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澎

趙洪澎

憑藉自己一雙普通眼睛的觀察和30年觀天象積累的經驗預報地震的土專家。

基本信息

成功預測

趙洪澎 趙洪澎

3月28日,山西原平市發生4.2級地震。記者獲悉,就在26日,57歲的農民趙洪澎,曾對此次地震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而在去年5月10日,他也曾預言:兩天后國內將發生較大地震。這位創造了地震預報奇蹟的土專家,沒有任何儀器,所憑僅是一雙肉眼和30年觀天象積累的經驗。3月28日19時11分,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發生4.2級地震。震後記者獲悉,就在26日,山西省汾西縣57歲的農民趙洪澎,曾對此次地震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並及時向相關部門作了匯報。而在2008年5月10日,他也曾向本村人預言:兩天后國內將發生較大地震,方位未知。

更為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創造了地震預報奇蹟的土專家,僅讀過幾年國小,沒有任何儀器,所憑僅是一雙肉眼和30年觀天象積累的經驗。

相關軼事

一個人的奇蹟

3月22日清晨,當城裡的大多數市民還在熟睡中,汾西縣僧念鎮趙莊山村57歲的趙洪澎已經經歷了20多公里的步行和3個多小時的火車旅行,出現在省城街頭。隨身的旅行包里,是一袋烤乾的饅頭片和厚厚一摞資料與證書。30年土法觀天象,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旅行。而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正是為了給自己摸索了30年的“肉眼觀天技術”尋找用武之地。

周日的省城街頭車水馬龍。趙洪澎雙手攏進袖筒站在街邊,靜靜地看著面前經過的車流人流,短短的褲管和軍綠色解放鞋,使人行道上的他看上去分外顯眼。為了破解風雲雨雪雷電等令人類無奈的大自然之謎,從1978年至今,從26歲到57歲,幾乎每個凌晨和黃昏,趙洪澎都要爬上離家0.5公里遠的山上去看天。如果不是前來省城,這個時候,他應該已從村外的山上觀天象返回家中,在自己用原子筆繪製的表格里,添上一行諸如“晴天,西北紅花朵雲”之類的觀測結果。

趙莊山村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小山村,全村300來口人,多數在外打工,常住在家的只有30來人,多數都已上了年歲。67歲的趙安慶曾擔任該村村支書10年時間,電話中他告訴記者,趙洪澎家庭十分貧困且沒多少文化,但他對天氣預測的痴迷和鑽研,少有人能比。早在20多年前,趙洪澎便開始向村里人透露自己對天氣情況的預測結果,起初人們對他的說法將信將疑——氣象部門有專家有儀器有資料,你靠一雙肉眼就能預測?!然而隨著他的預言一次次被證實,幾年後,他漸漸成了全村人的義務氣象顧問。播種、收穫、紅白喜事甚至離家外出前,大家都習慣找他打聽一下天氣情況。村民們說,趙洪澎的天氣預測準確率高達百分之八九十。

村民向記者講述了幾件趙洪澎肉眼預測天氣的奇事:記不清是在本世紀初的哪一年,栽種紅薯的季節里,趙洪澎提醒大家:今年天大旱,要給紅薯地澆水。聽者將信將疑:剛種下的紅薯澆的哪門子水?!於是趙洪澎私下裡拿自家的三塊紅薯地做起了實驗。兩塊地依自己的判斷澆了水,一塊地按照以往的習慣沒澆。不久,全村的紅薯苗幾乎全部旱死,惟有他那兩塊地的紅薯苗長勢喜人。

去年冬小麥播種前,趙洪澎建議村民推遲下種,否則麥苗有旱死的可能。不久後他們發現,早種的小麥長到半尺高時由於地下水分被過早吸乾而死掉了,而有幾戶村民聽了他的,推遲下種,麥苗剛剛露出地面,長得正好。

村里人徹底信服趙洪澎,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幾位村民向記者證實,去年5月10日,趙洪澎一早跑到老支書趙安慶家,小心翼翼地說:“後天怕有大地震哩,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趙安慶謹慎地叮囑他:“不敢胡說。”3月22日的採訪中,他遺憾地告訴記者,由於當時村里接連數日停電,與手機捆綁的固定電話無法正常使用,導致他未能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這一預測。5月13日村里恢復供電,村民們從電視中了解到一天前發生的汶川地震慘狀後,對他頗有怨言。去年6月15日,把50畝小麥收割完畢堆放在家裡,趙洪澎便直奔省城。在省城一家小旅館住了5天,其間他根據自己肉眼觀測的結果,向省地震局報告了6次地震,其中5次得到證實。2008年11月,趙洪澎接到汾西縣地震局頒發的“防震減災巨觀觀測聯絡員”聘書。

一個人的執拗

趙洪澎1952年出生在汾西縣一個教師之家,1957年其父蒙冤返鄉,趙洪澎受此牽連,國小未讀完便回家務農。1978年,26歲的趙洪澎為了改變家境貧寒的狀況,請來師傅做起燒磚生意。當年秋天,他花整整3個月的時間,一塊塊扣出了3萬塊磚坯,尚未進窯,一場突然而至的大雨讓磚坯癱軟、倒塌,變成一攤泥土。大雨停下,他打起精神重新再扣,未等扣完,又一場大雨讓他欲哭無淚……秋雨的干擾下,他的第一窯磚燒成時,竟已是次年。

這批磚出窯的次日,趙洪澎的妻子因產後風離開人世。把僅有一個月大的小女兒送給他人,傷心欲絕的趙洪澎背起行李離開家鄉,拜師學習燒磚手藝。日復一日,他一邊忍著心傷對爐添火,一邊在心底默默質問:命運為何對自己如此不公。這樣的質問,後來演變作對“老天”的好奇。天空為什麼會有晴有陰?天上為什麼會有雲朵?為什麼會颳風、會下雨雪?這一年,他開始試著用自己一雙肉眼觀察天象,以繪畫形式記錄下一天天的天氣變化,從中尋找規律——治天不可能,但是如果能提前知道天氣變化,做些預防也好啊!

最初幾年,趙洪澎除觀察天象外,還抽空前往運城等地,走訪當地老農,收集民間氣象諺語,並根據前人對雲、霧、雷、風、雨、旱、澇等的說法,總結出一些氣象規律,編成小冊子印發給大家。1985年,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的趙洪澎被推選為汾西縣第五屆政協委員會委員。上世紀90年代初,趙洪澎離開磚窯返家務農。農閒季節,他將自己外出觀察天象、收集氣象諺語的範圍,擴大到了山東、安徽、四川和北京等地。

因為貧窮,趙洪澎漸漸摸索出一套省錢出門的“好辦法”。他曾經不止一次冒險攀扒貨運列車,列車中途停下時,他從自己的提包里捧一把核桃遞給司機,再小心翼翼地賠笑報上自己的“添煤”特長,之後的旅途,他便成了車上的臨時鍋爐工。每到一地,他必先找一家最便宜的旅店住下,每晚20元,是他能接受的價格上限。次日一早,他便走上街頭,為旅店拉客人。運氣好時,當晚起,旅店便不再向他收房錢了。出門在外,他習慣以提包里烤乾的饅頭片充飢,偶爾下館子吃碗麵改善生活,則是用從家帶來的花椒結賬。

這樣的外出堅持了多年,趙洪澎手提包里的內容沒有大的改變,一堆自己蒸熟烤乾的饅頭片、幾把急時可當錢使的核桃、一副用細繩替代鏡腿工作的老花鏡,以及厚厚一摞由趙莊山村委會、僧念鎮政府、汾西縣氣象局甚至趙莊山村全體黨員為其開具的介紹信或證明信。

1999年3月5日,汾西縣氣象局向省氣象台出具介紹信:我縣僧念鎮村民趙洪澎熱衷天氣預測方面的研究,現本人想得到有關專家的指導,論證個人積累的實踐經驗,請予聯繫。

2002年正月,趙莊山村村委會開具證明:茲有我村趙洪澎,現年50歲,住家務農,經濟條件差,文化水平低。他憑肉眼觀測天氣已有20多年,不出正月可知一年的天氣降雨。此外他還有一項關於地震的發現,望貴處領導給予大力支持。

善良樸實的趙莊山村村民,也紛紛拿起筆,用稚拙的字型,為他們的土專家寫下一份份證明信:

他(趙洪澎)對此事信心堅定,有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懇請各級領導給予大力幫助,懇請廣大科研人員將疏漏之處及時反饋給他本人,以便完善他的觀天技術。

2003年10月30日,趙莊山村全部6名黨員集體簽字蓋章為趙洪澎證明:這幾年他的觀測,與過後的天氣非常吻合,對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都起到了指導作用……

一頁頁介紹信和證明信中,趙洪澎的年齡一年年在增長,接收單位也從省級氣象、地震部門漸漸發展至國家氣象總局、國家地震局……各式各樣的紙張上,各式各樣的字型和內容,記錄下這位貧窮的山區農民多年來四處討教的艱難足跡。

2005年9月,趙洪澎口述,他人代筆的論文《二十年勵志終不悔,天有風雲我獨明》獲臨汾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壇優秀論文獎。這也是他自學肉眼觀天象20多年來,惟一得到認可的“學術作品”。

一個人的企盼

隨身攜帶的一個軟皮本,密密麻麻記著趙洪澎多年來收集到的氣象古諺:八月十五雲蓋月,大年初一下大雪;八月初一下,來年掛犁耙……畫著他觀測到的太陽、雲朵形態,以及預測得到驗證後的喜悅:多年來我經過觀察實踐對照,知道我處今年夏季豐收,秋糧有種無收,現在果然如此。夏收時我對我村的人說,早收不爛,遲收長芽;伏前耕地好,伏後耕不動,也是如此。當地百姓也說準確。所以我想為人民做點貢獻,希望各級政府支持我……

三晉都市報:你認為自己的肉眼觀天技術有科學性嗎?

趙洪澎:肯定有。我沒有文化,但是我知道,天體運動是有周期性的,因此天氣變化一定也是有規律的。

歷史上很早就有古人觀天象安排農時的記載,2004年襄汾縣陶寺鎮發現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古代氣象觀象台,我專門跑去看過。從遺址現場看,古人採用的方法和我的基本上是一樣的。

三晉都市報:聽說你對一些民諺有自己十分獨特的理解,並將其運用到了天象觀測的實踐中。

趙洪澎:古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認為這句話不光說人,自然界也是一樣。再比如,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從這句話得到啟發,用於觀測天象。現在每年不出正月十五,我便做出一年的天氣預測,大致不差。

三晉都市報:之前你曾到一些專業氣象和地震部門推介自己的技術成果,他們如何評價?

趙洪澎:他們都是先要論文,我自己寫不了,找人寫了一點,他們說看不懂。但是去年以來,省地震局預報處多次肯定了我的預測,也給我提供了一些地震目錄,鼓勵我繼續研究下去。

三晉都市報: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你對自己這項技術的未來有信心嗎?

趙洪澎:有信心。我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相關知識和資料也很少。下一步,我希望在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幫助下,對地震方位的預測做進一步研究。因為這項技術不夠成熟,沒辦法把它介紹出去投入使用,我急得在家哭哩。我對我們村的人說,就是賣牛,我也要把這項研究搞下去。有生之年,我只想為社會辦一點實事,用我掌握的技術,儘量把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

相關評論

後記:

因為牽掛家中的四頭牛,接受採訪的當天下午,趙洪澎匆匆踏上了返家的行程。

3月26日,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證實,雖然目前尚無法對趙洪澎“震前感知”的原理做出科學解析,但其對國內外較大震級地震的時間和級別,3天內預測準確度的確較高。遺憾的是,由於他的預測結果缺乏對未來地震方位的判斷,使得這些預測的實用價值大打折扣。儘管如此,從去年6月至今,預報處對趙洪澎的地震預測一直持認真對待和鼓勵扶持的態度。去年8月四川青川地震前,該處接到趙洪澎的電話報告後,便將他提供的信息及時上報國家地震部門,作為參考。

該負責人還表示,地震預測目前仍是一個世界性科學難題,全世界都在努力探索地震預測的有效途徑。目前國際國內普遍採用的方法,是通過對地磁、地電、地下水位、水化學成分等進行監測,研究它們與地震三要素之間的關係來進行地震預測,並已在中長期預報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我國地震部門首次推行“開門搞預測”,目前,國內民間人士和科研機構參與地震預測者可謂數量眾多,良莠互現。無論採用何種形式,民間地震預測,均應在遵守相關法律的前提下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