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鼓真空過濾機

轉鼓真空過濾機

轉鼓真空過濾機,英文:rotary vacuum disk -fiter 。 連續式過濾機的一種。構造與轉筒真空過濾機相似,操作原理也相同。以負壓作過濾推動力,過濾面在圓柱形轉鼓表面的連續過濾機。這種過濾機最初用於制鹼和採礦工業,後來套用擴展到化工、煤炭和污泥脫水等部門。

結構

它有一水平轉鼓,鼓壁開孔,鼓面上鋪以支承板和濾布,構成過濾面。過濾面下的空間分成若干隔開的扇形濾室。各濾室有導管與分配閥相通。轉鼓每鏇轉一周,各濾室通過分配閥輪流接通真空系統和壓縮空氣系統,順序完成過濾、洗渣、吸乾、卸渣和 過濾介質(濾布)再生等操作。在轉鼓的整個過濾面上,過濾區約占圓周的1/3,洗渣和吸乾區占1/2,卸渣區占1/6,各區之間有過渡段。過濾時轉鼓下部沉浸在懸浮液中緩慢鏇轉。沉沒在懸浮液內的濾室與真空系統連通,濾液被吸出過濾機,固體顆粒則被吸附在過濾面上形成濾渣。濾室隨轉鼓鏇轉離開懸浮液後,繼續吸去濾渣中飽含的液體。當需要除去濾渣中殘留的濾液時,可在濾室鏇轉到轉鼓上部時噴灑洗滌水。這時濾室與另一真空系統接通,洗滌水透過濾渣層置換顆粒之間殘存的濾液。濾液被吸入濾室,並單獨排出,然後卸除已經吸乾的濾渣。這時濾室與壓縮空氣系統連通,反吹濾布鬆動濾渣,再由刮刀刮下濾渣。壓縮空氣(或蒸汽)繼續反吹濾布,可疏通孔隙,使之再生。

工作原理

分配閥(圖2)的動盤固定在轉鼓軸頸上,與轉鼓同步鏇轉。動盤端面有一圈孔。每個孔與轉鼓上對應的一個濾室相連。閥座不轉動,其內側端面上開有幾條弧形槽,分別與外側的接管連通。閥座與動盤貼合,各弧形槽順序與動盤上的孔相通,鏇轉的濾室即可與固定的真空或壓縮空氣系統順序聯接,使過濾操作循環進行。

採用繞帶轉鼓真空過濾機可使濾布得到充分洗滌。如果懸浮液中的顆粒較重,沉降速度很快,則宜採用懸浮液在轉鼓上方加料的結構或內濾面轉鼓真空過濾機。如果懸浮液中的固體顆粒很細或形成可壓縮性濾渣,則應在轉鼓過濾面上預先吸附一層固體助濾物,或在懸浮液中混入一定量的固體助濾物,使濾渣較為疏鬆,可提高過濾速度。

過濾面積

轉鼓真空過濾機的過濾面積最大達200平米,轉鼓轉速的快慢可調節濾渣的厚度。轉鼓轉速多數為每轉 0.1至10分鐘。操作真空的絕對壓力為(0.25~0.8)×10帕。過濾的懸浮液溫度應低於濾液在操作真空度下的汽化溫度。這種過濾機處理能力大,操作方便,濾渣可以洗滌,通常用以過濾固體顆粒濃度較高的懸浮液。有預敷助濾層的轉鼓真空過濾機,也能對稀薄懸浮液進行澄清過濾。(見彩圖)

典型套用

葡萄糖漿脫色過濾。 酶製劑過濾。 果汁過濾。 抗生素髮酵液過濾。

普遍套用

食品、醫藥、有機化學、廢水處理、

油脂等工業部門。主要特點:

主機刮刀系統變頻器控制,自動進刀卸料。 主機與物料接觸部分的材質為304或316L。 主機傳動系統為二級齒輪減速,並由交流變頻器無級調速控制。 本機轉鼓預敷助濾劑(硅藻土、珍珠岩、活性炭)的厚度一般在80mm以上。 主機連續操作、運轉平穩、維修方便。 本機具有分離固相濃度很低、粒度極細、易堵濾布的 懸浮液能力。主要技術參數:

型號規格 過濾面積 m 轉鼓直徑 mm 轉鼓寬度 mm 轉鼓轉速 r/min 攪拌次數 1/min 傳動功率 kW 攪拌 kW 外形尺寸 (L×W×H) mm 重量 kg
GF5/1.6-N 5 1600 1020 0.2~1.1 19 1.5 0.75 3100×2412×2110 2906
GF10/1.85-N 10 1850 1850 0.35~1.8 19 2.2 1.5 3410×3285×2420 4897
GF20/2.6-N 20 2600 2600 0.15~0.7 19 3 2.2 4410×4164×3160 6862
GF30/2.6-N 30 2600 3750 0.1~0.7 18 4 4 5410×4080×3500 9395
GF45/3.3-N 45 3300 4100 0.1~0.8 18 7.5 7.5 5760×4980×4400 11800

安全要求

1 系統正常運轉時,其粒化水量、吹掃空氣量、清掃水量、粒化器的最高水溫及渣流量,應達到設計規定值。

2 系統運轉時,設備檢查應達到以下要求:設備專檢無異常,粒化頭無堵塞,接受槽格柵無渣塊,高低溝、渣閘狀態合理,熱水槽中無積渣,地坑內無積水和渣,各管道閥門無泄漏,膠帶運輸平穩,無偏離,事故水位正常。

3 出鐵時所用的沖渣溝,應同時具備分流乾渣的條件或其他處理爐渣的措施,撥閘分流的時間不應超過3min。

4 正常生產時,系統設備的運轉應實行自動控制。

5 應在出鐵前20min啟動系統,接到“已準備好”的信號,操作室方可啟動系統。一次啟動失敗,不應立即連續啟動。

6 系統運轉中出現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的現象時,應立即停止系統運行,並將熱渣倒入乾渣坑或渣罐。

7 出鐵時,沖渣溝、粒化器附近不應有人。

8 應嚴密注視系統粒化水量。若發現粒化水量大幅度減少、轉鼓發生故障、膠帶帶水嚴重或操作室信號出現“大警報”,應立即分流至乾渣坑或渣罐,嚴防液態渣進入粒化系統。

9 堵鐵(渣)口20min後,系統方可停止運行。

10 系統停機後,應先停粒化泵動力電源,再檢查和清掃粒化頭、水渣溝、接受槽、粒化水泵。

檢查或更換、清掃噴嘴,應先停液壓系統(關閉液壓閥門)。檢查皮帶,應先停帶式輸送機動力電源。

11 系統維護人員,不應短接系統的各種保護裝置,發現設備異常或事故情況,應迅速判斷和處理,防止事故擴大;並記錄異常現象和事故情況,報告有關領導。

12 系統的各種聯鎖、保護裝置,未經主管部門同意,任何人不應隨意調整;如確需調整,應經主管部門同意,並報專業廠長批准;調整應做好記錄,並存檔。

13 系統任何控制手柄處於“自動”位置時,不應檢修。系統檢修中如需轉鼓動作,應指定專人操作。

14 採用輪法沖渣工藝時,應在粒化輪附近設安全防護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