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鴿

軍鴿

軍鴿是戰爭中特殊通信的工具之一,被人類譽為“軍中通信兵”,在古代沿用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現代戰爭中,軍鴿通信仍可作為輔助通信手段。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軍鴿最早的國家之一,21世紀依然建有有專業的軍鴿隊,2014年12,中國軍鴿隊首次從地方招收信鴿入伍。

基本信息

簡介

軍鴿軍鴿

軍鴿,用於軍隊中傳遞軍事情報、文書、物品的叫軍用鴿,用於民間的叫通信鴿。軍鴿通信具有傳遞迅速、保密性強、用法簡單、成本低廉,容易普及等特點。軍鴿實踐證明可以進行“單程通信、往返通信、移動通信、留置通信和夜間通信、因此,許多具有現代化軍事裝備的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依然有專門機構飼養和訓練軍鴿供其使用。

歷史

軍鴿軍鴿

人類利用鴿子傳遞信息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馴養信鴿有悠久的歷史,據傳說,漢朝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各國時,就曾利用信鴿作為聯絡工具,唐朝宰相張九齡幼時就用“飛奴傳書”。其中的飛奴就信鴿。宋高宗也很喜歡養鴿子,往往親自放飛,因而有“萬鴿盤鏇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工夫,如何養取南來雁,沙漠能傳二聖書”的詩句。

古代希臘在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就用信鴿把優勝者的名字傳報四方。古代航海者出海時,也會攜鴿數羽,用它傳遞訊息或把歸期帶給遠方的親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對軍鴿十分重視,軍隊每占鄰敵 方重鎮,首先令敵繳出兵器和軍鴿,見於資料表明,第一次大戰期間動用的軍鴿數量竟達六萬羽之多(作戰雙方用鴿數量總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鴿在許多戰役中起了作用,立了戰功。有一羽叫“森林漢”的信鴿,出生才四個月,跟隨美軍航空隊空降到當時侵占緬甸的日軍後方,部隊跳傘時丟失了無線電發報機,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繫,幾天后偵察員收集了日軍的重要情報,“森林漢”的軍鴿就帶著這些情報飛越高山曠野航程300多空距,送回情報,對於“美軍”攻占這個地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有一次,美軍訓練的昆明鴿“高原雨點”雌鴿,在美軍史迪威將軍指揮的遠征軍服役,在滇緬占役 中“盟軍”一支部隊有緬甸遭到優勢日軍的包圍,電台被毀,電話線全被切斷,與指揮部中斷了一切聯繫,於是這支分隊就把被圍困的地點,讓這羽“雨點”在九個小時內飛行了900多公里,把情報帶回,部隊里應外和,使這次戰鬥轉敗為勝,而這羽“高原雨點”也被授予“緬甸皇后 ”的榮譽稱號,史迪威將軍命人打造了一個純金足環給它戴上。

軍鴿軍鴿

前蘇聯也非常重視軍鴿通信 ,在蘇聯的邊防軍中就有“三多”的說法,既坦克多、軍犬多、軍鴿多。在我國的戰爭年代,軍鴿通信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成為有力的輔助通信手段,一九五八年,一隻被你為“英雄軍鴿”的黑鴿在雲南邊防某地一次戰鬥中負傷流血,但它仍帶傷飛翔,把前哨急件帶回指揮部,指揮員立即派出騎兵趕到出事點殲滅了竄入國境內的蔣殘匪。一九六四年,雲南某邊防小分隊到邊境處理情況,用攜帶的軍鴿不斷將情況送回指揮部保障通信順暢。一九七六年,雲南邊防民兵配合解放軍在森林裡跟蹤敵人,用兩隻信鴿將情報連續送回邊寨,有力地支授了點戰鬥。

軍鴿不僅能在軍事通信上建立功勳,並且還留下取藥救人的佳話。有一次某邊防連隊發生了急病號,醫生診斷後需要到團部取藥,由於上高路遠,如果派人去取來回要兩天時間,將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安全,於是軍鴿員大膽使用軍鴿取藥,四隻軍鴿同時出動,僅用三十分鐘就取回了藥,使病員轉危為安,這就說明軍鴿不僅能傳遞信息而且能運送物品,一羽年輕力壯的軍鴿能帶動大約50克重的物品。

通信特點

中國幅原遼闊,邊、海防 線長,邊防部隊形成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加之氣候多樣、地形複雜,因而給通信聯絡帶來較大的困難。軍鴿通信具有傳遞迅速、保密性強、用法簡單、成本低廉,容易普及等特點。比較適合海、邊防地區使用,在某些特殊條件下,例如敵後潛伏或偵察。不允許啟用現代化電子通信設備,或在線上電通信被竊聽或破壞,無線電通信號被干擾等緊急情況下,軍鴿通信能作為一種應急通信,一種輔助通信手段。

通信特點

(1)傳遞迅速:以我們的高原雨點為例,如果馴養正常的話(我們上個月放翔的就是因為馴養不夠,素質上不來,45羽空距30KM放翔,當天只回來兩羽,還有的第三天才回來,走也走回來了),無風時時速80-120KM,有風時60-80KM/H,惡劣氣候條件如暴雨、降雪等可達20-30KM/H。對比運動通信,以JEEP為例,在雲南一般交通條件地區,40KM/H,考慮到盤山路多,直線時速可能在25KM左右。

(2)保密性強:電子設備是偵聽不了,雷達發現不了。在對抗上具有不對稱性,真正有效對抗軍鴿通信手段的技術設備等投入與軍鴿通信的投入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

(3)用法簡單:沒有什麼準備工作要做,帶鴿放飛即可。

(4)成本低廉:與現代通信設備相比,一羽信鴿的成本很低,每天75克(考慮到浪費、死亡等,至多平均達90-100克)混合飼料糧,再加上藥品、微量元素添加劑,每天消費2毛5分錢左右,每年需要90元左右。

(5)容易普及:給兩隻幼鴿或鴿蛋1至2年即可成群。
(6)不足之處:可靠性程度缺乏精確性分析的依據。

適用環境

1)交通不便和缺少通信工具的海、邊防地區、山區、林區、海島、沙漠等地域作為日常聯絡使用。
2)海、邊防前哨分隊作戰,由於敵人破壞我線上電路又實施無線電干擾,影響我電台工作,可用軍鴿實施通信任務。
3)邊防巡邏,敵後偵察以及當時條件不允許使用電話或電報聯絡時,可用軍鴿將情報帶回。
4)潛艇,伏擊,陸軍小分隊埋伏,不允許使用常規通信時,可以在出發時攜帶軍鴿用於通信。
5)汽車、坦克、裝甲分隊外出執行任務時,可作為備用通信方式。
6)飛行員、空降兵在飛行時遇有電台損壞或遺失時可用軍鴿通信。
7)戰場救護分隊可用軍鴿將前線傷員的病歷、傷勢、血樣、血型、預計手術規模,醫護人員配備等情況用軍鴿預先報到野戰醫院。以利傷員送後立即投入搶救,提高治癒率。
8)其他改變用途的運用:排雷、攻擊、掃毒、微量物品運輸等。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鴿子的認識也不斷的加深,使之有更加廣泛的用途。

生物學研究

生物學特性

關於鴿子的起源問題,生物工作者曾作過不少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很多科學依據。鴿子的祖先系野生岩鴿和林鴿,在動物學裡屬於鳥綱鳩鴿科

外形研究

軍鴿軍鴿

軍鴿是一種空中飛行的動物,所以它的形體一定要適應空中飛行的要求。飛行時阻力小,平衡控制能力強,飛行時間長。優秀的軍鴿必須具備良好的外形。研究鴿子的外形一般從以下10個方面看:頭型、鼻型、膀羽、羽毛、前胸、尾部、尾羽、腿、龍骨、恥門。

1、頭型

鴿子的頭型長得好壞,是十分重要的,頭是整個鴿子的司令部,一切信息的反饋都通過大腦,進而指揮行動。各種信鴿的頭型各異,往往有寬有窄、有長有短,這是品種遺傳的結果,但無論怎樣,作為一羽優秀的信鴿一定要具有健全的大腦。

信鴿的大腦能接收到各種信息並通過它進行反饋,然後作出敏捷的反映,信鴿的後腦是控制自身運動的中樞。信鴿通過幾千年的自然演變和人為的培育,造就了一種獨特的本性——歸巢性。有的信鴿能一兩千公里的距離之外歸巢,而有的只能飛幾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就掉棄,這裡除了許多外界的因素外,就包括信鴿本身的缺陷,假如沒有健全的大腦,而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樣當然就不能飛回來了。信鴿除了具備健全的大腦外,還一定具有一個理想的體形,使其避風阻力小,飛行速度快。同時,前腦上的羽毛要長得細、密、緊。另外,勁部要短,不能過分長,這樣既美觀又有利飛翔。

2、鼻型

軍鴿的鼻型種類很多,有大、小、長、短、寬、窄之分。首先,我們了解鴿子的鼻型到底有什麼作用。信鴿的鼻子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能接受磁場的回波,通過鼻子傳遞給大腦。科學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場對鴿子歸巢具有顯著的導航作用。信鴿的鼻子對磁場回波接受能力越強,傳遞給大腦的信息就越強。所以對信鴿鼻子選擇要求是很高的。鴿子的大腦與鼻子是脈脈相通的,如沒有一個良好的鼻子,大腦就成為“光桿司令”它也就沒有信息反饋,不能起指揮作用。優良信鴿的鼻型應長得緊湊、鼻型長而平整,鼻根處要收緊。整個鼻子要長得緊密,鼻根到鼻尖處平面要平整。鼻子與前腦要連線緊湊。鼻根與鼻尖長得越長越好,因為越長,它的接觸面越大,對磁場回波接收能力就越強,傳遞給大腦的信息也就越多。

3、翅膀

翅膀是鴿子的主要飛翔工具,優良信鴿必須具備一副強勁有力的翅膀,否則它就難以從幾千公里這外歸巢。

信鴿的翅膀韌帶處應厚實有力,當拉開膀羽後收縮要有彈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毛片要大,手感要柔軟,並富有光澤。主羽應長得勻稱。過分寬與窄 ,長與短,都是飛翔中的不利因素。優秀信鴿的翅膀結構與體型結構應該是相稱的,不然就難以勝任遠程的飛翔。

主羽中1—7羽排列是從短逐漸到長,羽條的寬窄不明顯,條羽間漏風的間隙小。主羽中8—10羽是很重要的羽軸。羽根部應該寬羽條尖部窄尖,這樣能使第10羽到第7羽中間的漏風間隙大,使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膀羽能在空中飛翔,翅膀運動而產生前進的動力。一般來說,羽根部要寬,羽尖部要尖窄。這樣羽軸由於中間間隙大,漏風面也大,使信鴿在飛翔中阻力小。同時,主羽應該長得強勁有力,富在彈性,彎折時就不容易折裂變形。往往有許多優良它的主羽損傷後甚至變形,但不久就又恢復了原狀,這說明它的再生能力強。另外,優良鴿的翅膀,從它的膀羽韌帶到主羽頂端有一個弧度,這種信鴿在空中飛翔時產生的動力大。而受風的阻力小。具備這樣翅膀的信鴿一般在競翔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4、羽毛

鴿子全身分為羽區和裸區。生長羽毛的區域為羽區。鴿子的羽毛應該是緊密、薄、富有彈性、柔軟、有光澤,在飛翔中空氣的阻力就小。如碰上惡劣氣候,象雨天和霧天,對鴿子羽毛的影響也小。超遠程的信鴿必須具備一副高質量的羽毛,才能適應飛行,同時保護自己身上的其他器官。為什麼往往有些信鴿經過一定距離的飛翔後,它的羽毛就變得枯噪,無光澤或大翔軸,有些信鴿甚至在大雨中飛翔後,全身的羽毛淋濕了再也不能起飛了呢?原因就是它沒有一副理想的羽毛。

5、前胸

信鴿的前胸長得好壞,能直接牽涉到這羽鴿子的飛翔速度 。作為一羽優良的信鴿必須具有一個豐滿的氣囊。氣囊是鴿子在空氣中飛翔時起運動調節作用的器官。尤其是長遠距離的飛翔鴿,如沒有一個豐滿的氣囊要想歸巢是很難的,另外鴿子的氣囊還起到另一個作用。就是當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能減小風對它本身的阻力。因為前胸有一個豐滿的氣囊後,會使得風阻力的接觸面積小,所以它的前進阻力也小,飛翔時就快。不過相對來說,一般胸長得寬的鴿子,它在飛翔時產生的阻力就大,而它的內在器官也發達一些,這樣它的功率也就大,力量就足,爆發力好,但是耐力不行,所以這種鴿子屬於短距快速的。如果信鴿的前胸長得窄,那么它在空中飛翔時的阻力也小,它的內臟器官也小些,想對功率也就小,力量也就弱,但是耐力比較好,所以說一般身體修長胸窄的信鴿為遠程鴿。當然,這裡指的前胸長的窄,只是相對而論。並不是指長得過分窄的信鴿。

6、尾部

軍鴿的尾部要長得豐滿,同時抓在手裡感覺要舒服,用手指推它的背時,背部應該平坦。以沒有凸出或圓形的感覺為佳。一般尾部的下羽毛與尾羽連線要整齊,羽毛要柔軟、薄、緊、而且尾部與尾羽加接處要收緊,一羽優良的信鴿沒有豐滿的羽尾,會使它有飛行中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平衡。

7、尾羽

信鴿的尾羽好比船上的舵。它的主要作用是掌握方向的。尾羽不能過分長或短。也不能過分寬。理想的尾羽應該是長於大羽軸2厘米左右,寬度為尾羽羽條的一羽半左右。信鴿抓在手中時。尾羽入下沉,呈平形狀或租微往上翹為好。如果尾羽象扇子一樣散開,這樣的信鴿飛翔時阻力大,影響速度。

8、腿

信鴿的腿以長為好,還是以短為好呢?大愛知道鴿子在空中飛翔時,腿是貼在尾部的並形成一個角度,同樣一個角度,腿短的鴿子在飛翔時阻力小,腿長的阻力,可想而知。飛躍二千公里的信鴿腿長,經受的阻力就要大於腿短的許多,所以講軍鴿的腿以短為好。但必須強勁有力。至於腿的顏色和爪趾的顏色的區別這沒多大意義了。這只是品種的關係。

9、龍骨

軍鴿的龍骨有好多種類。如高龍骨、低龍骨、平龍骨、口龍骨、長龍骨、短龍骨等,什麼樣的龍骨為好呢?首先我們分析以下這幾種龍骨的特點。高大的信鴿一般前胸較寬,這就適合競翔中短距離。因為它在中短距離的速度較快,低龍骨的一般前胸很窄。同時它的內臟器官發育受引影響,這種龍骨的信鴿競翔較為吃虧,平龍骨的信鴿一般前胸不寬不窄。所以它的內臟器官發育良好,同時,飛翔時風的阻力較小。便它既有耐力又有速度,是超遠距離競翔的信鴿。平龍骨的信鴿特點是它的龍骨前端往上提,與尾部緊貼著,這種信鴿抓在手中不戳手,為最理想的龍骨,彎龍骨是最差的一種,在放飛與遺傳上都會受到影響,龍骨是支撐鴿子的內臟組織支架,龍骨構造的好壞,能關係到一羽鴿子的前途,當然雌雄鴿的龍骨會有所區別。龍骨的長短高低、平與感應與鴿子的體型大小及其它部位是否均衡而定。所以理想的龍骨要直,沒有起伏不平及彎曲和缺口的情形才好。

10、恥門

軍鴿的恥門是並緊的貼緊尾部,一羽優秀的信鴿抓在手中它的恥門是感覺不到的,往往有許多信鴿的恥門是往下鬆開的,這種信鴿較差。嚴格的講有許多雌鴿將下蛋,它的恥門也不是並緊的,可是產蛋後隨即又並緊了。恥門與龍骨之間的間隔愈挾愈好,如恥門能深入體內則更佳。也有此幼鴿恥門不太理想但是經過訓練後,也會有所改善,恥門的松與緊有遺傳因素。飼養不當產生也會影響恥門的情況。

鴿眼研究

軍鴿軍鴿

優良的軍鴿眼睛應該是,角膜明亮,眼沙清淅色澤秀麗,整個眼球擺動靈活,虹膜能做大幅度收放。眼球生長於偏頭的後上角,優秀的軍鴿眼睛對外界動態感受要求反應敏銳,尤其對空中或地面異常情況能迅速作出判斷。

概括的講,鴿眼應該是有神、敏銳、清淅、色艷:厚實、緊密、乾潔等,此外由於鴿眼由雙極細胞和神經節細胞等組成,它視網膜內有一百多萬個神經元,因而能將得到的圖像和信息進行加工,並傳給大腦。指揮自己的飛行和行動。各種色調的鴿子還含有各自獨特的視色素,以適應本身擅長的氣候條件飛行。鴿子的眼球外部有一層瞬膜,平時開放,飛時緊閉,起防水防光防尖保護眼球的作用。
鴿子眼砂基本上分三大類,第一類雞黃眼(黃眼)第二類桃花眼(沙眼)第三類為雞隔桃(又稱牛眼)。鴿子的眼砂分類主要是以眼睛中的底砂為基礎。如眼睛中的底砂以黃色為主就是雞黃眼,以桃色為主就是桃花眼,黃色和桃色相隔的就是雞隔桃眼,底砂的顏色是遺傳的結果,它是由那種顏色所組成哪種顏色占主要成分,它就形成那種眼砂。所以講這三大類的眼砂都有放飛,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及超遠距離的,要說那一種速度快,歸巢率就高。除卻鴿子本身的條件外(如外形和竟技狀態等因素)就要看放飛地點的氣候情況,地理環境和時間等因素了。如這種條件因素對放飛鴿子眼睛中的底砂色素有利,那它的速度就快,歸巢率就高,否則就相反。

同一羽鴿子在同一個地點放飛由於氣候條件、季節與時間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這主要是光的色素對鴿子眼睛色素所起的作用。

鴿眼的底砂在眼睛中的部位:我們用肉眼看鴿子眼睛,最外面的一層是眼角膜,裡面一層是虹彩也就是面沙,中間是水晶體,(或者瞳孔)在面沙與水晶體中間這一層就是底沙。

眼睛的面砂也稱作虹彩面砂,其顏色以紅為主,有深淺之分,眼睛的面砂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細粒沙、第二類粗粒沙、第三類塊狀沙。面砂的種類與結構一般是遺傳產生的。它的色素深淺變化由第一面砂受光線反射後,面砂中間的砂粒互相輻射後產生的。我們講面砂中的砂粒並不是平面的而是一種高低不平凸出凹進的不平面。通過光線反射後,砂粒之間的光就相互輻射,因為底沙同樣有輻射光,這樣也會造成面砂顏色的深淺不同。

應該說是細粒砂中的均勻厚沙,粗粒沙中的均勻厚沙和塊狀沙中的均勻厚沙比較理想,因為這三種面砂的結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成盆子形,外面厚、裡面薄,也就是靠眼睛外像的地方沙厚,靠近瞳孔的地方沙面薄而小,這樣使底沙靠近水晶體一圈就暴露出來了。

眼睛的面沙通過眼角膜看上去應該高低不平,砂粒均勻顯示出很強的立體感,砂面外緣厚,靠裡面薄而少,形成盆子形,讓底沙一圈暴露在外面,這樣才是理想的面沙。以上所講的是鴿子的眼睛,到底怎樣去評一羽眼睛的好、壞呢?首先應該看鴿子的眼睛中的水晶體,底砂與面砂長得如何,這是評價的基礎,如果離開這三點去評價就失去意義了,如果這三點都是符合要求,那就能找到一羽好鴿子,當然也必須具備各優良好的外型條件。

現有品系

軍鴿軍鴿

1、高原雨點1-27系;

2、應驗761-961系;

3、高原綠頸灰;

4、50瓦灰;

5、楊阿騰;

6、82瓦灰
7、詹森;

8、森林黑;

9、松山紅;

10、日本京都灰;

11、吐藍頓;

12、吳淞種;

13、李種;

14、貝林考克斯;

15、麒麟花;

16、日本吉川白;

17、香港雄

培育繁殖

軍鴿的育種確實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因為它的第一個任務是從各類種群中選擇發掘適宜于軍事通信用的好的鴿種;第二個任務是選配繁殖,使之有良好的後代。事實上,最基本的選擇就是從種鴿群中選擇出那些難得的“種鴿配對”;它們是能夠提高鴿群素質的基礎。目的是達到改進其它鴿的性能、形態。只有掌握了物性、特徵相當穩定的鴿種,才有可能把優良品種的群勢擴大,獲得性能良好的軍事通信鴿。總之,實踐證明育種工作是:
1、種鴿必須不斷選育,育種工作不能一勞永逸。
2、各個鴿種都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特性,有優點,有不足。所以應取其特點加以綜合,做到“揚長避短”。
3、對每個種鴿或鴿種絕不能帶有偏見,應作正確評價。

只要注重鴿種的“血緣”,耐心的訓練,使用中掌握正確的技巧。再加上有素質優良、鍛鍊成熟的鴿群,就可以完成種群繁殖、鴿種改良、通信訓練等任務。因此,育種繁殖有培訓軍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鴿子的遺傳學

生物親子間相似的現象中遺傳。生物在一般情況下,都能把本身形態、習性、特徵,遺傳給後化。但由於客觀條件的變更和發展,也會影響後化出現摩擦形態、新性狀、新特徵,以適應新的客觀條件,這種現象叫變異。遺傳的現象分為:
1、平等遺傳
兩親鴿的形態和性能同時反映或融合顯現的現象叫平等遺傳。例如白色雄鴿和黑色雌鴿交配而生的幼鴿有白的、黑的或者是黑白相間的花色鴿。此為同時顯現;如果成為灰色鴿就是融合顯現。
2、特異遺傳
單純地遺傳親鴿某一方的形態或特性的現象叫特異遺傳。例如白色雄鴿和黑色雌鴿某一方,隱蔽某一方親鴿的形態和性能的遺傳。
3、返祖遺傳
數代或數十代以前的祖先的形態和性能,突然出現在子孫身上,叫做返祖遺傳。例如一對黑雨點鴿,生出黑色或者灰色的幼鴿,這就是因為它的數代前的祖先是黑色或灰色鴿的緣故。
4、變異
生物在一般情況下都能把本身的遺傳基因(形態、特性)傳給後代子孫。但是也有生出的幼鴿不象它的親鴿的,不是返祖遺傳而是因環境條件影響而生成的叫做變異。
因為環境條件激烈變化,例如光照、溫度、濕度的不同,飼養管理也會有差異,生物學的觀點認為;“鴿體形成是與環境條件統一的”。生物有機體受環境條件改變的影響,生物在機體為了與環境條件相統一,當環境條件突變時,也改變著生物本身的新陳代謝和本能,這種了展方式的變化,經過一代代的積累和固定,能夠促進生物類型的演變。所以外界環境是影響生物發展的主要原因。動物在發育過程中,所獲得的特性和形狀(後天獲得性),是可以固定可以遺傳的,但不是所有獲得的特性都可以無條件一遺傳。生物體變了質的部分要看它能否和其它部分建立正常的新陳代謝關係。才可以決定它能否遺傳。如果這些改變並沒有固定在性細胞里,則改變過的特性就不能遺傳於子孫。但是,新特性,新形狀是可以通過“世代積累”的環境條件影響而加於固定下來的。

初選和判斷鴿種優劣

軍鴿軍鴿

如何初步判斷信鴿的優劣非常重要,基本判斷可以保證最少量的投入即產生預期的效果,而不用在較差的品種上浪費資源。鴿界對初判的掌握各有各的招,之間互不相通,軍鴿隊陳文廣教授也創立了”七六定位法”,但從總體上講,都要考慮到在前面講軍鴿外形時我們講到的十個部分,根據這十個部分的形態來初步辨別軍鴿的優劣,如這十個部分都較符合要求,這羽鴿子就差不了,無論以育種或參加競翔的角度來講,它都將符合要求。當然,還要考慮到它的血統等方面的因素。當然最後都要通過具體任務來檢驗是不是真的優秀。通過放翔、競翔等,飛行速度快、距離遠和定向準。我們可以基本上根據下面的幾條來判斷鴿子的好壞:

標準的軍鴿體型應該是:
1、鴿站立時,身體與地面平行頭,尾、腳成45˙角。
2、頭部前額至後腦寬大。
3、眼睛炯炯有神,清晰、紅彩鮮艷秀麗,乾燥,沙粒粗且分布均勻。
4、眼部在角線底邊延長線上方。
5、勁部粗短而直,勁羽富有金屬光澤。
6、肩部的筋肉結實而略顯突出。
7、背部肩膀至腰間應自然延伸,但肩膀稍微彎曲。
8、尾羽應重疊,緊收成一根,與地面成平行狀。
9、全身羽毛要有光澤富有脂粉以能防雨,羽毛應暗淡分明,緊收於身體之上。
10、腳站立有力,不分開,腳部色深紅,富有光亮。

配種與管理

1、選種
2、種鴿的羽色選擇
軍鴿的羽色一般有瓦灰色、淺雨點、深雨點、中花雨點、黑色、紅絳色等。白色、雜花色易暴露不宜作軍用。
羽色一般認為雜配為佳。例如,黑色配灰色可繁殖出淺雨點、中花雨點、深雨點。但是也應考慮適宜地域性的保護色,如瓦灰色適於海洋、海島飛行。黑色適於森林地區,紅絳色適宜於戈壁沙漠地區。鴿的羽色應因地制宜選擇。為了獲得其它羽色,可用雜交方式產生。例如:
(1)、黑色配瓦灰可得淺雨點、中花雨點、深雨點(黑雨點)。
(2)、黑鴿配雨點,會出現黑鴿,返祖瓦灰。
(3)、黑鴿配紅絳,可得純灰鴿(深淺兩色),部分黑鴿與瓦灰鴿。
(4)、瓦灰配紅絳鴿,可得紅輪(俗稱雲灰)。
(5)﹑瓦灰配雨點,可還原瓦灰色。
(6)、紅輪(雲灰)配黑鴿,可得純灰鴿。
(7)、雨點配黑鴿,可得純灰鴿。
(8)、紅雨點配黑鴿,可得純灰鴿。
(9)、黑鴿配白鴿,可得黑、白、花三個種鴿。
(10)、白花鴿配其它色鴿,可分離出白鴿。瓦灰色的鴿群的基礎羽色,任何羽色的種鴿都會繁殖出瓦灰色的鴿來。

3、配種的方法引育結合、馴化品種的一些體會:
(1)、育種時應對各個品種的鴿子不帶偏見,取其優點加以結合(雜交),在培育中棄劣存優,缺點經幾代仍延續的嚴格淘汰。
(2)、選配時強調先天影響,側重於考慮母系因素。
(3)、從創造記錄的鴿群中選拔種鴿。
(4)、繁殖種鴿的出生地,以地理位置相隔較遠的為佳。
(5)、在形態特徵上應作如下配合:

眼睛的配合是:沙眼類配黃眼類,粗沙粒配細沙粒,深色素配淺色素,有線口配無線口。體型的配合是:長型配短型,重型配輕型,凸胸骨配扁胸骨。

年齡的配合是:以老雌配小雄,老雄配小雌;年齡以三至五歲最佳;雌雄年齡過於老化的兒鴿為下品,一般只宜留種。經“引育結合、馴化品種”所產生的後代,在訓練方法上強調近距多放,遠距同一方向。尤其是結幼鴿的訓練,切忌放翔突然猛增距離與方向的驟然改變。應做到“因種施訓”,“因種施教”。過早交配對鴿子不利,會失去訓練的有利時機,損害鴿體健康。在投入訓練或使用前應保持它的良好狀況,這樣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在使用前應將鴿群分出等級,區別使用方可取得預期效果。總之,優秀的鴿子只在被真正了解它的飼育者所掌握,才會有合理的機會發揮作用。

4、配種的程式
軍鴿經過選種後,決定配合時間,根據本年度的繁殖與訓練計畫,在適當的季節進行配種。
(1)配合前的準備:為了變更以往的配偶,在重新進行配合之前,應將雌、雄種種鴿分離,實行鰥夫、居單獨飼養,以便遺忘原配。鴿子的習性是嚴守“一雄一雌”的鳥類,如不使其分開,實難與新配偶合。分離能使鴿保持精力旺盛,性慾增進,為繁殖高質量的雛鴿打下基礎。雌、雄隔開時間一般以一個朋左右為宜,至少不低於兩周時間。雌雄分離應將雄鴿留在原舍內,雌鴿移至另一鴿舍。他離期切忌與原配鴿見面。分離時期鴿服從性差,食慾減退,互相爭鬥,甚致在個別鴿飛去尋找配偶而失蹤。因此,應加強飼養管理,加強人與鴿的親和,增強運動,促進食慾。但不可餵得過肥,否則發生脂肪過多而不育。有個別鴿因發情不思食,亂撲亂飛,擾亂鴿舍的安靜。應將其關閉在巢房內分別餵養。分離已達預期效果時,要著手安排找配偶鴿。
(2)配合的方法:確定雌雄配合後,再將鴿放入巢房內暫行閉門飼養。這時應仔細以觀察鴿的配合情況。如雌雄和睦則很快配合成一對,互相爭鬥時應在巢房內加一層鐵絲網,使能見而不能斗,幾天后即可配合。在關閉期間內應按日量配給食水。當雌雄不鬥,雄鳴叫,雌點頭,並伏在巢盆內發出“咕、咕”之聲以示配合,且此舉動反覆多次,雌雄鴿交尾慢表示完配對。如單個配合,可將雌雄鴿關入鴿舍或空房內,因無其它鴿的干擾。任其自由交配,不幾天即可產蛋孵化。假如所有參加配合的鴿群都開始交尾,就會迅速伏巢產蛋,這時配合即告完成。
(3)巢房(巢箱)分配與熟悉:雌雄鴿已配成對後,所選定的巢房,不可隨意更換,以免影響種鴿的戀巢心。熟悉巢房的時間一般需2至3天左右。在大群配合時,巢房的開放應交替進行,避免誤入爭鬥。認熟一批,再開放一批。待全部種鴿都已熟記自己巢房的位置,自行出入即告成功。這時候鴿逐步開始用草或脫落的羽毛有巢房內築窩。直至雌鴿產蛋方停止。當雄鴿從傖促草,雌鴿伏巢不出,就是臨產前的徵兆。這時撲捉要十分小心,以免引起難產。

5、繁殖
軍鴿的繁殖是把育種工作的一系列構想付諸實現的關鍵環節,它關係到鴿群群勢擴大、關係到鴿種的性能素質、關係到將來的培訓與使用,一般軍鴿的繁殖資助數每年是按計畫嚴格控制的。所以,切忌“濫竽充數”的不分季節,不注意“種質”的肆意繁殖。
(1)產蛋前種鴿的表情
(2)產蛋
(3)孵化
鴿的孵化期為十七天,冬季十八天。孵化期是從兩個蛋產齊計算的。種蛋孵化四至五天后有電燈光下透視,如發現有血絲狀,形似蜘蛛的即是受精卵,這是胚胎開始發育成胎兒。相反,依然清晰無變化的蛋,就明這個蛋沒有受精。可以取出,讓種鴿再產第二窩蛋,繼續繁殖。種蛋受精後,孵至十天蛋內透視變成半明狀態,十二天以後逐步完成全變黑,這時胎兒已完全形成。孵化至十六天時套用18度溫水清洗蛋殼上的污物。以便胎鴿在第十七天容易破殼而出。幼雛破殼。是它自己破殼並自行不斷掙扎而出。但有時因溫度、濕度不夠,蛋殼膜乾燥緊裹與胎毛貼在一塊,胎兒不易轉身破殼時,首先將蛋殼用溫水濕潤使殼膜鬆軟與胎毛分開;倘若仍出不發殼,可人工輔助,將頭部分的蛋殼先剝開,讓幼雛呼吸,以免窒息。餘下的下半身蛋殼不急於剝出,避免幼雛引起流血造成先天性發育不良,影響日後訓練。破殼已延長2天的,可酌情剝蛋殼,但儘量避免引起幼雛流血。
(4)育雛
鴿系隱性性徵的晚成鳥類。幼鴿出生後不能自食,老鴿在幼雛孵化出來的頭四天分泌乳漿(俗稱鴿乳)。這種乳漿的營養成份經化驗與羊奶營養差不多。但鴿乳是雌雄鴿同是分泌,同時“反哺”的。經實驗觀察,倘若欠缺老鴿某一方的乳漿,幼雛竟會發育不良,有人試圖通過用化學合志方式生產“鴿乳”,目前還末取得圓滿結果。至於是否存在著雌雄鴿分泌的乳漿在幼鴿體內一旦綜合後產生新的生物化學反應,形成新的營養物質,促成幼鴿的迅速發育,尚在待探索。的確存在頭幾天哺給鴿乳對幼雛體質是至關緊要的。五天后老鴿開始哺餵幼鴿一些飼料與乳漿的混合物。七天后就哺給飼料,直至二十八天即將離巢為止。在育雛期中飼料應以碗豆為主,適當增加糙米、火麻子、高粱等,青菜,“鹽土”不可缺少。這方能使幼鴿發育良好。幼鴿出殼後七天必須套上“足環”,超過七天則不易套上。

幼鴿套足環,應將前三趾合籠,套上足環輕輕往腳脛上方推。後趾與腳脛緊靠,讓足環通過,再把後趾輕輕拉出足環即可。

幼鴿了育到10天大,毛管生長迅速,飼料、飲水必須充足,微量元素增添劑不可缺少,以助幼鴿健康發育。當幼鴿長到25天,管理人員應著手進行一些簡單的“誘導訓練”。利用鴿群給食的機會實施食信號來影響幼鴿熟悉吃食信號;趁幼鴿尚末起飛,管理人員與它建立親和關係。每天可將幼鴿拿離巢房,逐漸增加距離讓它走回巢房,讓老鴿誘導幼鴿出入鴿舍,熟悉環境和飛翔信號。

當幼鴿移置到新鴿舍訓練時,必須從基本訓練入手。移置時最好以28日齡為宜,因它剛會吃食,開始獨立生活,使它們從吃食,出入門、舍內外環境的熟悉、飛翔,飛翔持久力等科目開始訓練。待基本訓練成熟,即轉入套用科目的訓練。

馴養管理

放翔

1、中短距離放翔:
(1)計畫與請示
(2)集鴿與登記
(3)行進與放翔
(4)登記與小結
2、長距離放翔

訓練

訓練勤務分為基礎科目訓練和套用科目訓練。
基礎科目訓練是培養鍛鍊發揮軍鴿的基本功,也是其他科目的基礎課,通過基礎科目的訓練,使軍鴿具有強烈的歸巢性,主要有親和訓練,舍內熟悉訓練,信號訓練,出入舍外與環境訓練,飛翔訓練。
套用科目訓練分為:單程通信訓練,往返通信訓練,移動通信訓練,夜間通信和留置通信訓練。

老鷹是信鴿的天敵,落單的信鴿經常被老鷹獵食。而作為軍鴿,要確保單槍匹馬將信息準確傳達,必須具有與鷹搏鬥的技能。老鷹鄉下俯衝的速度比較快,向上飛速度稍微慢一些,鴿子恰恰相反,它向上飛行的速度比較快,所以要使鴿子一直向上飛,防止老鷹。訓鴿時紅旗代表危險,訓鴿員通過旗語反覆傳送強制信號,逼迫著鴿群向上飛,通過長期訓練,軍鴿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遇到鷹時就會自動躲避,此外插上黃旗就表示它們可以自由活動、插上綠旗就表示它們可以回家了。

軍鴿基地還要訓練軍鴿在槍炮聲中臨危不懼。鴿子膽小,沒有經過訓練的鴿子聽到槍炮聲會嚇得連家都不敢回。但經過軍鴿基地訓練過的鴿子,在槍林彈雨中能夠勇往直前。

教導軍鴿服從命令聽指揮:訓鴿員通過親和訓練,讓鴿子與飼養人員建立高度的親密度,使其在下一步接送信息的時候能及時地回到訓鴿員的手上。

各國發展

隨著21世紀信息化、數位化戰爭的到來,軍鴿並沒有被淘汰。俄羅斯美國等西方國家仍設有專門的軍鴿訓練和研究機構。僅有4萬現役軍人的瑞士,在軍隊中服役的軍鴿就多達4萬餘羽,與軍人的比例幾乎是一比一。而中國,則在成都軍區專門保留了一個營級建制的軍鴿隊。

信息技術發展促進了各國通信裝備的不斷完善,但是從戰略安全高度考慮,一個國家的通訊手段要多層次、多手段、多網路。常規的電子對抗是在雙方的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實力存在差距,弱的一方實際上就等於是透明的,電子通信很多時候有可能無法發揮有效作用。這種情況下,軍鴿就是一種“末梢通信”,是常規通信的一種必要補充。

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鴿,不受地形和氣候的限制,不會被有線、無線信號干擾,不易被雷達發現和監視。它傳遞信息迅速,保密性強,使用簡單,機動能力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成本低廉,可以配備到單兵。

從目前的情況看,軍鴿的作用在某些時候還是無法被取代的:
在交通不便、缺少通信工具的邊海防地區、山區、林區、海島和沙漠等地域,可以用軍鴿報信;
邊防巡邏或者敵後偵察以及當時的條件不允許使用電子通信設備時,可以讓軍鴿將情報送回;
潛艇伏擊、陸軍小分隊設伏,不允許使用無線電通信手段的時候,可以在出發時攜帶軍鴿,用於通信
飛行員、空降兵在飛行、空降時,遇有電台損壞或者遺失時,可以用軍鴿進行通信;
另外,軍鴿在戰場救護方面也大有所為。戰場上的救護分隊可以用軍鴿將前線傷員的人數、傷勢、血型、預計手術規模等情況先行帶到野戰醫院,以利於傷員的及時救治。

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設立的軍鴿研究所,對軍鴿的功能進行了新的探索,軍鴿的用途漸漸超出單一通信的功能。

美國的海上救險專家利用軍鴿幫助救險人員在海上尋找失蹤者。實驗表明,軍鴿的辨認準確率在90%以上。他們還利用鴿眼的定向功能,將軍鴿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統中,使軍鴿不斷調整火箭的方向,確保火箭準確地攻擊設定的目標。

中國軍方有關專家也提出了將軍鴿的特性和微型電子設備結合,通過攜帶微型電子成像和通信設備,對戰場進行小區域實時的隱蔽圖像偵察的構想。
由此可以預見,軍鴿這支特殊的隊伍還將在未來的戰爭中再立新功。

中國軍鴿隊

軍鴿軍鴿

1950年,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派出官兵到蘇聯學習軍鴿訓練與飼養,學成後他們帶了200羽蘇聯鴿子和波蘭鴿子,回到昆明組建了軍鴿隊。如今,軍鴿隊已發展成軍鴿基地,編制在雲南省軍區序列中,先後繁殖和培養了5萬多羽軍鴿供陸海空三軍,特別是供邊防部隊使用。

21世紀,人類雖然進入了衛星通信時代,但世界各國軍隊的軍鴿仍在軍中占有重要地位,軍鴿具有“簡便、靈活、快速、準確”的特點,比較適合在邊防、海防地區使用。在特殊條件下,如敵後偵察,在不允許啟用現代電子通信設備或有線電信可能被竊聽、破壞的緊急情況下,軍鴿通信是最佳選擇。2001年,新疆邊防武警巡邏分隊遭遇暴風雪襲擊,在茫茫雪原孤立無援時,依靠軍鴿傳信,上級及時派來救兵,使巡邏小分隊脫離了險境。

進入2007年,軍鴿事業還在發展。軍鴿基地在瀋陽軍區建立了軍鴿通信點,軍鴿在空降兵南海艦隊、東海艦隊、邊防部隊建樹著新的功績。

2014年12月,成都軍區某部軍鴿首次面向社會徵召新隊員。新裝入伍的信鴿要接受兩個月的“新兵”訓練,只有耐力、勇氣和服從性都通過考察,才能成為軍鴿隊的戰鬥隊員。這次入伍的信鴿共分兩批,第一批一共100羽,全部是優質種鴿,具有飛速快,定位準的優點。而我們的軍鴿具有耐力好,飛行遠的有點。為了確保軍鴿的整體素質,新裝入伍的信鴿要接受進一步的考察培養,經過兩個月的新兵訓練,當耐力、勇氣和服從性都通過考察後,這些“新兵”鴿子才能成為軍鴿隊的戰鬥隊員。

功勳軍鴿

格久

英軍功勳鴿,二戰期間最出名的功勳軍鴿。1943年11月18日,英國第56皇家步兵旅為了迅速突破德軍的防線,請求盟軍空軍火力支援。戰鬥打響後,英軍迅速打跨德軍的抵抗,占領了防線。若按原定的陸空協同作戰計畫,空軍丟下的炸彈就會炸到自己人頭上。緊要關頭,步兵指揮員放出軍鴿“格久”。“格久”不負重託,迅速將情報送到指揮部。這時,飛行員馬上就準備起飛了。為了表彰“格久”,英國倫敦市長將一枚“迪金勳章”授予它,這是對動物英雄的最高獎勵。

森林漢

美軍功勳鴿。二戰中,4個月大的“森林漢”跟隨美軍偵察分隊空降到緬甸境內日軍駐地後方。部隊跳傘時,無線電報務員犧牲了,偵察分隊與指揮部失去聯繫。7天后,分隊蒐集到了大量日軍的情報。他們放飛了“森林漢”。“森林漢”帶著偵察分隊蒐集的情報,飛越山嶽叢林,行程360多公里,及時將情報送達盟軍指揮部。“森林漢”死於1953年,遺體被製成標本,放在博物館內供後人瞻仰。

英雄軍鴿

中國功勳鴿。1958年,在雲南邊境剿匪的戰鬥中,一羽森林黑品系的軍鴿,帶著箭傷飛行幾十公里,將軍事情報及時送到領導機關。部隊馬上派出騎兵,殲滅了這股匪徒。事後,這羽軍鴿被授予“英雄軍鴿”的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