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口

逗口,是二人轉、小品、相聲等曲藝種類的表演手段和藝術風格。

藝術

逗口

簡介

(1)、小品,是逗口的高峰。當代“小品藝術”,來源於相聲。小品二字,起源於陳佩斯---陳佩斯和朱時茂,當年在央視春晚獲得巨大成功,兩個以上演員像相聲舞台“抖包袱”“耍活寶”的“搞笑”節目,定義為“小品”。中國“小品第一人”趙本山,幾乎根本上顛覆了相聲的“傳統地位”。天才的趙本山以獨有的二人轉“逗口”的口風,誇張但特有“台緣”的“肢體語言”,自然地把幽默的逗口,融化成小品本質的揮發。從而,奠定了“小品”在當代舞台上,王者的地位。逗口,成了小品群曲藝演員的“藝術形式”和“印鈔作坊”。
(2)、相聲,是逗口的皈依。相聲里的捧哏,即捧逗,很重要,否則,一個再好的主角,也難於盡善盡美地把“包袱”很自然、灑脫地全部最終抖羅給聽眾。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逗,位列第三,其實是位列第一的。如果沒有了逗,相聲絕對是“像聲”了。逗,是對相聲文本的有技巧的發揮。相聲,除了說學逗唱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出色地表演出“逗”的含義,相聲的“逗”就是表演,“逗”是相聲四門功課的核心,和其他三門功課並不是簡單並列的關係。“說”“學”“唱”都是原材料,要靠“逗”組織起來,才能搭構出相聲的精品。
(3)、二人轉,是逗口的起源。宣傳綠色二人轉,似乎討厭逗口。但二人轉,的確從民間勞作休憩的逗口歌唱而來,因此,始終保留了這種最原始的基因。二人轉表演時,是一副架,外觀上如同一棵樹,根脈相承。兩個演員,既是演員身份,又是劇中人物,通過唱詞,表現劇風。但在開場進入人物之前,穿插在“二人轉小帽”前後,總有人物對白,風格幽默,藉以調動場內觀眾情緒。或者因戲情的需要而設定戲劇對白,於無聲處而發意外之效果。這樣的逗口,就上升到表演技巧的層面上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