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豆張

蹦豆張

早在清朝嘉慶末年,“崩豆張”的創始人張德才,在清朝宮廷御膳房任廚。 ”可見,“崩豆張”確實名不虛傳。 從此,“崩豆張”在天津衛的名聲大振,可謂家喻戶曉。

天津特產-蹦豆張天津特產-蹦豆張

蹦豆張,天津特產 ,是個老字號。早在清朝嘉慶末年,“崩豆張”的創始人張德才,在清朝宮廷御膳房任廚。當時,宮廷和王府中的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們吃飽喝足之後,總希望有小食品磨牙消食。張德才悉心研究,精心實踐,終於製成多種豆類風味乾貨食品,如“糊皮正香崩豆”、“豌豆黃”、“三豆涼糕”及果仁、瓜子等。同時,在佳節喜慶宴會時,他還為宮廷製作了“九龍貢壽”、“麻姑獻壽”、“龍鳳成祥”等特種成型貢品。尤其是糊皮正香崩豆”,在宮廷中最受達官貴人的青睞。 糊皮正香崩豆”原名“黑皮崩豆”。製作這種崩豆、要用外五料(桂皮、大料、茴香、蔥、鹽)和內五料(甘草、貝母、白芷、當歸、五味子)以及雞、鴨、羊肉和夜明砂烏等。這種崩豆外形黑黃油亮猶如虎皮,膨鼓有裂紋,但不進砂,不牙磣,嚼在嘴裡脆而不硬,五香味濃郁,久嚼成漿,清香滿口,餘味綿長。並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含有29%的蛋白質、47%的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低脂肪,不含膽固醇,具有通便健身的作用。就連稱帝八十三天的袁世凱也十分愛吃此豆。 

1985年袁世凱之女給《世界大觀》寫的《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中,還提到:“袁世凱倒台後,時常命家人上街買糊皮正香崩豆吃。”可見,“崩豆張”確實名不虛傳。鹹豐年間,張德才去世,“崩豆張”的第二代傳人張永泰兄弟三人攜妻帶子回天津定居,這一宮廷食品也被帶到天津。張氏兄弟首創“崩豆張”總號,並先後在城裡丁公祠和小藥王廟開設了二家分號“永泰成”、“永德成”,自己製作和銷售各種豆類乾貨小食品。從此,“崩豆張”在天津衛的名聲大振,可謂家喻戶曉。光緒年間,“崩豆張”的第三代傳人張相兄弟二人繼承祖業,在南市建物大街、大羅天(今天津日報社旁)先後創立了“老德發”、“老德成”、“老來財”、“老來福”、“老張記”等字號,自產自銷風味豆類乾貨小食品。“崩豆張”的第四代傳人張國華十四歲隨父學藝,民國二十八年後在濱江道(今稻香村旁)及教堂後的“崩豆張”、“老張記”字號中協助其父操作,得祖傳絕技。解放前夕,接管“老張記”並擔任經理。解放後,1956年公私合營,張國華轉入和平區乾果加工廠任廠長,1983年退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