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欲樵

趙欲樵

趙欲樵,原名余德章,1908年生,四川合江人。1929年參加革命工作,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二分區後勤處政委,第二野戰軍20旅政治部主任、一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隨營學校政委。建國後,歷任畢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貴州省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組織部部長,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委候補書記,四川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等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9月逝世。

人物簡介

趙欲樵(1908—1990),原名余德章,四川省合江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工作,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文化。曾任中共畢節地委第一任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貴州省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組織部部長、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委候補書記,四川農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四川省文教組顧問、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共八大代表。

生平簡歷

1926年進入劉伯承任校長的川南瀘縣軍政幹校學習。1929年至1930年,在貴州省赤水縣縣立國小任教期間,與當地中共黨員聯繫密切,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在中共瀘縣中心縣委及特派員李亞群領導下,1935年在家鄉組織武裝起義,積極配合中央紅軍在川黔邊境開展革命活動,任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奔赴延安,先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及分校分隊長、指導員、組織股長、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二分區後勤處政委。1945年9月後,歷任第二野戰軍一縱隊二十旅政治部主任、一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和隨營學校政治委員等職。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貴州時,從二野五兵團十六軍轉到地方工作。在進軍途中,於湖南省邵陽市受命組建中共貴州省畢節地方委員會,任書記兼畢節軍分區政治委員。12月初到達畢節,宣布中共畢節地委成立,並開展工作。畢節解放初,解放軍主力部隊入川參加解放成都的戰役,僅有少量兵員臨時組成兩個連,保衛黨政軍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為發動民眾,欲樵在畢節縣城親自召開民眾大會,宣傳共產黨、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的方針、政策,講解全國解放的大好形勢和當時畢節的中心任務,發動民眾積極向共產黨、人民政府反映情況,協助工作。1950年2、3月份,國民黨起義部隊中的反共分子勾結土匪、惡霸地主,發動武裝叛亂,攻打鄉、區、縣人民政府,殺害解放軍代表和區、鄉幹部。在敵情十分嚴重時刻,臨危不懼,部署畢節、大定(大方)、黔西三縣黨、政、軍幹部、戰士堅守陣地;金沙、織金、納雍、水城、威寧、赫章六縣暫時撤離,分別到黔、大、畢三縣參加剿匪。欲樵兼管黨的統一戰線工作,針對畢節地區是多民族雜居地方,工作疏忽將影響民族團結等情況,對國民黨軍隊起義將領劉鶴鳴堅持團結教育,安排擔任畢節地區支前委員會主任、畢節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使其在剿匪中發揮作用。彝族土司楊伯瑤系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在雲、貴、川三省彝族中有號召力,欲樵與楊促膝談心,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楊決心跟共產黨走,被推薦到省擔任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員。威寧縣苗族高級知識分子張超倫,在欲樵耐心啟發下,擁護共產黨的主張,被推薦到省擔任衛生廳廳長、省政府委員,後來任省政協副主席。通過對這些人的安排,團結了各階層、各民族民眾。1950年4月,欲樵調省,歷任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省民政廳副廳長兼省政府黨組成員、省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秘書長、省委省政府直屬機關黨委書記、省人事廳廳長、省委組織部部長兼省委黨校校長、省委紀委書記。1955年1月任中共貴州省委常委,1956年12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60年4月任省委候補書記。1965年5月後調四川省,先後任四川農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四川省文教組顧問、四川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中共八大代表。

逝世信息

1990年9月,欲樵病逝於成都,終年82歲。生前立下遺囑,要求治喪力求節約、迅速,不發訃告,不登報,不開追悼會,不通知外地工作的子女及親友前來奔喪,不留骨灰盒,將骨灰撒在灌縣灌區水中,平生積蓄的8000餘元全部交作黨費,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廣胸懷和高尚品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