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子午線

辭賦子午線

辭賦子午線,又“中華辭賦子午線”(學者日不落髮現、辭賦大師潘承祥提出稱謂),是指以桐城為原點,南接鄱陽湖,北向洛陽,桐城、南昌、洛陽,三點幾乎同位於同一辭賦經線帶。在此相對的文化直線上,桐城是基點,有桐城賦派,有潘承祥辭賦集團。

辭賦子午線

簡介

辭賦子午線,又“中華辭賦子午線”(學者日不落髮現、辭賦大師潘承祥提出稱謂),是指以桐城為原點,南接鄱陽湖,北向洛陽,桐城、南昌、洛陽,三點幾乎同位於同一辭賦經線帶。在此相對的文化直線上,桐城是基點,有桐城賦派,有潘承祥辭賦集團;南翼彭蠡(騷體辭派),有張友茂辭賦集團;北翼有賦都河洛(周曉明,提出的中華賦都洛陽觀點)。辭賦子午線,產生了一系列中華辭賦重大事件:桐城賦派誕生、彭蠡賦派創立、新中華辭賦運動、2007年中國首屆洛陽辭賦創作研討會、中華辭賦申遺產。
1.桐城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桐城,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享有“文都”盛譽。
2.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四面環山六水併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3.鄱陽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

包括系列辭賦文化神秘現象


(1)北緯30度線辭賦現象:以潘承祥先生創立的桐城賦派(中國當代第一個辭賦流派),與《周易》關聯密切。
(2)大運河三角形文化構架:
桐城潘承祥和南昌張友茂為一鼎點,大運河入江區域,江河文化群;
溫州周曉明為一支點,大運河入海附近,海洋文明區;
臨清金學孟為一角點,大運河“黃(河)海(河)文化帶”,中土文化圈。
(3)辭賦經線與江河十字交叉理論。“以大運河與五大水系交叉,最為典型(學者潘承祥語)”。
該文化經線,2007年4月初,誕生了中國辭賦界最偉大的事件---中華辭賦申遺,中華辭賦申遺運動發起人名單:日不落、張友茂、潘承祥\金學孟、周曉明、龔克昌、孫繼綱張來芳陳正雲、陳瑞萍、寒池青蓮
桐 城:東度116°57'東 北度:31°04'北
洛 陽:東經111.81'-112.59’ 北緯33.35'-35.05'
鄱陽湖:東經115°47′-116°45′ 北緯28°22′-29°45′
桐 城:《洛陽牡丹花開日 中華辭賦復興時》(《在2007首屆中國(洛陽)辭賦創作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華辭賦網站長/總編 潘承祥、地點:洛陽大學、時間:2007-4-9日)云:“以雷池賦翁為代表的(安徽)‘桐城賦派’(又名“神氣辭賦派”)。該派主張‘義言有物(辭賦的含義、觀點、思想內容)’、‘法言有序(用實物或資料來論證說明辭賦的功用)’、‘神氣與詞章兼顧,鋪排與考據並重’(辭賦的修辭、寫作技巧、思維方式、取材方向等要義)的新思維創作賦見理念。”。
鄱陽湖:《洛陽牡丹花開日 中華辭賦復興時》云:“以下府岸人為代表的(江西)‘騷體辭派’(又名‘彭蠡辭賦派’)。該派主張‘改風雅之體,而達謳歌時代關注社會之造化。把辭賦從個人的小圈子拓展到更大的題材範圍’的新思維創作賦見理念。該派創始人張友茂擅長寫詩,工於騷辭,頗習深得屈原楚辭之遺風,結合創作現代辭賦的實踐,從而提出了‘新騷體辭派’。”。
洛 陽:《洛陽牡丹花開日 中華辭賦復興時》云:“洛陽與賦,淵源極深。洛陽一直與辭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歷史何其悠久,源遠何其流長。大量的詠洛賦作不惟於賦體流變及發展意義之重大,且為千年帝都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譬如:班固作《東都賦》、《西都賦》而享譽文壇、千古傳誦;張衡撰《東京賦》、《西京賦》而震撼朝野、名噪華夏;左思著《三都賦》即《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而洛陽紙貴、天下傳抄。曹植詠《洛神賦》而覆壓賦壇、惠布萬年。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採風貌形諸楮(chǔ)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等,雖然名之以‘記’,實則賦也。洛陽不但是天下之中心,而且是辭賦文化的搖籃和發源地,是辭賦研究和探討的中心,是賦體文化創作的基地。”。
辭賦子午線,與長江文化交叉---吳浙辭賦:《洛陽牡丹花開日 中華辭賦復興時》云:“有以錫東刀客為代表的(浙江)‘駢文賦派’(又名‘現代駢文派’)。該派主張‘用白話文寫駢文辭賦,重對偶對仗。語淺文雅,詞清意新。寫別人之未寫,創自我之特色’的新思維創作賦見理念。現代駢文,囊括了賦、序、銘、碑、啟、書等體裁。因此,現代駢文派,從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上,比單調的辭賦,涵蓋量要大得多。該派創始人周曉明認為,白話駢文今後將會在社會生活中廣泛的流行和推廣。”。
辭賦子午線,與黃河文化交叉---齊魯辭賦:《洛陽牡丹花開日 中華辭賦復興時》云:“以蘭花草為代表的(山東)‘韻文賦派’(又名‘齊魯辭賦派’)。該派主張‘以流暢而意達、簡短而意發’為追求目標,主張‘融詞詩體於辭賦,合理講究平仄,合理寬范韻律,適當創造諧音’的新思維創作賦見理念。包括了如賦、詩歌、詞曲等。而該派創始人金學孟先生,創造性地結合這些文學元素,獨創當代辭賦的新體式,從風格上徹底解決了古典不古、新賦不新的客觀矛盾問題。可以說,該派把韻文和辭賦系統地加以整合創新,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