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冬[學生]

趙冬冬[學生]
趙冬冬[學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冬冬是西北政法大學的一名畢業生,是網上發帖披露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簽訂了就業協定的網友“醬里合醬”。

事情起因

趙東東---被就業趙東東---被就業

2009年7月25日西北政法大學在官網首頁發布了《關於我校畢業生趙冬冬同學“被就業”一事的說明》,這是目前該校首次就“被就業”一事做出公開回應。趙冬冬就是網上發帖披露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簽訂了就業協定的網友“醬里合醬”。 《說明》稱,事情起因是趙冬冬自己想把戶口和人事關係落到西安,不想被打回原籍,向輔導員諮詢後,輔導員認為只有辦理人事代理。隨後“輔導員老師與某人事代理部門取得聯繫,並幫助找到一家就業單位,趙冬冬同學委託本班同學劉某在人事代理框架下與這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協定。問題在於輔導員未對這家就業單位進行認真審查,後來發現這家單位沒有註冊。 ” 學校認為,“輔導員老師幫助就業困難學生的動機是好的,但工作不嚴謹,做法是嚴重錯誤的。 ”學校決定:“輔導員老師做出深刻檢查,校內通報批評,調離輔導員崗位。 ” 事情發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他認為關注的對象被偏離了。原本他是看了 “陝西高校畢業生簽約率達80%”的報導有感,但在學校被曝光後,“我一直擔憂的結局還是出現了”。 “對學校只有歉意。 ”“我相信人們心裡清楚,某某學校只是成百上千的那種學校之一。 ” “在此,我只想說,如果學校有苦衷,請站在學生一邊,把苦水倒一倒,因為我一直深信學校也是有無奈的一面。”同時,他也提到,學校採取了一些方法,力圖讓此事成為“孤例”:“採取各種措施孤立我,讓我的事件成為孤本,這樣一來,學校就可以說我的情況是個別了。 ” 他說自己至今並沒有受到傷害。

發展過程

替趙冬冬在協定上籤下姓名的人到底是誰? 根據趙冬冬提供的電話號碼,記者與他的同學李明(化名)取得了聯繫。李明承認,簽協定時,因為趙冬冬不在學校,所以他在徵得趙冬冬同意後代簽了協定。 李明說,畢業前夕,輔導員問他想不想把人事關係和戶口留在西安。考慮到今後的發展,來自陝西南部某縣的他給予了肯定的答覆。於是,輔導員就把3份協定書交給他填寫,他在填好“畢業生情況及意見”一欄後,還交了130元的人才中心檔案託管費。 李明說,“我填表時,協定書上沒有公司和人事局的公章。輔導員說,只要我們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填好,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後來我們取回協定時,所有公章都蓋好了。那家就業單位與我沒見過面。” 趙冬冬的協定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李明代簽的。“這么說,你早先是知道簽假協定的事了?”記者問。 “應該是默認了吧。”李明回答。 趙冬冬也說,他曾接到過問他是否想留西安的電話,他說“嗯”。至於當時是誰打的電話,趙冬冬表示,已經記不清楚。 記者問他為什麼當初簽協定時沒有拒絕,離校之後卻發帖曝光,他回答說:“我個人不知道要簽假協定,只知道要交錢。而且,我曝光質疑的是被假協定抬高的就業率。”他反問記者,“不知情被就業和自願被就業有區別嗎?”
2009年7月24日,校學生處處長李玉朝、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趙冬冬畢業前所在學院)黨委副書記程亞冰、輔導員黨振峰等,畢業生簽訂就業協定的程式是:學校先把就業協定書發放到學生手中,然後由學生去落實就業單位,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兩方簽字蓋章後,院(系、所)和學校畢業生就業部門最後簽字蓋章,“我們經過比對筆跡,確認趙冬冬的就業協定書是由他的同學李明代簽的。他們還交了託管費,怎么可能不知情?” “即使趙冬冬知情,就業協定這么重要的文檔,同學能代簽嗎?如果是委託,不需要出具委託書嗎?” “李明代簽了字,那么,用人單位是誰去聯繫的?公章由誰去蓋的?是李明,是趙冬冬本人,還是另有其人,或者就是學校代辦的?”

處理結果

2009年7月23日晚,已在西安開始工作試用的趙冬冬。 “我平時很愛上網,屬於那種喜歡在網上寫一些東西、發發牢騷的人。”趙冬冬這樣解釋他當初發帖的初衷,“此事一度發展為我和學校之間的對立,對此我深表遺憾。從開始到現在,我都沒有主動公開過個人和學校的信息。” 7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學在其校園網首頁貼出“關於我校畢業生趙冬冬同學‘被就業’一事的說明”,認定趙冬冬的就業協定是其為了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委託同學代簽並辦理了人事代理。

趙冬冬所在學院輔導員未盡到認真審查義務,未發現其所簽單位沒有註冊。因此學校決定對輔導員做出嚴肅處理:令其深刻檢查,同時校內通報批評並調離輔導員崗位。 學校在出具的聲明中這樣解釋:“按照有關檔案規定,學生畢業時仍未落實就業單位的,應派回生源地人事部門,但趙冬冬為了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市,曾在輔導員老師處進行過諮詢,輔導員老師詳細解釋了有關政策規定,認為只有辦理人事代理方可實現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市的目的。隨後,輔導員老師與某人事代理部門取得聯繫,並幫助找到一家就業單位,趙冬冬委託本班同學在人事代理框架下與這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協定。”

社會表態

“近幾年,常有人才中心與學校主動聯繫,為畢業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務。學生們還會比較各家人才中心的收費情況,然後進行選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北政法大學老師介紹說,“西安的落戶政策比較寬鬆,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只要在西安城區與用人單位簽訂了聘用協定或勞動契約的都能落戶。所以,那些希望落戶西安,但又暫時沒有找到就業單位的外地生源畢業生,就先與人才中心簽訂協定,單位由人才中心負責安排。反正學生也不會真的去報到,那些單位到底叫什麼,是什麼情況,也就沒人關心。” 程亞冰說,趙冬冬所在班級40餘名學生中,共有4人屬在西安“人事掛靠”。 但記者通過查閱這個班級全部學生的就業協定,發現用人單位為私營企業,同時蓋有西安市各區人事局“幹部調配專用章”的有將近10人。其中誰是確已就業進行“人事代理”的,誰是如趙冬冬類型“人事代理”的,記者無從辨別。

對此,一位西安市民表示,這類事情早就不新鮮了,他自己就曾給幾個人辦過類似的假協定,“也是朋友拜託,孩子想留西安,我就去找了幾家‘皮包公司’,替他們蓋好章,就辦成了。”在他看來,學校按照學生的意願,“幫助”他們落戶,無可指責。 對於學校來說,這類假協定也提升了學校的就業率。但西北政法大學就業辦老師李君說,“我們讓學生實現人事掛靠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平台。這與抬不抬高就業率沒有關係。” 他說,“前幾年,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需要向社會公布。學校間還要進行排名,現在只需向主管部門報告,不用向社會公布,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抬高就業率做出這種造假行為。” 針對社會上關於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質疑,李君建議,“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不應以簽不簽訂就業協定為依據,而應統計實實在在的就業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