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孤蔥

赤水孤蔥,又叫赤水大蔥、華縣大蔥,因形似鞭桿,故亦有“鞭桿蔥”之稱。 《禮記》上有“春用蔥”、“脂用蔥”。 《禮記》上說:“凡膾,春用蔥,秋用芥”或“脂用蔥,膏用韭”。

赤水孤蔥
赤水孤蔥,又叫赤水大蔥、華縣大蔥,因形似鞭桿,故亦有“鞭桿蔥”之稱。赤水孤蔥,產於陝西省華縣赤水鎮,為獨棵大蔥品種,故名。
赤水孤蔥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00餘年。早在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華州初志》就記載:“華州河山之隘,古稱沃野,……。蔬則宜蔥、宜韭…”。它蔥身高大,蔥白粗長,肉質脆嫩,甜而辣少,味濃而香,品質佳,耐貯藏。清代《華縣誌》也有記載,說它以“粗莖、白長、絲細、質脆、甜辣而不嘔”。1947年《重修華縣誌》又記述:“李托、會東坊之蔥、漲村(今江村)尤高大……”。因有“一家炒蔥十家香”和“蒸包作餡不塌底,炒食蔥花水上漂”等特點而聞名中外,是陝西蔬菜名產之一,為上好的烹調佐料。目前,種植面積已達2萬餘畝,年產量約1000萬公斤左右。除銷於本省、甘肅、山西、內蒙古、青海、河北、北京等省市外,1978年以來,還曾出口朝鮮、港澳地區等。
赤水孤蔥,其品種中除農家良種孤蔥外,尚有“二苯”和“雜優”兩個類型。根據生產季節不同,又分早春羊角蔥、夏季逼蔥、早秋火蔥、冬季冬蔥等品種。所產孤蔥一般株高1米多,葉色綠,包莖密實,蔥白長,約50厘米左右,單株重380~580克,不易倒伏,不分櫱,二年生。冬蔥“驚蟄”育苗,“夏至”前後定植,“小雪”前後採收,畝產乾蔥約1500~2500公斤。夏蔥“白露”、“秋分”育苗,次年“小滿”後定植,“處暑”到“白露”期間採收,畝產青蔥2500~3500公斤。常與小麥套種。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菜農總結出一套栽培經驗,叫作“適時定植保全苗,分期培土保蔥白,增施糞肥保密度,擴壟密植保產量”。
赤水孤蔥,甜辣芳香,營養豐富。根據化驗分析,主要含有蛋白質、多種糖類、粗脂肪、維生素C和適量的鈣、磷、鐵,並含有胡蘿蔔素、硫化丙烯、蔥辣素、蘋果酸、有機酸、無機鹽等多種營養物質。生熟食均優,既可調味,又能入藥。蔥的食用季節,說法不一,各有千秋。《禮記》上有“春用蔥”、“脂用蔥”。古語曰:“春用蔥,夏用芥”,“正月食生蔥,令人面上起游風”,認為春天蔥有特別濃香氣味。但《食療本草》上卻說:“蔥宜冬月食”。
赤水孤蔥主產於陝西華縣赤水、高堂、金惠、大明、聖山、東趙、東陽等十多個鄉鎮,以赤水河谷出口處的江村、李托、會頭坊一帶較為集中,種植面積約1萬畝上下。赤水孤蔥產量高,品質優,性狀特殊,產地環境得天獨厚。產地位於秦嶺北麓,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3.4℃,年日照時數2220小時,尤以9、10月秋高氣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極適於蔥白生長與養分積累。年生長期長達203—207天;土壤系沙質黃土,質地疏鬆,土層深厚肥沃,結構良好,屬中性土,且含有硫元素;年平均降水量586.1毫米,水資源豐富,灌溉方便。管理上採取“深開溝,高培土”的方法,促發新葉及蔥白速長。同時,又有傳統經驗,耕作制度比較合理,多與棉、麥間套。
蔥屬百合科(Lilj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為香辛型蔬菜及重要調味晶。原產於亞洲西部和我國西北高原,至今我國西北各地還生長著許多野蔥(山蔥)。別名有芤、菜伯、和事草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蔥從囪。外直中空,有囪通之象也。芤者,草中有孔也,故字從孔,芤脈象之。蔥初生曰蔥針,葉曰蔥青,衣曰蔥袍,莖曰蔥白,葉中涕曰蔥苒。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
我國人民很早就認識蔥,早在3000年前,《山海經》上說:“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隨後,《管子》記載:“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u。據歷史學家考證,山戎在今冀東一帶。此外,在《爾雅》、《論語》、《神農本草經》、《呂氏春秋》、《禮記》、《食療本草》等古籍中,都有關於蔥的食用和療效的大量記載。成書於南北朝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還詳細地介紹了種蔥方法,在今天仍有著借鑑作用。
蔥是我國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它和姜、蒜、辣椒、胡椒合稱“五辣”。它既是蔬菜,又是很好的調味品。葷、素菜都少不了它,民間有“無蔥不炒菜”、“無蔥不成席”之謂。有它,可去腥除膻,,增加香味;沒它,就作不出美味佳肴。《清異錄》雲;因蔥“諸物皆宜”,可和羹眾之味,故有“菜伯”、“和事草”之美名。《禮記》上說:“凡膾,春用蔥,秋用芥”或“脂用蔥,膏用韭”。蔥比其它蔬菜化學成分複雜得多,它細胞里含有一種揮發性精油,叫蔥辣素,是一種植物殺菌素,是其它蔬菜所沒有的,是蔥的最大特性之一。
蔥還是良藥。蔥葉、白、根須、汁、花都可入藥。《名醫別錄》列為“中品”。《神農本草經》說:蔥“氣味辛、平,無毒,做湯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浮腫,能出汗”。《本草綱目》云:“生辛散,熟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性味辛平、甘溫,能治寒熱外感和肝中邪氣”。《藥品化義》記載:大蔥入藥,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蔥白具有發汗解表、通陽利尿、健胃驅蟲、殺菌解毒、霍亂轉筋、解肝中邪氣等功效。近來發現,蔥辣素還有軟化血管和降低血脂的功能。吃生蔥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夏季腸道傳染病。民間常用蔥白煎湯,治感冒;蔥須、生薑煎服,治耳鳴,傷寒頭痛。敷外傷,消腫止痛,散瘀。
蔥在古代是一種很貴重而神聖的物品,並將蔥作為“聰明”、“能幹”的代名詞,且有許多軼聞趣事。唐代,市民們在“立春”前後,習慣用蔥、姜、蒜、韭、芥做成“五辛菜”食用,以示辭舊迎新,驅除邪惡。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宋代理學家朱熹,某年春天,到女婿蔡沈家看女兒。因為年成不好,中午飯{艮簡單,只是一鍋蔥湯和半鍋麥飯。女兒和女婿很抱歉,朱子卻不以為然,隨口吟了一首詩:“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飲時”。隨即欣然而去。中世紀的歐洲,軍中將士用蔥作護身符放在胸口,以示可免敵人兵器殺傷;古埃及人死後用蔥作陪葬品;古羅馬人認為蔥可使士兵增加體力和勇氣,常吃蔥可打勝仗;古斯拉夫人上戰場時,在靴子裡裝三根蔥,認為可勇敢殺敵;在今天的埃及農村,許多農民把蔥當作真理的標記。他們在爭論和訴訟時,手拿一束蔥,高高舉起,表示真理在手。我國傳說蔥是神農嘗百草時找到的一種良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