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旅行

這不是旅行

這不是旅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不是旅行,卻有60000公里長、360天之久;這不是旅行,卻踏遍48個州、100個城市;這不是旅行,卻走在最危險的街巷裡,躺在最美的星空下;這不是旅行,是告別校園的放逐,是一段關於發現、探索、實驗、冒險,甚至犯錯的故事。

2009年畢業時的一場車禍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像其他留學生一樣求學、工作、掙錢,不是自己想要的。痊癒後他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用一年時間邁出書齋,感受這片土地,走遍美國,了解美國,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展現一個最真實的美國。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環遊美國,一年期間二人完成專題報導20萬字、日記15萬餘字,攝影作品上萬幅。

編輯推薦

“80後版林達” 當代最有思想、最具激情的旅遊文學寫手

作者依靠微薄的車禍賠償金開始了艱苦的自駕車旅行,期間踏遍美國48個州、100個城市,行程6萬公里,文字穿梭於美國的歷史和現實社會,可以說本書不僅是一本旅行記錄、圖集,還是一本生動的田野調查,又是一本引人思考的美國文化講義。作品刊登於《美國國家地理》和《讀者·原創版》,以專欄形式連載,受到讀者和網友追捧。

作者簡介

祁天、李淵君,80後留學生戀人,熱愛寫作、攝影。

目錄

1.費城 偶遇黑人Woo

2.大急流城天上掉下來的藝術

3.羅切斯特 如此治病

4.大瀑布城尋槍

5.黑山腳下 尋找印第安

6.代頓 一切從好奇開始

7.底特律 最危險的街道和最美麗的星空

8.芝加哥 曾經的犯罪之都

9.黃石 看上去很美

10.小巨角古戰場 蘇族傳說

11.愛荷華城 詩意的棲居

12.聖路易斯 西進!西進!

13.德國村 社區的力量

14.匹茲堡 世上最奢華的別墅

15.俄克拉荷馬城 這片戰場沒硝煙

16.石化森林國家公園 觸手可及的國家寶藏

17.拉斯維加斯 賭城婚禮

18.加州大學 聖迭戈留學生瑣事

19.板城 愚公畫山

20.薩克拉門托 走進加州議會

21.大峽谷 瘋狂的小屋

22.聖迭戈 為海豹修改憲法?

23.洛杉磯 從日落到星光

24.加州海岸赫斯古堡

25.舊金山矽谷 讓自由之風勁吹

26.薩姆堡天堂門

27.普雷斯 業餘總統

28.里奇蒙 鮑勃的收藏

29.紐約市 法拉盛的血跡

30鱈魚角 五月花號歸來

內容摘要

序:我還年輕,渴望上路(部分)

走遍美國,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出發時,將鑰匙留給朋友,把自己鎖在門外的一幕。面對一扇回不去的門,我們有些後怕,好在及時想起了凱魯·亞克的話——

“我還年輕,渴望上路。”

轉身,上車,我們開始了一年的旅行。

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行。

虔誠的旅者常偏愛步行,我們選擇開車;自駕旅行的也有,但一定要有地圖和指南針,我們卻依賴GPS;旅行家愛穿粗布迷彩、裹頭巾、戴防水手錶,我們則穿襯衫、扎圍巾,看時間要掏手機。記得出發前,曾有朋友預言說:

“一年後,你倆肯定大變樣。”

他大概是指,旅行能使我們彪悍許多,到時我們會留長髮,穿馬靴,興許還圍著獸皮。然而一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麵皮白淨。我還穿著皮鞋,淵君還帶著她的玩具熊。

對旅行這件事,我們並不專業。所以,有人推薦我們給《旅行家》投稿,我們知難而退了。相反,有許多經驗豐富的驢友跑來取經,聽完我們的故事大都很失望,並不忘問一句:

“你倆竟敢開一輛二輪驅的RAV4環遊美國?!”

每逢此時,我們總羞愧無言。說實話,我們還是在旅行結束賣車的時候,才知道它是兩輪驅動的。

至於這是什麼,我也不敢肯定,只知道在旅行之前,一場變故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那是2009年5月,我們剛從位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

畢業典禮那天,我們無心留影拍照,早早退了學士服,從系裡的收發室,取走了網購來的佳能相機。回家,拆封,說明書、保修卡散亂一地,無意中與尚未投出的求職簡歷混在一起……

適逢美國經濟危機,公司大幅裁員,首當其衝的正是畢業新生。有中國同學見形勢每況愈下,便訂了回國機票。我們心有不甘,求職又無下落,於是安排了一次畢業旅行,並用幾年的積蓄,買了套攝影器材和一輛二手車。白天練車,晚上學攝影,日子過得清淡而緊湊。

父母得知我們的計畫,打來電話叮囑:“旅行是次要的,工作才是第一。”我們連忙解釋:“在美國生活,車和相機是不可少的。至於旅行,能走多遠走多遠,多走走才有機會嘛。”

安慰了父母,自己卻迷惑了:我們為何來美國?為了工作么?又為何工作?為了掙美元么?為何掙美元?為了換更多的人民幣么?……照此推理下去,即便走得再遠,飛得再高,生命的重心,還要落回到那個曾試圖掙脫的窘迫的原點。每逢此時,再看那相機,想那旅行,頓時索然無味,只覺那是將人系回原點的一條花哨的鎖鏈。

就這樣,我們在等待旅行與等待工作的矛盾中徘徊,誰承想到,竟先等來了一場車禍。

2009年5月25日,我們在費城西郊練車。一個莽撞的黑人司機,在綠燈將熄之際突然左轉,撞上了直行的我們。我們的車失去控制,又撞在路邊的電線桿上。爆炸般的衝擊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左臂,竟像麵條一般折斷了。

所幸淵君僅受輕傷。她掙扎著逃出汽車,欲四處呼救,卻因巨大的驚嚇而蜷縮在路邊,那樣子好像一棵等待破土的春芽,卻先遭到夏日的毒曬。我躺在車裡,痛苦地等待著救援,淵君的身影在眼中漸漸模糊,無奈地,我閉上了雙眼。路人、警察、救護車紛紛趕來。我被送到醫院,醫生問我的第一句話竟是:“你用左手還是右手寫字?”

事後,律師和我開玩笑地說:“如果說用左手,你可能還會得到更多賠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