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鄉

赤石鄉

赤石鄉,宜章縣轄鄉,位於縣境東北部,下轄14個村委會。該地依靠地理優勢,將形成國內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橋,必將為這裡帶來一道新的風景線,也為赤石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這裡有水電站、銻礦、煤礦和高嶺土礦,人民生活水平富足。

基本信息

赤石特大橋效果圖1赤石特大橋效果圖1

湖南省宜章縣赤石鄉

宜章縣轄鄉。1949年屬赤石鄉,1950年設赤石區,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改鄉。海拔高度:271米。
位於縣境東北部,南與廣東接壤,距縣城27公里。面積66.3平方公里,人口1.7萬人。鄉政府駐三望坪。1803省道經此。
轄赤石、栗坪、曹田、白水、下漣、平光、下歐、廣江、白清、三合、五四、漁溪、塘背、長城嶺14個村委會和赤石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水電站、銻礦、煤礦和高嶺土礦。

發展機遇

宜章地處湖南南部,號稱湖南南大門。宜章縣域呈狹長,大部分土地與廣東省接壤,赤石也不例外。這天然的地理優越。如今大好機遇又來臨了,成夏高速又過路赤石。這可不是普通的過路,這次過路將形成一座特大橋——赤石特大橋!居國內第一,居世界前列(第三)。這必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也為赤石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大橋尚未建成,不過效果圖已經出來了。(如圖)

赤石特大橋效果圖2赤石特大橋效果圖2
赤石地理

赤石境內著名的山峰名稱:九指嶺。關於山名的具體來歷已難以考究,但從遠處望向山脈,數座山峰起伏跌錯,其中九座山脈別具一格。在九指嶺其中一座人們路過的山腰上有一座供過往行人休息的石頭砌成的房屋(用我們那得土話喊做:déi zǐ 這裡只給大致發音的音標吧)。在此房屋之前原本有一棵大樹在整個九指嶺獨樹一幟,不過在前面幾年被雷電給劈了。當然,聽老人家講,原來九指嶺那可是滿山大樹,野獸(譬如野豬)經常出沒,後來在大煉鋼鐵那時把全部數砍走了。

歷史傳說

前面說到一棵大樹,在這個大樹下有塊石頭,石頭上有個“大腳印”,傳說這個“大腳印”是呂洞賓留下的。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九子嶺這樣的險峻之山,是必定有神仙故事的。赤石傳說《美女梳妝》,相傳原來有個放牛娃,在九子嶺上放牛,發現牛群特別喜歡到山下一個叫三望平的地方吃草,那個地方的草也長得特別茂盛。放牛娃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早上,當他來到九子嶺上放牛時,突然看到一位仙姑在山望平處梳頭。驚奇的放牛娃馬上把放牛時用的牛鞭插在地上,回到村里叫人。等他把村里人喊齊走到山望平,三望平的仙女已不見了,他插在地上的牛鞭也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赤石人知道,三望平這個地方不簡單哩。今年春節過後,鄉政府砌的現代化辦公樓就矗立在這裡,為這番傳說中的寶地增色不少。
荒野大澤,必產龍蛇。九子嶺下也出了個有名有姓的奇人,名叫肖太乙,專門從事堪輿之術。據說有次呂洞賓為了考驗他,特意約他到郴州蘇仙橋上約會。等肖太乙趕到蘇仙橋上時,左看右看沒有看到呂洞賓。橋上只有一個老頭子在嘴對嘴的親一個小孩。肖太乙立刻頓悟,此人就是呂洞賓,兩口相交謂之呂嘛。呂洞賓被他識破後,當場表揚他“眼睛了得”。從此,肖太乙的堪輿之術造詣更加深厚。教育狀況

赤石目前含有國小、中學、高中。也加上幾個私人承辦的幼稚園算是啟蒙教育吧。看宜章地圖我們可大致了解,宜章縣域狹長,呈西南—東北走向,縣城約莫坐落中央,所以我們喜歡把宜章分為上鄉片和下鄉片。赤石位於宜章的上鄉片,在整個上鄉片只有一所市縣級中學——宜章七中。之前赤石也有鄉中學,後來為了集中教育資源,恰巧原赤石中學與宜章七中毗鄰,遂後來兩校合併名稱還是宜章七中。

浙江省雲和縣赤石鄉

赤石鄉,位於浙江雲和縣城西北。鄉政府駐黃崗村,距雲和縣城12公里,海拔300米,處緊水灘電站庫區腹地,西與龍泉交界,北和松陽毗鄰,省道麗浦線穿境而過。總面積124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
2001年末,全鄉1687戶,總人口60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人。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03萬元,比上年增長24.33%;財政收入87.3萬元,比上年增長3.47%;農民人均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加120元,增長6.48%。
耕地面積3358畝。糧食播種面積4580畝,畝產212公斤,糧食總產量973噸。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86%。
全鄉有企業126家,其中工業企業64家,就業人數917人。主要是生產木製玩具。完成工業產值4315萬元,比上年增長30.75%,完成工業稅收81萬元,技改投入235萬元。
有國小2所,16個教學班,教師47名,學生477名。
計畫生育率98.18%,節育率95.55%,晚婚率65.63%,人口出生率為3.28‰。基本概況

赤石鄉,位於雲和縣城西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緊水灘鎮、雲和鎮接壤,南靠崇頭鎮、黃源鄉,西鄰龍泉市,北與松陽縣接壤,總面積124平方公里,境內水域面積1.5萬畝,耕地面積3082畝,林地面積16.5萬畝,其中列入國家級和省級生態公益林9.1萬畝。
鄉人民政府駐地赤石村(土名為黃崗村),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1656戶,總人口5784人;赤石鄉是移民大鄉,現有移民1365人,其中後靠移民802人,跨庫移民563人,占總人口的23.6%。1992年“撒、擴、並”時與庫北鄉合併成一個鄉, 1995年設立庫北管理處。

近幾年來,赤石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縣委“產業升級、城市提升、城鄉統籌”三大戰略任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鄉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09年,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01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370萬元,農業產值26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63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2萬元,其中鄉為業主899萬元,鄉配合963萬元。
赤石鄉是雲和木製玩具的發源地,素有“木製玩具第一鄉”之稱。從70年代初開始玩具生產、成立首個鄉鎮木製玩具企業-赤石鄉玩具廠,歷史悠久,先後培養了三代木制玩具人,玩具大王何尚清、何玉林、練巧忠、馬達偉均出自這裡,被譽為“雲和木製玩具城”的搖籃。由於縣委縣政府實施“小縣大城”戰略,產業、人口向縣城聚集,規模較大、有較強實力的玩具企業紛紛遷入縣城工業園區,迅速發展壯大。據統計,全鄉約有20餘家木製玩具企業遷入園區,目前現有赤石籍玩具企業44家,其中有8個玩具加工點,固定資產達到9803萬元,從業人員1500餘人,總產值達2.1667億元,上交國家稅款達到1228.8萬元。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加大了項目建設力度,通過眾多的基礎項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農民生產環境得到了最佳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全鄉經濟社會處於飛速發展階段。承建了一大批縣重點工程,完成麗龍高速公路雲和段赤石鄉境內的政策處理工作、全縣一流的交通碼頭――赤石南北交通碼頭建設,推進了雲和湖旅遊開發工程建設等;建設了新林村、臨海洋村、陰岩至麗浦線、建源至店子、庫北至南洞等康莊公路,目前全鄉14個行政村,已有12個村通準四級以上公路;建設了張源頭村、新林村、臨海洋村、新嶺、火吉坳、麻垟、陰岩等7個下山脫貧新村,投資額達到3000餘萬元;完成了陰岩村南洞村等三個建設用地復墾和土地開發項目,總投資達到1584萬元。
赤石鄉地理環境特殊,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境內有美麗的人工湖(雲和湖),湖內島嶼星羅棋布,其中有開心島、洋田灣、夏洞天、龍巖洞等優秀景點,湖光山色,風景怡人,具有優良旅遊生態資源。自2000年開發投資以來,雲和湖旅遊度假區赤石景區項目規劃面積達到25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由杭州宋城集團投資。景區規劃布局結構為“一心、三核、五區”,即形成雲和湖為中心的酒店服務、綜合娛樂、體育公園三核,按地理位置區劃為濱水度假區、賓館服務區、山地賽車區、運動公園綜合服務區。現有農家樂9家,年接待遊客10餘萬人。全鄉上下齊心協力,營造旅遊大開發氛圍,大力推進休閒農家樂產業發展。屆時,赤石鄉將成為名滿浙西南的一大旅遊勝地。
今後一個時期,赤石鄉將圍繞“小縣大城”核心戰略的要求,緊緊抓住“旅遊強鄉”這條主線,按照“一大、二環、三配套、四和諧”的工作思路,建設生態文明示範鄉。“一大”是指大旅遊概念;“二環”是指環雲和湖生態產業帶和鄉政府服務環雲和湖生態產業帶綜合功能進一步增強;“三配套”是指圍繞發展旅遊經濟、服務旅遊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醫療文化設施建設等三大配套工程建設;“四和諧”是指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經濟的和諧、人與政治的和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