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欠

語出:

(1).拖欠;短少。 唐 元稹 《當州兩稅地》:“自此貧富彊弱,一切均平,徵斂賦租,庶無逋欠。”《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況近來聞説錢糧也多逋欠,常被參罪。”

(2).拖欠的賦稅錢糧。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征伐既下諸國,必先已逋欠,滌煩苛,賙乏絶,雪寃滯,惠農民,拔人材,申命郡邑,反復不倦。”《元典章·聖政二·貸逋欠》:“積年逋欠,並與除免。”

逋欠
拼音:
解釋:1.拖欠;短少。 2.拖欠的賦稅錢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