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年

在人們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仍然是春節。 越南語 tet”,叫沖年、沖喜。

越南農曆新年(越南語:Nônglịchtânniên)亦稱春節(越南語:xuânTết),現代越南語稱節元旦(TếtNguyênĐán)節越南(TếtViệtNam)。2013年為農曆癸巳年(越南語:QuýTỵ)。在人們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仍然是春節。迄今越南仍是一個農民占大多數的國家。按照傳統的說法,春節的本意在於讓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勞作之後,能有一段閒暇和寬鬆的時間同親朋好友歡聚,享受一下豐收的喜悅,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

節日習俗

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預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預備年貨。從“肥肉醃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么好,這醃製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儘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么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裡,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醃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習俗

1、過節吃粽子。用芭蕉葉包的四方形大粽子,一般是黃豆豬肉餡兒,很好吃。這個和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不一樣,但在廣西有一樣的風俗,過年也吃此類粽子。
2、過年買株桃花、金桔放家裡。這點在中國廣東也有類似的,但中國其他地區就少了,畢竟天冷,花啊桔的還沒開呢。
3、越南春節有個習俗叫“xongtet”,叫沖年、沖喜。就是在初一凌晨後,看誰是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據說這個人將影響自己家庭新的一年的運勢。所以有些重視的家庭會先去問一下風水算命先生,看看什麼屬相的人今年到自己家沖年最吉利,再和其人提前約定。
4、越南也是臘月二十三送灶,不過初五沒有迎財神的風俗。有“元宵節”這個詞,但已經沒有這個風俗了。
5、乾支計年在越南依然使用,比如越南人多數都知道今年是辛卯年。[2]
假日政策
假期是正月首3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