俗歌手接受專業訓練,他們的演唱提高了通俗歌曲的質量與品位,注重人文關懷的通俗歌曲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如滿文軍演唱的《懂你》,祖海演唱的《為了誰》以及合唱歌曲《知心愛人》、《好人好夢》等。2000年至至今,通俗歌曲以及演唱風格走向國際化、個性化。如韓紅因她的詞曲創作才能以及紮實的唱功而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女歌手,她創作並演唱的《天亮了》、《家鄉》、《雪域光芒》等已成為現代最流行的通俗歌曲之一。
21世紀的流行音樂與通俗歌曲越來越時尚化、都市化和現代化,隨著網路的迅速發展,一種新興的音樂形式——網路歌曲誕生了,網路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傳播的地域界限,傳唱在大街小巷的《老鼠愛大米》十分走紅。通俗歌曲層現出各種風格流派,通俗民歌、通俗美聲、校園民謠、鄉土民謠等等,通俗歌曲創作與演唱風格呈現出百家爭鳴白花齊放的局面。通俗歌曲,通俗唱法在人們心目中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概念,作為一種歌曲體裁,一種歌唱藝術,從它稚嫩的萌芽期到為大多數人普遍認可和接受,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最終得到了它應有的社會地位。

同名期刊雜誌

雜誌簡介

圖片圖片
刊名: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
主辦:河北省藝術研究所
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語種:中文;
開本:16開
ISSN:1003-7322
CN:13-1005/J
郵發代號:18-7
創刊時間:1986
影響因子:未統計

雜誌內容

《通俗歌曲》雜誌,精心致力於迅捷報導世界流行音樂資訊,全程報導中國搖滾樂及其他新音樂的發展歷程,深入揭示國外流行音樂以及搖滾樂的潮流演變與人文精神遞進,廣泛傳播優秀新音樂及製作技術與先進音樂理念。每期附送15首精彩歌曲的有聲CD。

主要欄目

封面人物時事2001搖滾中國現場全記錄地下2毫米歐美風潮愛樂人民有力量樂壇快訊軟體行獨立時代吉他世界唱片秀碟評實驗室好書榜編讀往來

目錄參考

流行音樂傳播分析薛可;3-5
益陽城市音樂藝人生存現狀調查歐陽勇勝;彭雲;6-7
關於鋼琴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鄭毅峰;8-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想法紀明明;張亞林;13-14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曲”中來——淺談國中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要素的關注楊曦;15-18
以“賞”為先的音樂教學田春雨;張惠;18-24
對音樂專科生學習願景的初步調查研究——以成都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學生為例(上)李飛;25-27
學會聆聽音樂張延道;28-29
論鋼琴演奏訓練中手指基礎訓練及其訓練方法劉高揚;30-33
鋼琴教學的若干問題陳晶;33-36
上好歌劇表演課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王彥華;37-39
王志信民族聲樂作品特點分析張露元;40-42
淺析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二)——積極的歌唱狀態與穩定的胸腔支點郭曉艷;43-44
關於高音訓練種種喻櫻;45-47
淺談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的演唱技巧李思雯;48-49
論聲樂舞台演唱心理技術研究任程;50-51
湖南平江燈戲的藝術特色王茁;52-54
木壘塔合麥西萊甫概述穆巴拉克·依米提;布外加爾·買買提依明;55-56
善行河北崔雲良;徐銘棟;57-60
生命的承諾余曼;余洪濱;61
小善不小韓雪;於鵬;62-63
光明永在人間——寫給眼角膜捐獻者袁春;文婧;65
紅透滿天霞——獻給中國好人周汝珍韓雪;孫風華;66
老話兒谷季豐;趙琪;67
媽媽李欣;68
美德花兒開韓雪;宋飛;69
情系馬蘭村鄭吉進;顧喜紅;70
善良如花劉曉娟;任亦韜;71
我的愛在鐵路姜鑫;張明明;曹賢邦;72
孝道歌王會君;許寶棟;73
心中的花籃忽如;解亞靜;74
一路平安孫華;陳彪;張海力;75
咱是山里娃於聯宏;朝樂蒙;76
中華美在善行中張樹林;耿彥斌;77-78
最美的人韓雪;劉偉;79-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