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車相依

輔車相依

中國成語,fǔ chē xiāng yī,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輔車相依
拼音】fǔchēxiāngyī
【英文】Relyononeanotherascheekandjowl
2

【解釋】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事例】以言政黨,猶非其時;若雲~,以排一黨專制之勢,則薄有消長耳。(章炳麟《致梁啓超書》)
近義詞】輔牙相倚、唇齒相依、輔車相將
【反義詞】反目成仇

典故

原文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yú)以伐虢(ɡuó)。荀息曰:“請以垂棘(jí)之璧與屈產之乘(shènɡ),以賂(lù)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皂而著(zhuó)之外皂也。君奚患焉!”
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
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
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
注釋
(1)昔者:從前。
(2)晉獻公:周代晉國國君,姓姬,名詭諸。晉,在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帶。荀息:晉國人,字叔,獻公時官至大夫。假道:借路。虞(yú):周代國名,在今山西平陸縣一帶。虢(ɡuó):周代國名,在今山西平陸縣境內。
(3)垂棘(jí):古地名,在今山西,所產玉石很名貴。屈產:古地名,在今山西,以產馬著名。乘(shènɡ):量詞,指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此指馬。
(4)賂(lù):賄賂、用財物買通別人。
(5)先君:上一代的國君。
(6)寡人:古代國君自稱,謙詞,寡(少)德之人。駿:好馬。
(7)幣:禮物。不吾假道:不借路給我。
(8)不吾受:不接受我們(的禮物)。
(9)是猶:這就好象是。
(10)皂:馬槽。著(zhuó):置,放。
(11)奚:古疑問詞,為什麼。患:憂慮。
(12)庭實:把貢獻、贈送的東西陳列在庭中。
(13)濫:不加選擇,不加節制。此處當“貪求”講。
(14)宮之奇:虞的大夫(古官名)。諫:舊稱規勸君主、尊長,使改正錯誤。
(15)輔:車子兩旁夾車的木。
(16)先人:前人。
(17)竭:亡。
(18)夫(fú):語首助詞,又叫發語詞。
(19)恃(shì):依賴,仗著。
(20)之:代詞,這裡指晉國。
(21)奈何:怎么。
(22)克:戰勝。
(23)操:拿著。
(24)猶是:仍舊這樣。
(25)馬齒:馬的年齡。因馬的牙齒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多。薄長:增加。
(26)殘:害。
唇亡齒寒,輔車相依
這句《賢文》出自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兩個小國。晉國想吞併這兩個小國,計畫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於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與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於放在自己家裡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裡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唇和牙齒,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齒寒”,也叫“唇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願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紮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裡。
故事原文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在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弗也。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旅行,曰:“虞不惜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文學常識

宮之奇小傳

宮之奇是春秋時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北)人,生卒年不詳。他明於料事,且有遠見,是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時期,宮之奇堅決主張虞虢聯盟,以對抗晉國。
晉獻公十九年(前658年),晉國向虞國假道伐虢,宮之奇對虞君說:“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又說:“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勸說虞君聯虢抗晉。虞君不聽,借道給晉。
宮之奇為了虞國的安危,盡了很大的努力,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

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