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

辣條

辣條,又名辣片,麻辣條,辣子條,豆腐皮,麻辣。主要原料為麵粉,加入水,鹽,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經過膨化機高溫擠壓膨化,再加油,辣椒,麻椒等調味料,按GB2760標準加入防腐劑等添加劑製成的麵製品。辣條誕生時間很早,辣條最早出現在80後的記憶中。辣條出現之後很長時間,包括衛生,生產許可證等很多都會讓人產生懷疑,確實如此,以前的辣條都會存在那樣這樣的問題,沒有生產許可,其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衛生問題,辣條里會放很多添加劑、防腐劑及生產環境髒亂,不乾淨。多次被媒體爆出問題,加之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辣條就大量銷售於城鄉結合部、縣城、農村地區。在城市也有零星分布,大多會在國小門外由小商販及小商店銷售。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辣條生產環境也逐漸好轉,由原來的問題食品(如沒生產許可、衛生不合格等等)轉變為受到很多年輕人喜歡的零食。雖然辣條生產情況整體好轉,但衛生等問題依然存在。2018年11月29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標準審評審員會第十四次主任會議審議通過《辣條》等1項食品產品標準。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辣條起源

辣條辣條
辣條這款食品最開始起源於一場事故。湖南平江具有十分久遠的醬乾豆製品製作歷史,是平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餬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廉價易得的麵粉成為首選材料。為了降低成本,外地醬乾作坊的師傅們,一同研發了一種麵筋小食品的配方。

這種麵筋小食品就是辣條的原型,最初的辣條只要鹹味與辣味,主要用來調味的。後來經過一些經銷商反應,小孩子比較喜歡吃甜一些的辣條,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專門製作出帶有甜味的辣條,面向市場後迅速獲得人們的歡迎。

問題爆發

而位於長江中下游的平江縣並不生產小麥,原材料都是從外地運送過來,一來需求破費工夫來運輸,二來添加了物流的本錢,三來長工夫的運輸能夠會使小麥的質量遭到影響。故而生產小麥的中原地區(河南)成為辣條生產的首選地。也正因如此,辣條生產後續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主要集中在發源地湖南平江縣周邊,辣條廠商較小、品牌眾多,但缺乏代表性企業;“北派”則主要集中在河南鄭州、漯河等地,以衛龍辣條為主要代表企業。

2000年,河南的調味麵製品企業多達4000家,全是手工作坊,加工粗糙,除了一台擠壓膨化機外,再難找到第二件像樣的食品機械。

2017年,仍然有許多不良廠商製作不符合標準的辣條並面向市場發售。

待定標準

辣條辣條

2007年,“辣條大省”河南,曾出台《河南省調味麵製品地方標準(DB41/T515-2007)》,但隨著產品品質要求的提升,該標準亟須更新。

2015年,行業曾將一份聯合報告送到國家食藥監總局,署名蓋的是河南鄭州平江商會、湖南省休閒食品協會的公章。

2015年4月9日,食藥監總局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名為“調味麵製品(俗稱辣條)等休閒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副局長滕佳材出席。

2015年5月2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出台《關於嚴格加強調味麵製品等休閒食品的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為統一辣條全國標準定下時間表:原則給予1-2年過渡期,在許可期滿後予以調整。未取得生產許可的企業,不得生產加工調味麵製品等休閒食品。

2015年4月,重慶市召開辣條地方標準專家審查會,辣條以《風味擠壓糕點》的名目過審。可一個月後,重慶市出台的標準分類卻是《調味麵製品》。

2016年12月,湖南省食藥監局發布的關於不合格食品的通告中,在辣條後將其標註類別為“擠壓式糕點”。而湖南恰恰屬於《通知》中提到,要重點開展專項整治的“生產經營集中區域”。進入2017年,《通知》給出兩年的過渡期已過,辣條行業的標準仍未統一。隨後看到的是,辣條國標被提上日程。

2016年11月提出調味麵製品行業國家標準立項,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檢驗檢測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機構牽頭,計畫用一年左右時間制定好辣條的國家標準。

行業現狀

辣條辣條

2017年,據鄭州市平江商會統計,河南調味麵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減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僅剩236家,年產值卻由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億元。

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總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藥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註冊商標。而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占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麵製品。

2017年8月21日,重慶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表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調味麵製品》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對辣條生產進行了標準化要求。

2015年到2017年6月,全國有15個省份總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
2018年8月30日,在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公告中,多款辣條食品不合格。涉事6批次不合格調味麵製品的企業均來自河南省,不合格原因均為檢出不允許使用的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等防腐添加劑。河南產“辣條”歸類為調味麵製品,在國標沒有出台前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上,應符合GB2760中方便米麵製品的規定。但方便米麵製品規定是不允許使用防腐劑。河南產“辣條”一直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生產,這就造成了河南產“辣條”出現大量檢測不合格的情況。

國家標準

2018年5月1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麵製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線上提交反饋意見的截至日期為7月10日。

2018年11月29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標準審評審員會第十四次主任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2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含修改單),其中包括《辣條》等1項食品產品標準。

行業問題

添加劑

辣條辣條
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是辣條中最受關注的三種食品添加劑。

市面銷售的辣條為追求口感和色澤,多會使用大量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或許在國家規定的合格範圍內,但是孩子會因為辣條的口味較好,一次吃上好幾包,這樣就會有“疊加效應”,攝入的食品添加劑就會過量,顯然不是健康食品。而且孩子本身臟器發育就不健全,攝入過多的防腐劑會使孩子的臟器負擔過重,使得臟器功能受損。

同時,這些辣條中的鈉鹽含量很多,辣條吃多了會造成鈉鹽攝入過量,使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壓之類成年人才會得的疾病,還會對孩子的味蕾產生影響,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對將來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此外,辣條都含有大量的油,包裝破損後,油極易見光氧化,氧化後通常會有哈喇味,如果孩子吃下去將會危害身體健康。

連上黑榜

2015年2月,北京食藥監局再發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連上黑榜的“辣條”食品,繼續在檢測結果中出現。由鄭州市管城區佳俊食品廠所產的笨小孩牌鐵板牛筋(調味面制食品)被檢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不合格。在北京食藥監2015年內近5期抽檢中,共有8款辣條上黑榜,均涉及甜蜜素超標問題。

安全隱患

辣條辣條
一、加工方式多為油炸或油浸

當我們買來一包辣條,會發現裡面油油的,這都是採用油浸或油炸的方式加工成的。因為用油脂進行搭配,會增強辣條的口感,吃起來香香的。

二、所用油脂品質不容易監控

辣條的生產商一般都是小作坊,在這樣的環境中,生產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質是絕對讓我們擔憂的。劣質的過期油脂或反覆使用過的地溝油有強致癌性,經常吃用這樣油脂製作的辣條,會增加患癌幾率。

三、辣條的顏色全靠色素來染

讓辣條變得色彩誘人,單純靠辣椒來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食品添加劑中的染色劑來幫忙,例如胭脂紅等。這些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量上有嚴格的規範,但小作坊著實難以監管。

四、生產環境不衛生等其他因素

此外,小包裝的辣條一般售價便宜,5毛、1元居多,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為了保證各環節的利潤,在生產環境及工人要求上就難以達到國家要求,難免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因此,辣條雖然從本質來說由豆製品或麵粉製作而成,但其加工過程等眾多環節的安全隱患卻很大,這些安全隱患已經遠遠超出其營養價值本身。所以我們不建議孩子或成人購買辣條。

製作方法

製作材料

準備材料有:豆皮,油、辣椒粉、小米辣醬、花椒、桂皮、八角、姜、糖、料酒、醬油。

製作步驟

辣條辣條
1、豆皮加鹽、料酒醃一會兒
2、將豆皮在滾水中焯一下,起油鍋,將豆皮炸至金黃,撈出。
3、油鍋先用薑末爆一下,然後依次倒入入小米辣醬、辣椒粉、花椒、桂皮、八角、糖炒至香味四逸,放入醬油和一小碗水燒至沸。
4、放入豆皮,燜到入味,起鍋。加鹽、料酒醃一會兒。
5、將成品切片即可使用。
準備材料有:牛肉(切條)、油(大量)、乾辣椒、辣椒粉、花椒,桂皮、八角、姜、糖、料酒、醬油。
牛肉條加鹽、料酒醃一會兒
將牛肉在滾水中焯一下,起油鍋,將牛肉條炸至金黃,撈出。
油鍋先用薑末爆一下,然後放入乾辣椒、辣椒粉、花椒、桂皮、八角、糖炒至香味四溢,放入醬油和一小碗水燒至沸。
放入牛肉條,燜到入味,起鍋。
準備材料有:腐竹、桂皮、八角、香葉、辣椒粉、花椒洗乾淨放一邊、鹽、清水、醬油、白糖、薑片。
1、首先我們將腐竹放入碗中加入清水浸泡。
2、然後在鍋中加入足量油燒熱,將泡好的腐竹放進去。
3、在鍋中煎至金黃金黃的腐竹
4、等炸好後取出來,用廚房用紙吸去多餘的油。
5、薑片翻炒在鍋中倒入少許的油,將薑片翻炒。
6、然後加入所有的香料一起翻炒。
7、放入白糖、醬油、鹽和清水一起大火燒開。
8、等到大火燒開後,放入腐竹煮至入味。
9、這樣就大功告成啦,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製作出又衛生又健康的辣條喔。

機器製作

製作辣條的機器名為功能白面膨化機,其原理是通過機器內部的高速鏇轉的部件在高壓的情況下將其瞬間由生變成熟化製品,將不同的模具(辣條模具或者辣片模具)放進機頭螺母內,就可以做出不同的麵製品(辣條或辣片)。將製作好的熟化製品,加上辣椒油、食用鹽、味素、香料等佐料,真正的辣條和辣片就做成了。

流行元素

辣條爆笑漫畫辣條爆笑漫畫
辣條梗起源於“衛龍辣條國外售價12美元一包”,因此被眾多網友調侃,成為炫富神器。

事件起源: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泡妞、炫富的新神器,那就是我們高大上的辣條!

有網友曬了一張辣條在國外的售價,辣條這種尋常廉價的零食,到了國外竟然身價陡漲,12美元一包的價格讓網友驚訝。大家紛紛調侃,稱"發現了一條致富的路,就是到國外賣辣條去。"

主要運用在表情包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