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菌腫

足菌腫

足菌腫由真菌或放線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腫疾病。常見於足腫,侵入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筋膜、骨骼,形成許多穿道及痿管,膿液中有病原體形成的各種顏色的顆粒,足部常腫大呈假性腫瘤樣。診斷本病要在膿液中或組織切片中找到顆粒。作真菌培養或放線菌培養,培養出各種真菌或諾卡氏菌,作菌種鑑定。由諾卡氏菌引起者口服磺胺、四環素等長期治療可以治癒,真菌引起者,常需截肢,可試用氟康唑及伊康唑。

基本信息

足菌腫足菌腫

所屬分類症狀:足菌腫的臨床表現

隨病原菌菌種發病部位和病期及機體情況而異但基本特點一致病原菌通過破損處侵入皮膚引起丘疹膿皰或結節不斷擴大隨後結節軟化破潰流出帶有不同顏色的顆粒常見損害一邊癒合結疤一邊向外圍擴散重複結節化膿和纖維化的過程日久有瘺管形成淋巴管阻塞骨質破壞筋腱收縮纖維增生以致病足縮短增厚從結節到瘺管形成一般需1年左右縮短增生則需5年10年不等有繼發感染者附近淋巴結可腫大但不痛足菌腫好發足部通常為單側據墨西哥35例和蘇丹211例分析發生於足部者分別占33.4%和79.6%;小腿為26.9%和9%;手2.3%和6.6%;臀部2.6%和14%;臂8.6%和1.9%;頸2.3%和0.9%;腹壁1.7%和0.5%;其它還可發生於膝股胸壁等處;但很少轉移個別病原菌(如奴卡菌)由於菌體小可能通過血循環擴散至肺或其它部位主觀感覺除痛或局部不適外無全身性症狀

檢查:足菌腫應該做哪些檢查 

診斷足菌腫的關鍵是真菌檢查首先是找尋顆粒由於膿液很少有時不到ml加上顆粒又小因此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存在繼發感染時找不到顆粒則檢查常為陰性般初起損害特別是尚未破潰又無繼發感染時容易找到將顆粒置玻片上加滴%氫氧化鉀液或生理鹽水覆上蓋玻片既不壓也不加熱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排列成腎形或其它形狀的真菌通常外圍菌鞘有時顆粒與膿細胞難以區別但真正顆粒用接種棒壓之不碎加氫氧化鉀不溶如損害已破潰又有繼發感染膿液又少找尋顆粒比較困難可用無菌紗布條塞入瘺管隔日取出用生理鹽水沖洗紗布條隨後顆粒沉入瓶底顆粒少時顏色不顯如顆粒多則黃白紅黑很易區別取顆粒再接種到沙保氏瓊脂或其他特別培養基待生長後鑑定菌種如疑為放線菌性則培養基內不宜加抗生素。

足菌腫病因

根據病原菌的不同足菌腫分為兩大類:

(一)真菌性足菌腫(eumycetic mycetoma) 由條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目前報告的已有16種之多如馬杜拉足腫菌(Madurella mycetomatis)波氏足腫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等近年來發現皮膚癬菌如奧杜盎羊毛樣鐵鏽色小孢子菌及石膏樣斷髮疣狀與紫色毛疣菌也可引起足菌腫病變

(二)放線菌性足菌腫(actinomycetic mycetoma)由放線菌屬的巴西奴卡菌(Nocardia brasilliensis)和馬杜拉放線菌(Actinomadura madurae)等8種引起

病原菌不同還表現在顆粒大小硬度和顏色的不同如馬杜拉足腫菌顆粒一般0.5mm大小無菌鞘質硬黑色;而波氏足腫菌顆粒1mm大有菌鞘質軟黃白色;馬杜拉放線菌顆粒一般大於0.5mm質軟有菌鞘黃白色;而巴西奴卡氏菌顆粒0.5mm大可有菌鞘質軟色白;只有白利梯足腫菌顆粒為紅色上述致病菌除伊氏放線菌外都存在於土壤也是植物的致病菌人因工作或生活接觸這些致病菌通過破損的皮膚而引起感染與其他同類真菌病一樣傳染途徑通過皮膚者損害常為局限性

治療:足菌腫的治療方法

真菌性足菌腫應採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而放線菌性足菌腫則用抗細菌藥後者療效好預後佳而前者則否除藥物外手術切除X線照射可作為輔助治療防止皮膚外傷避免感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預防和保證治癒的重要措施。

真菌感染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參考資源

1 .健康生活:http://jbk.39.net/keshi/crk/cause/53e66.html

2 . 健康疾病大全:http://jb.qm120.com/jb/2436.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