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馬雲

這才是馬雲

《這才是馬雲》是馬雲助理陳偉寫的一部馬雲傳記,該書介紹了眾人所不知道的馬雲的形象。《這才是馬雲》從各個角度揭開了千面馬雲的真面目,告訴你一個與想像中大不一樣的馬雲。這不只是一本書,更像一部喜劇電影,讓你通過聲音、色彩、表情等諸多要素走近馬雲,感受阿里巴巴。作者借幽默平常的瑣事,記錄下馬雲“可愛”的一面,看完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馬雲是這樣一個人,如此感性,如此感人。現在,他愛哲學、愛武俠小說,更愛太極文化,甚至自編太極電影《楊露蟬》,正與李連杰合作投拍中。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陳偉 (作者), 虞文軍 (編者), 李雯 (編者), 等 (編者) 出版社: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9日)

平裝: 2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213045032, 9787213045035

條形碼: 978721304503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2 x 1.8 cm ; 381 g

內容簡介

“幽默馬雲”、“開心馬雲”、“頑皮馬雲”、“狂妄馬雲”等。《這才是馬雲》從各個角度揭開了千面馬雲的真面目,告訴你一個與想像中大不一樣的馬雲。這不只是一本書,更像一部喜劇電影,讓你通過聲音、色彩、表情等諸多要素走近馬雲,感受阿里巴巴。沒有冗長的說教,只有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通俗、誠懇的陳述。作者借幽默平常的瑣事,記錄下馬雲“可愛”的一面,看完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馬雲是這樣一個人,如此感性,如此感人。

編輯推薦

《這才是馬雲》編輯推薦:馬雲助理開口說話:馬雲成為馬雲的道路,其實與你想像中的大不相同。一個公眾未曾見過的馬雲!一個真實鮮活的阿里巴巴!他的創業歷程笑話多多,沒錢發獎金就給員工延長壽命到“九千歲”,夢想以後給員工一人發一輛跑車……在他看來,……公司里每一個人的夢想就是他的夢想,把車買回來,把房買回來,把想娶的娶回來,把想嫁的嫁出去,把不想娶或不想嫁的也都搞定……

在聚光燈和掌聲四起的時候,他又會冷靜地提醒同事:“我們為努力鼓掌,為結果付報酬。”

他認為,“競爭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讓對手去生氣,對手生氣的時候就是你快要勝利的時候。”

現在,他會舉重若輕地說:“玩才能成功,做很可能失敗!”

現在,他渾身上下都沒有名牌,服裝只要品質不錯,舒適合體就好,他喜歡的是“無名良品”。

現在,他愛哲學、愛武俠小說,更愛太極文化,甚至自編太極電影《楊露蟬》,正與李連杰合作投拍中。

媒體推薦

那些往事和細節,一隻腳都已經跨出了記憶的邊緣,現在又集中起來“回放”了一遍,讓我想起很多過去的美好時光。

——馬雲

換個角度看馬雲,詼諧背後投射的同樣是創業的堅信和堅持!

——史玉柱

作者簡介

陳偉,198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2005年8月起任張紀中助理兼劇組製片,參加《碧血劍》《鹿鼎記》《大唐遊俠傳》等的製作。2008年4月起任馬雲助理至今。

1992年參加“杭州英語俱樂部”夜校,認識馬雲老師,3年後馬雲開始創業,英語俱樂部解散,但一直保持著聯繫。2008年加入阿里集團任CEO助理。

目錄

馬雲推薦序 1

自序 1

第一章馬雲和他的英語班

遲到的老師

“馬關條約”

課堂之外

依然存活的海博翻譯社

馬氏英語班之G的故事

情同父子

曲終人未散

第二章馬雲觸網

去美國是被騙去的

馬雲的賢內助

不著調的夢想

第三章馬雲和張紀中

初見張紀中

《笑傲江湖》之緣起

“西湖論劍”

金庸劇改變的……

一字千金

交錯的河流

第四章阿里巴巴,我來了

新助理,新開始

博鰲馬雲風

我是網路白痴

什麼是助理

糗事

第五章忙碌的阿里人

忙碌的2008年

2009年那些事

2010年及之後

第六章興趣和哲學

月真法師

關於李一

“禁語”心得

三亞休假再“禁語”

馬雲讀《道德經》

第七章馬雲的太極夢

40歲再練太極

太極文化與阿里巴巴

馬雲·太極·電影·李連杰

把太極推向世界

第八章社會責任和阿里文化

國殤

災後重建

公益

永不放棄

文化的力量

10周年慶典

再痛,也要堅守誠信

裸男“蒙古人”

剪不斷的“娛樂”結

馬雲的興趣

後記最沒有追求的“阿里人”

“女兒們”和愛情詩

吹牛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

“欽差大臣”和沒文化

附錄

附錄一:亞當猶豫了

附錄二:後天蛻變的典範——鷹

附錄三:馬雲內部文章

附錄四:劇組那些往事

文摘

第一章 馬雲和他的英語班

我是在1992年初認識馬總的,屈指算來,我們已經有近20年的交情了。最早我的身份是馬總的學生——我在他開辦的英語夜校學習。幾年過去後,大家在一起混得很熟,成了朋友,儘管我的英語大多已經“還”給了馬總。

每每回想起在英語夜校的生活,我都感覺十分溫馨和快樂。那時候的許多人和事都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我們中的很多同學至今仍是很要好的朋友。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我的後半生竟然在當年這個小小的決定中,不知不覺發生了改變:在夜校,我和老師馬雲、張英夫婦成為了好友,進而結識了來夜校採訪的中央電視台編導樊馨蔓,以及樊導的愛人張紀中先生,乃至後來我因緣際會中先後成為張紀中先生和馬總的助理!回首往事,不由得感嘆,人生往往就是這么奇妙,你當下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很有可能成為轉變人生的機遇。

遲到的老師

1992年的春天,我大學畢業3年多,住在集體宿舍。晚上沒什麼事做,聽說杭州解放路基督教青年會裡有個英語夜校班,每周學習一至兩晚。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擔心可能會有入學面試什麼的,我還把大學英語書翻出來讀了一天,結果去了一看,什麼考試也沒有,就通知我上課了。

第一天上課,我提前到教室認識新同學,同學中有想出國留學的高中生,有在校大學生,有工廠里的工人……而大多是像我一樣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不久的。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自己選位子坐下。可講台上空空如也,老師沒有到。五六分鐘後教室里開始騷動起來,左顧右盼的越來越多。有人開始建議派人去問問,是不是換教室了。

就在這時,突然見一男子衝上講台,人長得瘦小也很特別,沒站穩就開講:“今天我們討論的題目是‘遲到’。我最討厭遲到,遲到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遲到就是謀財害命……”這時同學們都會心地笑了,老師用一種詼諧自嘲的方法向同學們表示了歉意,這位老師就是馬雲。

馬總當時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英語教師。他和他愛人張英原是杭州師範學院英語系的同學,之後又分配到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同一個英語教研室。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在杭州高校中排名很靠後,但馬總夫婦卻都是杭州高校的“十佳英語教師”。

開場白結束進入講課的正題後,我們才發覺這個老師的英語課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以往我們上英語課時,大多是老師帶領大家抱著課本按部就班地背單詞、分析課文、講解語法等等,一堂課下來,學生大多聽得暈暈乎乎,不知所云。而馬總則不同,他講課時往往拋開書本,很少講解語法和詞句,更注重和大家的口語交流;並且常從新聞中找吸引人的話題來進行課堂討論,再配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誇張的肢體動作,大大提升了我們這幫“啞巴菜鳥”學習的積極性。於是,我們常常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幾句口語。

馬總每次講課時都會出一個命題,讓同學們選某一方的觀點,而把剩下“無理”的那一方觀點由他一個人堅持著,與所有同學展開辯論。記得同學中有幾個是做醫藥代表的,所以有一堂課我們的命題是“commission”,爭論醫藥佣金(回扣)問題。我們選的是“反對”方的觀點,所以馬總就只能選“支持”方。誰知辯論下來,我們大敗。

辯論結束後馬總點評,說其實他也很反對醫藥佣金,但他告訴我們,“假如剛才你們這樣這樣說,那我就會tough(艱難)很多……”

儘管同學中也有口才不錯的,但在我記憶中,沒有一次是我們勝過馬總的。因為馬總的英語口語比我們好太多,而且他看問題的角度也很特別,他是“另眼看世界”。

“馬關條約”

1995年,在杭州西湖上舉辦國際摩托艇大獎賽,200多名杭州美女報名爭做司儀。當時馬總的英語口語在杭州已小有名氣,所以主辦方請他幫忙培訓這些美女的英語口語,並最終錄取50名。那段時間,馬總要兼顧學校本職工作、夜校的教學和培訓一幫美女三項工作,忙得腳不沾地,走路都帶著風。但他從不向我們抱怨累,反而常常神采飛揚地對我們炫耀給“美女班”上課的故事:“……你們想啊,200多雙杭州最漂亮的眼睛向我眨個不停,搞得我上課都有些緊張……”

這時,我們男同學就會無比羨慕地說:“親愛的馬老師,如果哪天您老人家覺得太累了,弟子十分願意為您分擔工作……”

馬總則乾脆地回答:“想都不用想,再累我都會堅持的!”

由於美女們能否順利得到“司儀”的工作,“生殺”大權全都掌握在馬總的手中,所以我們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馬雲關。”這就是當時英語班所說的“馬關條約”(當然,這裡的“馬關條約”不是指清朝時期簽訂的那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絕沒有戲侃國恥的意思)。

有時,我們會問馬總:“您是根據什麼標準選定司儀的?身材、相貌還是英語口語水平?”

馬總就會開玩笑地回答:“都不對!快過節了,我主要是看誰給我家送火腿。”

當時在西湖邊的六公園裡有一個“英語角”,每周日上午有興趣的人都會自發前往,練習英語對話,於是,我們同學就三五成群地趕去湊熱鬧。上午在“英語角”逛逛,用英語侃侃“大山”,順便商量著安排下午的遊玩活動,一舉兩得。

馬總也常去“英語角”,後來他發現許多人學英語的熱情很高,一周一次的“英語角”不夠,就帶領我們在少年宮門口的廣場上也辦了一個“英語角”,每周三的晚上都有活動。一來二去,來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說英語的強大“氣場”。再加上活動時間是在晚上,誰說得好說得壞,都看不清相貌,使得大家說英語的膽子更大了。一到周三晚上,英語角里就分外熱鬧,各種帶著語病的“中國式”英語夾雜著漢語齊飛,不管自己說的英語對方能不能聽懂,只是連說帶比畫地使勁表達著自己的興奮。

看到這種景象,馬總嘿嘿直樂:“這個主意不錯吧,講英語時看不清對方,膽子就是大!”

侃完英語,大家還能進少年宮裡玩樂一番,和小孩們一起玩玩遊樂項目。大家開心得不得了,好似回到了童年。少年宮“英語角”很是紅火了一陣,一直到冬天戶外太冷了才停辦。

課堂之外

由於我和馬總住得比較近,所以下課經常一起回家。馬總當時騎著一輛杭城第一代的電動腳踏車,發出的聲音跟拖拉機很像,但又不快,給人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馬總帶部分同學去大奇山

他第一天上課遲到,就是因為“拖拉機”壞在了路上。

那幾年的時光是非常美好的回憶,除了學習英語以外,同學們還經常組織在一起喝茶、打牌、講段子……

在講段子方面,我的“成績”還算“名列前茅”。有時候別的同學講不好,馬總就會打斷他:“把你的‘毛坯’告訴陳偉,讓他‘鍛造’一下再講給大家聽好不好?”當年有很多故事,比如“屠夫遇美婦”之類的段子,至今同學們見面還會提起。

1992年夏天,我們班一位漂亮的女同學王丹上課沒多久就要隨夫君去澳大利亞定居了,大家都很不捨。那時的澳大利亞在我們看來,跟月亮一樣遠,只有馬總去過,而且也是馬總唯一去過的外國。馬總組織大家去富陽新沙島游泳和遊玩,算是給這位女同學送行。

馬總只有一歲的兒子也一同去了。大家游泳時,馬總把兒子交給了最健壯、最會游泳的阿興同學看管。等大家都下水後,阿興同學把馬總的兒子抱在懷裡,走到淺水的地方。小孩子想掙脫大人,阿興問:“你想自己游嗎?”小孩子點點頭,於是阿興就把他放進水裡。

一歲的小孩怎么會游泳?阿興放手後他馬上就沉了下去,不巧一個浪又剛好打來,小孩子不見了!幸虧水不深,大家又都在附近,趕緊一陣亂摸把孩子撈起。雖然前後不過10秒鐘左右時間,可孩子被撈起來後還是咳了半天的水。

現在已是身高182米小伙子的馬總的兒子,每次提到阿興叔叔,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

英語班的師生間情誼很深,同學們即使到了國外,也都會把聯繫方式告訴馬總。2007年春節我和張紀中去澳洲,馬總說方便的話可以去看看王丹,並把她在布里斯班的地址發給了我。

我沒有去。因為美女是最經不起歲月“蹂躪”的,留在記憶中更好些。我認為跟美女經常見面,看著她們的美麗一點點被時光“蠶食”,還可以接受。而隔十幾年突然再見,美好的記憶突然破碎的痛苦我已不願再領教。

圖中舉手的是作者

馬總當年還特別熱衷給人牽線搭橋,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同學中的一對。男的很健壯,但鄉音很重,說的中文和英文裡都有很濃的紹興口音,平時喜歡打打牌,不是特別上進的那種。而女方則是追求浪漫、追求完美、希望婚禮應該去巴黎舉辦的那種人。我們當初都認為他倆不靠譜。但當男方告訴馬總他喜歡女方時,馬總馬上同意出謀劃策去幫他。馬總的威信和超強的說服力終於說服了女同學。後來他們結婚生了兒子,生日是9月3日,碰巧那天金庸在杭州,馬總特地請他給孩子取個名。金大俠根據生日給孩子取名“三旭”。有了這個名字誰也不會忘了他的生日了。

老天爺比我們想像得要更幽默,大家都不看好的一對在馬總的撮合下結成了夫妻,而英語班兩對“楷模夫妻”卻悄悄散夥了,弄得同學們都驚愕不已。

其中一對,女方是我們同學,漂亮又豪爽。她家裡房間比較多,經常請大家去她家打牌、下圍棋。女同學懷孕了,預產期是2月14日情人節。馬總說這個日子生,一定是個小情種。因為男方姓楊,所以他說如果生女兒就叫“楊玉環”,不小心是男的那就叫“楊國忠”算了。

結果女同學果然在2月14日生了個男孩,先通知了我,我跑去馬總家告訴他們。由於我表現得異常興奮,馬總的岳母就說:“陳偉這個人真滑稽,好像是他生兒子一樣。”

馬總也很高興,說:“那我們去看看‘國忠’吧。”

後來這對大家眼裡的模範夫妻莫名其妙地離婚了,女同學“瀟灑”地扔下大小兩男人去了國外。可我們依舊去她原先的家打牌、下棋,因為這時她的前夫已經成了我們的好朋友。

有好幾年的年末一天,同學們都會在他家打牌、聊天到凌晨,我們調侃說:“我們每年都是打牌開始,打牌結束。”

還有一位女同學,是美女加淑女,工作是馬總幫助介紹的。有一堂課上,她用英語講了她的戀愛故事,跟童話一樣。她說她討厭相親,有一次外婆“騙”她去吃飯,其實又是去相親,結果遇見了“白馬王子”。她說她感謝生活,感謝這次“欺騙”,說得大家都羨慕不已。後來,她也請大家去她家吃過飯,丈夫很帥,而且溫文爾雅,結果不久卻也莫名其妙地離婚了。

離婚後她就沒有再來英語班上課,16年後又一次見到她。還好,依然“淑”,說話很慢,矜持有度。

依然存活的海博翻譯社

有一年,杭州所有的廣播電台都改成了直播,聽眾可以打進電話參與並可能拿大獎。一時間隨身聽大賣,電台收聽率節節攀升。其中有檔很火的節目叫“外來風”,專門介紹國外流行歌曲,馬總被邀請做客串主持,很多杭州人都是從聽這個節目開始才慢慢地了解並喜歡英文歌曲的。

馬總還學過一段時間的日語,我們問他日語學得怎樣,他會馬上背上很長一段。你聽著確實很像日語,問他啥意思,馬總說這是他編的,連他自己也不知是什麼意思。逗你玩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上翻譯外文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時,馬總發現許多身邊的同事和退休老教師都閒在家裡,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念頭:“我能不能在杭州成立一個專業的翻譯機構呢?這樣一來,既能減輕自己的負擔,也讓那些老師賺點外快貼補家用,一舉兩得。”1994年1月,馬總利用青年會沿馬路的兩間房辦起了“海博翻譯社”,“海博”是英文“希望”的音譯。馬總解釋說:“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這個名字不錯吧!”

翻譯社成立時,雖然只有少數幾個同學入股參與運營,但全體同學都積極對外宣傳。記得開張那天,同學們還拉著橫幅去武林廣場做了次宣傳。

當時,翻譯社的員工只有馬總和幾個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退休的老教師。馬總的主業還是教書,只能用課餘時間打理翻譯社。然而,創業初期的時候,他們的付出與回報是不成正比的。不管馬總再怎么努力,我們再怎么幫馬總在校內外做宣傳,依舊改變不了翻譯社生意慘澹的命運。但馬總一直堅持著。

因為房子沿街,翻譯社還兼賣過鮮花和生日禮物。為了進貨,馬總在雙休日還帶隊去過義烏小商品市場採購禮品,放在店裡賣。到1995年,海博翻譯社的生意漸漸好起來了,而那時候馬總已經把重心轉到做網際網路上,就把翻譯社送給了其中一個入了股的學生。

翻譯社至今還在老地方開著,門面也沒有擴大,但現在幾乎所有的語種都能翻譯,常譯的語種就有20多個。如今,我們在登入海博翻譯社的網站時,首先就能看到這樣的四個大字:“永不放棄”。這四個字,是馬總當年親筆題寫的。

馬氏英語班之G的故事

英語班名氣越來越大,學生也五花八門。有殘疾人坐輪椅來的,有電視台主持人帶媽媽一起來的,也有奶奶和孫女一起來上課的。Grandma就是當時的學生明星,沒有人知道她真名叫什麼,我見到她的時候她已過80歲了,大家跟著馬總都叫她“Grandma”(祖母,下面簡稱G)。

其實G是我“學姐”,馬總在青年會教課前還在涌金夜校教過英語。當年G晚上沒事就去涌金夜校逛逛,看有班級上英語她就坐在後面聽,一開始同學們還以為是“老領導微服私訪”。

別人害怕記單詞,可G卻通過睡前背單詞治好了頭疼和失眠。

到青年會時,G的口語和聽力在班裡算中上水平,而且耳聰目明。馬總經常會拿她做例子:“看看G,你們還有什麼學不好的理由?”

G的一個外孫女當時不到20歲,也來聽課,聽完課後會跟我們玩到凌晨才回家。我們問她,這么晚回家家人放心嗎?她說:“跟別人出去家人當然不放心啊!但G知道我是跟你們出去就沒事,G說了,我們班全是好人!”

海博翻譯社成立後,G主動要求去做宣傳,並去一些公司聯繫業務。大家都不忍心讓她去,她卻說:“我去容易成事,誰會拒絕一個80多歲又會講英語的老太太的請求呢?”事實正如G說的那樣,年輕人辦不了的事,G出馬基本一次搞定!

G當時還騎腳踏車。有一次她送檔案時迷了路,後來大家不敢再給她活兒乾。再後來她就專門負責去大賓館做宣傳,大賓館冬暖夏涼,環境也好一些。

都說老年是第二個童年,這話不假。G也會生氣。有一次我跟同學在討論歇後語,說道:老太太喝稀飯——無恥(齒)下流,老太太靠牆喝稀飯——卑鄙(背壁)無恥下流。同學們聽得哈哈大笑,G卻很嚴肅地走過來,說:“這些歇後語我不愛聽!”

那段時間G因為腸梗阻開了三次刀,還截了腸。由於G的心態良好,恢復很快。再來上課時我對G說:“據科學報導,東方人由於以素食為主,消化和吸收的‘程式’多,所以腸比西方吃肉的要長一些。您現在截了一段腸,我覺得這對您學習英語一定是有幫助的,因為您現在比我們更接近洋人。”G聽了笑個沒完。

英語班的事情傳到了中央電視台,引起了《東方時空》杭州籍的編導樊馨蔓的興趣。她帶著攝影師來到杭州,打算為我們拍攝一個短片。

樊導先“潛伏”在英語班裡聽了兩次課。我當時發現班裡多了個長發大眼睛的女同學,課間會跟馬總交流。聽說她是電視台的,我也沒太留心,因為班上來來去去的同學本來就很多,習慣了。

這時的G腿腳已經不太方便,馬總每次都指定不同的同學去接G上課,那天剛好輪到了我。

到了G的家門口,我像平常一樣敲門。門剛打開,一道刺眼的強光撲面而來,我被嚇了一大跳。原來攝影機已“埋伏”在G的家裡,馬總和幾個同學也已先我而到。我們一開始有點緊張,樊導說:“大家不要緊張,原來該怎樣還怎樣,就當我們不在。”

我們在G的家裡坐了一會兒。牆上有一張老照片,有很多人,中間是鄧穎超,落款是“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全體職工家屬代表”。

已經沒有辦法從照片上辨認出G,G告訴我們,她先生是鐵路工程師,照片拍攝時間是1956年,在北京。那時她在家屬區跟大家一起辦託兒所、小賣部。

我們接了G去上課,樊導全程跟著我們拍攝。

我們在“平湖秋月”為G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紀念活動

不久英語班的故事就出現在《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節目裡,這節目收看的人不少,播出第二天就有不少熟人跟我說:“昨天我在中央台看到你了!”

1995年秋天,G過世了,當時《女友》雜誌剛發了一篇《公關老太太》介紹她。大家都很悲痛,馬總召集全體同學在西湖邊的“平湖秋月”為G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紀念活動。

馬總說:“……G在天上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她不希望看到我們悲傷,她希望看到大家快樂。今天我們在美麗的西湖邊回憶G跟大家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們要高高興興地送送她……”最後,我們把G的骨灰撒在了西湖里。

情同父子

馬總與Ken夫婦在一起

提起馬總的過去,Ken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馬總大學考了3年,但很少人知道他曾風雨無阻10多年每天在西湖邊讀英語,和外國人交流。

Ken是澳大利亞人,是馬總很小的時候就在西湖邊結識的朋友,他們情同父子。Ken曾邀請馬總去過澳大利亞,到了那邊馬總才發現,資本主義不是先前想像得那么水深火熱,也用不著我們去拯救。相反,如果我們不迅速發展,我們恐怕將“被拯救”。

在澳大利亞,讓馬總記憶較深的還有一件事,就是公園裡居然有很多人在打太極,這是馬總最喜歡的健身運動。

Ken有時也來英語班做客。那時他已年過古稀,但依然健壯。這樣我們班裡就有一男一女,一中一外兩個老人了。

他話里有很多俚語,我們不懂,馬總會幫助解釋。比如,“非常好”這個詞,他會說“血淋淋地好”(bloody wonderful)。

他手指很粗,用電腦打字時經常要用一根筷子,否則就會一次打出兩個字母。

1998年馬總在北京工作,Ken來杭州時馬總讓我接待他。有一個星期,我去哪兒都帶上他,吃完晚飯才送他回賓館。我自以為接待得不錯,可他卻向馬總“投訴”我總是酒後駕駛,屢勸不改。當時我不以為意,現在想來是我錯了。

馬總是個很念舊的人,Ken已過世好多年了,但馬總的家裡和辦公室里一直放著他與Ken的合影。

馬總與Ken的兩個孩子合影

Ken的兒子跟他爸爸長得一模一樣,是一位瑜伽教練,2009年我還在馬總家裡見到過他。

曲終人未散

由於馬總開始創業,英語班就解散了。但同學們還繼續交往著,喝茶、打牌、下圍棋、講段子……

馬總出差開始多了起來,常常不在杭州。而同學們聚會時也總會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聚會有哪些人,在乾什麼。

由於有的同學要出國深造等原因,結婚比較晚。每當有女同學孑然一身回國跟大家聚會時,電話那頭的馬總就會開玩笑地說:“告訴她,找個好人家該嫁就嫁了吧,不要再等我了!”

有一天傍晚馬總打電話給我,說他在深圳吃大排檔呢,問我最近有沒有什麼好段子。我就給他講了兩個,電話那頭他哈哈大笑,不能自已。過了一會兒,富春江一游,其中有G和Ken

馬總在電話里輕聲說:“剛才笑得太響,把旁邊一桌嚇著了!”

在一個深秋的周末,天氣非常好。馬總難得在杭州,大家一起去寶石山上的抱朴道院喝茶、打牌。馬總穿著一件很帥氣的風衣,一個同學看了看他衣服的商標後,說:“鱷魚嘛,名牌!跟×××的一樣。”

馬總說:“跟誰一樣?看清楚,看清楚!鱷魚頭是朝哪邊的,我這是法國鱷魚!”

旁邊一對快樂的老夫妻在下軍棋,缺一個裁判。我們打牌的人還有多餘,馬總就安排輸了牌換下的人去給老夫妻做裁判。老夫妻玩得很開心,當“老頭”用“炸彈”炸了“老太婆”的“司令”後,“老頭”的臉笑成了一朵菊花,大聲說:“兵不厭‘炸’,那是炸彈的‘炸’。”

老夫妻的快樂感染了我們,其實快樂本來就很簡單。

過了沒多久,馬總說有點事先下去一趟,中飯沒有趕回來吃。等馬總回來已經快下午5點了,他坐下後問:“你們知道我去哪裡了嗎?”

同學們說不知道,馬總說:“我去了趟廣州又回來了!我去辦出國簽證。”

大家驚訝不已:“真的啊?!去了廣州又回來了?我們連蕭山都沒有敢猜。”

到了1998年,馬總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北京,難得回杭州一趟,但每次回來都會約大家聚會。記得有一回在外面吃完晚飯,我開車送馬總一家回家,當時馬總的兒子已經7歲了,長得胖胖的。路上馬總愛人張英一直在跟兒子說:“堅持一下噢,別睡著,堅持!”我覺得很奇怪,說:“小孩要睡就讓他睡吧!”馬總愛人張英說:“你不知道,孩子已經很重了,他要是睡著,我們兩個只能把他抬上6樓。”

2000年我搬了家,喬遷那天同學們都來我家打牌。馬總路過我家時,順道來看看同學們。他來時已過了吃飯時間,可他還空著肚子,只好在我家吃了一碗泡飯。馬總很忙,待不到半小時就要走,臨走時他跟一位同學為一件小事打了個賭,結果輸了200元。馬總說:“陳偉,我本來想省點錢到你家吃碗泡飯,沒想到你家的泡飯比香格里拉的泡飯還要貴。”同學們聽了都笑。

一次馬總在香港開會,記者問:“現在你們公司資金這么少,如果競爭對手起來,怎么才能保證公司活下去,你對‘一山難容二虎’怎么看?”

馬總:“主要看性別。”

記者茫然。

馬總接著說:“我從來不認為‘一山難容二虎’正確。如果一座山上有一隻公老虎和一隻母老虎,那樣才是和諧的。”

記者又對馬總講的電子商務的作用表示質疑,馬總回答:“剛出生的孩子你能告訴我他有什麼用嗎?電子商務也一樣,目前還是個雌(雛)形。”(馬總說了個杭州音。)

記者問:“雌形是什麼意思?”

馬總驚奇地問:“雌(雛)形你不知道嗎?就是小雞,就是baby。”

記者明白了,馬總說的是雛形。

回來後馬總有一段時間每次必講“雌形”,說:“這次丟臉丟大了,那么多人……我一直以為讀‘雌’。”

馬總喜歡下圍棋但水平一般。創業期間馬總常去日本出差,在東京機場返程候機時常會跟同去的同事下下圍棋。圍棋在日本很普及,到處“藏龍臥虎”,跟中國的桌球一樣,所以在他們下棋時常有候機的日本人過來看。馬總說:“一個老頭過來看了一會兒,搖搖頭走開了;過一會兒一個小孩過來看了一眼,也搖搖頭走開了。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丟中國人的臉。怎么辦?圍棋水平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改下五子棋!五子棋我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要看就讓他們看吧!”

有一次我去非洲肯亞,發現自己還能用英語跟當地人溝通,於是就發信息給馬總:“馬總,你教我的幾句破英語居然在非洲還能派上用場。”

馬總回信息:“沒良心的東西!”

有一年我在橫店拍電視劇,跟幾個演員吃飯。我打電話給馬總,他說他正在參加杭州休博園的國際休博會。結果,他發言時先念了我發給他的一條簡訊:富豪榜出來了,現在國內首富是個女的,270億元。你一時半會兒也趕不上了,不如休休閒,喝喝茶,打打牌吧。

果然第二天杭州各大報紙都登了,標題是:馬雲參加休博會,發言前先念了一條簡訊。

收購“雅虎中國”後,有一天去馬總家玩,我開玩笑地說:“馬總,你現在已經很富有了,分一點財產給學生吧。卡內基說過,在巨富中死去將是一種恥辱。”

馬總:“那反過來呢?”

“什麼反過來?”我問。

“在貧窮中死去將是無上光榮嗎?”

馬總總是技高一籌。

後記

在阿里巴巴工作滿3年的叫“阿里人”,滿5年的叫“五年橙”。馬總說他自己45歲時提前“知天命”,那我現在提前兩個月說自己是“阿里人”。

我有機會跟馬總參加集團內部各種高層會議,這對別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也是了解公司業務和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徑。而我往往是聽了幾分鐘就偷偷溜出會場,在各種全國性的企業家會議上我也是如此。有時馬總會發信息給我:“進來聽聽”。

馬總說我是阿里巴巴最沒有追求的人,有時也會加一句:“幸虧你的工作不是太需要追求。”

我想也是。業務部門、創新部門更需要追求,我的那部分就算送給他們了。我認為,劍鞘的職責是在保護劍“利”的同時,安心於自己的“純”。再說了,聽了那么多次馬總的演講,再去聽別人說——需要被綁在椅子上才行。

馬總在不同場合說過類似的話:“……剛創業時我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我可以在羅馬喝早茶,去巴黎吃中餐,到紐約吃晚飯。現在實現了才知道,那簡直就是個災難……”

序言

馬雲推薦序

我和太太還有幾個朋友去馬爾地夫度假,臨走前我的助理陳偉說有文章會發給我,空閒的時候看看。

我以為跟從前一樣是一些收集來的笑話,直到我在馬爾地夫看到郵件。

我沒想到那么久以前的事他能記得這么清楚,那些往事和細節,一隻腳都已經跨出了我記憶的邊緣,現在又集中起來“回放”了一遍,讓我想起很多過去的美好時光。

每次去機場我都很忐忑,因為時不時又會冒出一本關於我的書。其實沒有一本書是我寫的,常會有人在機場買一本書讓我簽名,我很為難,因為很多時候我和他(她)一樣都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書,也不清楚裡面寫了些什麼。

陳偉發給我的大多是從前一些有趣的事,最主要的一點是,他輕鬆、幽默和娛樂的筆墨,讓人很容易往下看。

自序

仰視這個世界,你會覺得人和人之間差別太大。俯視這個世界,往前看,你我都是億萬年生物進化的同一個輝煌終點;往後看,你我最多是生物繼續演變跳不過去的一環——而已。

我個人以為,人生意義的主體就是“吹牛”。一個人從默默無聞到功成名就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換人“吹牛”的過程。

學習和思考改變“吹牛”的內容,奮鬥改變“吹牛”的對象。

做職員時跟職員吹,做經理時跟經理吹,做領袖時跟領袖吹,不同的人生就這點區別。

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地球人都知道,可後半句知道的人不多:“而大多的知識是拿來炫耀的。”也就是說是用來“吹牛”的。

想一想很容易明白,你搭個狗窩用過勾股定理嗎?你扔塊石頭算過拋物線嗎?你炒菜放個鹽查過摩爾量嗎?回答都是否定的。就算是發射衛星的數萬名科學家,每人能用上的也就是那么一小點專業的知識。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是快樂的,喜歡“吹牛”的和喜歡聽人“吹牛”的。

不“吹牛”的人是痛苦的,即使他有很高的成就,比如米開朗琪羅;能“吹牛”而內心不愛“吹牛”的人也是痛苦的,比如叔本華;愛“吹牛”能吹好“牛”也愛聽別人“吹牛”的人是最快樂的,比如馬總。

馬總有一回從工棚邊經過,棚里突然爆發出純真的大笑聲,馬總無比羨慕地說:“聽!民工吹牛吹得多開心。”

我說:“也許他們剛剛吹牛的話題正是:假如我是馬雲,我就每天……”

米蘭•昆德拉說過:人總是生活在別處。

馬總在最近的一次淘寶年會上說:“作為CEO,我的工作只能是講講話,吹吹‘牛’了,你們要容忍這樣一位CEO。每次‘吹牛’聽上去總是那樣‘不可能’,而你們——阿里人每次都完成得比‘不可能’更‘不可能’,我們一直配合得很好……”

大約2100年前,漢武帝劉徹看了《史記》後,對司馬遷說:“你寫的是正史嗎?你以為你真的看懂朕了嗎?已經發生的,和沒有發生的……”

我以為,歷史的本質是一首思想的鏇律,而所有記載的資料就像散落一地的黑白鋼琴鍵,每個人都只能根據這些鍵去猜想鏇律。

每年都有國際著名大學的人來阿里巴巴集團做研究、寫案例,案例報告完成後都會讓馬總過目簽字。馬總總是質疑:“你們寫的是阿里巴巴嗎?這不是阿里巴巴!”

“你不懂!這就是阿里巴巴!”學者們說。

“好吧,那就算是阿里巴巴吧!”不知馬總是反思自己,還是不想跟學者們去辯駁。

“當年沒有跟eBay合作,”有一次馬總說,“外界猜想很多。其實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見到eBay團隊的某某就莫名其妙地不爽,而我對那位女CEO還是挺欽佩的。”但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不爽,馬總自己也沒有合理的解釋!

正如叔本華說的:“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但我們無法想我們所想的。”

有一種細菌很想飛,可又沒有翅膀,於是它潛入青蛙產的卵里。由於細菌的侵入,孵出的蝌蚪和青蛙都是殘疾的,很容易被老鷹吃掉,於是細菌如願以償地感受到了飛翔!

我不是老鷹,我是飛翔著的細菌。

助理是一份特殊的職業,不同的助理也有天壤之別。

國家部委領導的助理有的是副部級幹部,而有些娛樂明星的助理就是生活小保姆。

企業家的助理有的是秘書,有的是顧問,有的是保鏢……

而我啥也不是。我認識張紀中老師和馬總都已經10多年了,也分別給兩位做過助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主要工作,我總是老半天都答不上來,在張紀中老師那裡是如此,在馬總這裡還是如此。遇見比較熟的人,我會開玩笑說我是一個“御用閒人”。

我永遠不會說我了解他們,只是在這裡記錄一些我親歷的名人凡事,也不知這些黑白鍵能否讓你更接近鏇律本身。

另外,書里有一小部分“八卦”,表面上看跟馬總沒有多大關係,但我的人生軌跡都是因為馬總“肆意篡改”才變成現在這樣的,所以也算跟他有關。偶爾“離題”希望能得到你的諒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