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騄

趙啟騄

趙啟騄(1894--1964),中華民國中將,又名啟陸,字次驊,江蘇丹徒人,生於1894年2月12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科畢業。192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3師少將參謀長,1927年9月任第9軍參謀長,1929年3月任第1軍2師參謀長,1931年5月任警衛軍少將參謀長,12月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33年10月離職經商,1937年2月任西安行營中將參謀長,1936年3月任陸軍少將,1937年8月任陸軍中將,1938年1月任隴海鐵路局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43年赴重慶閒居,1946年6月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8年冬由上海赴西安定居,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並向人民政府公安局登記,上繳槍枝;後任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6月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趙啟騄(1894—1964),字次驊,大港鎮人。13歲被趙蓉曾先生納為弟子,師生情同父子。16歲考入南京陸師學堂,是年參加同盟會;繼入武漢第二陸軍預備學校及保定軍官學校深造,與葉挺友善。畢業後不願在北洋軍隊工作,去廣州尋找葉挺,經介紹任大元帥府參謀,後調黃埔某師任參謀長,與吳玉章、周恩來、葉劍英等來往甚密。

熊克武任四川討賊軍總司令時,在劉伯承部任參謀長。熊失敗後,隨劉至上海賦閒。劉離滬時,曾電約趙同行,趙因事誤時,從此失去聯繫。

民國15年(1926),顧祝同任粵軍第三師師長,委趙(趙與顧是陸師學堂同學,又是兒女親家)為師參謀長,參加北伐。民國20年12月,顧祝同任江蘇省政府主席,任趙為民政廳長。

“一二·八”事變後,曾與黃炎培等倡組江蘇省各縣救國自衛委員會,遭蔣介石嫉恨。後趙在鎮江開辦醬園、藥店;在上海設協成、協記商號,經營證券交易;在大港辦崇曾國小併兼任校長。西安事變後,顧祝同任西北行營主任,聘趙任參謀長。在此期間,與中共駐西安機構接觸較多,因與劉伯承有舊,對中共方面多有協助,為蔣介石發覺,革其職而終未再用。

抗戰初閒居西安,因生活困難去四川與友人在墊江創辦農場。抗戰勝利後回上海,讀書自遣。

淮海戰役時,與李明揚計畫迎接劉伯承渡江未遂。民國37年冬,藉口去西安為母安葬未回。

西安解放前夕,拒絕趙龍文等人要他同往台灣的勸說。

解放後,劉伯承邀其去京或入川,又因病未能如約。1963年,將其在鎮江的房地產(原為英國領事館)、碑帖、圖書全部贈送給鎮江市博物館。

歷任全國政協第二、第三屆委員,1964年6月17日病逝於北京,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人民日報》為之發訃告,蔣光鼐、劉伯承、朱蘊山、李維漢、李明揚、李覺、季方、邵力子、徐冰、章士釗、梅龔彬、楚溪奮為治喪委員會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