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藻

軟骨藻

1.樹狀軟骨藻 藻體淺紅色,乾後為深棕褐色,樹枝狀,高約4cm。主幹粗短,圓柱形,略扁,直徑約3mm。不規則分枝,上部密生小枝;小枝呈紡錘狀。在觀察大海蝦肌肉實驗中,軟骨藻酸能增強天冬氨酸反應,此作用很少受濃度、時間和鈉離子的影響。它是一種三羧酸的新天然胺基酸,也是殺蠅有效成分,屬胃毒性殺蟲劑,遠比海人草酸的毒殺作用為強,1%溶液在24h內可毒殺全部實驗家蠅。毒性:軟骨藻酸小鼠灌服的半數致死量為104mg/kg;靜注的半數致死量為0.16mg/kg。

基本信息

化學成份

軟骨藻軟骨藻
【化學成份】 1.樹狀軟骨藻 含軟骨藻酸(domoic acid),軟骨藻內酯(domoilactone)A及B,異軟骨藻酸 (isodomoic acid)A、B、C、D,去甲軟骨藻酸(nordomoic acid)及2種沙海葵毒素類似物(palytoxin analog)CA-Ⅰ、CA-Ⅱ。本品尚含有溴(Br)的成分。

2.粗枝軟骨藻 含三甲胺(trimethylamine)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形態特徵

【原形態】1、主幹數枝,粗壯而短,堅硬,亞圓柱形略扁,徑2-3mm,不規則分枝互生,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很多細長的小枝及副枝,小枝基部略細,頂端尖。藻體髓部有圍軸細胞5個。孢子囊四面錐形,生於小枝末端。固著器假根狀。

2.粗枝軟骨藻 藻體暗綠色至紅褐色,軟骨質、肉質,叢生,高10-15cm,寬2-4mm,主枝扁圓柱形,不規則向各方分枝,基部縊縮,每個分枝頂端常有單一或4個球芽,末端鈍圓。四分孢子囊生於小枝末端。固著器盤狀。

性狀鑑別

【形狀鑑別】1、樹狀軟骨藻 藻體深褐色或深紅色,呈樹枝狀。主幹粗短,圓柱形,略扁,直徑約3mm。不規則分枝,上部密生小枝;小枝呈紡錘狀。質硬。氣腥,味鹹。

2、粗枝軟骨藻 主幹扁圓柱形,不規則分枝,基部縊縮,分枝頂端常有球芽。

習性特徵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於潮間帶岩石上。

2.生於低潮帶岩石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等沿海。

2.分布於浙江、廣東等沿海,黃海沿岸亦有少量分布。

價值用途

藥理作用

對中樞神經的作用:軟骨藻酸是中樞神經的興奮性胺基酸。在觀察大海蝦肌肉實驗中,軟骨藻酸能增強天冬氨酸反應,此作用很少受濃度、時間和鈉離子的影響。近年還做過軟骨藻酸和海人草酸對腦組織化學損害的比較。所以在神經藥理學的研究中,軟骨藻酸可能也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藥物。

殺蟲作用

對害蟲的作用:軟骨藻酸為驅蛔活性成分。它是一種三羧酸的新天然胺基酸,也是殺蠅有效成分,屬胃毒性殺蟲劑,遠比海人草酸的毒殺作用為強,1%溶液在24h內可毒殺全部實驗家蠅。

化學毒性

毒性:軟骨藻酸小鼠灌服的半數致死量為104mg/kg;靜注的半數致死量為0.16mg/kg。

藥用價值

【性味】鹹;微寒

【功能主治】驅蟲。主蟯蟲;蛔蟲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研末,6-9g。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