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通天岩

贛州通天岩

通天岩風景名勝區位於贛州市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岩石窟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風景區由摩沙岩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通天岩。景區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忘歸岩、同心岩、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現通天岩風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景區概況

通天岩通天岩

通天岩風景名勝區位於贛州城西北郊6.8公里處。這裡岩深谷邃,樹木參天,丹崖絕壁,風景秀麗,是一處發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因為“石峰環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而得名通天岩。自代以來,風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開創為石窟寺。至北宋時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開創達到了高潮。儘管與我國眾多的石窟比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範圍,石龕的體積、數量以及造像尺度、規模都不算大,但相對而言,它卻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一處石窟,同時,它又是我國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處石窟群,因此,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現保存著唐宋以來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國的題刻128品,是一座珍貴的石窟藝術寶庫。

通天岩風景區包括古代石刻區和現代休閒區二部分。古代石刻區是景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它主要是由觀心岩、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個岩洞組成。

進入景區山門,沿著片石鋪就的石徑,踏汀步、繞山塘、登石級,穿過一條幽靜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現一僻靜的洞窟。這裡林木茂盛,道路崎嶇,這就是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先生講學之處。此外大洞套小洞。小洞內,陽明先生正在給其弟子陳九川、鄒守益講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學生強調自我修身,並斷言“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後人把他講學之處叫“觀心岩”。王陽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陽明在贛州任贛南巡撫,後官至南京兵部尚書。當時,王陽明在贛南平定“宸濠之亂”。閒遐之時,曾在觀心岩結廬講學,收鄒守益等二十三人為弟子。他在贛州講學期間,為其發展宋明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沿石級而行,山腰有一風化剝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時節,遊人行至此處,但覺清風徐徐,疲憊頓消,令人樂不思歸,故題名為“忘歸岩”。

歷史傳說

從古至今,贛州城就是一個山靈水秀的好地方,但卻一直沒有出過一個有名的人物,這是為什麼呢?按照風水學的說法,就是因為下游贛江的泄口太大,好風水留不住,都隨滾滾的江水北流而走了,所以贛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帶倒出了不少名人。古時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贛州城的好風光,他在蓬萊仙境挑選了兩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這兩座山放在儲潭西岸和東岸的儲山一起鎖住水口。當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時,不料被這裡的土地公公發現了,這位土地公公看見如此漂亮的兩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於是這位土地公公便學公雞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為他們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聞公雞報曉,以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將兩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後,這兩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區的忘歸岩和禮佛岩,各有一個貫通的山洞,傳說就是當年那位大仙挑山時用竹扛串出來的。

通天岩通天岩

傳說歸傳說,其實,幾十萬年前這裡是一片海洋,後來隨著地殼運動,陸地上抬,海水下退,又經過風雨侵蝕,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往上看,這一層一層的岩層,就是海水沖刷留下的痕跡。瞧!這裡岩深谷邃,石竅玲瓏,在紅色基岩上發育的溝谷縱橫交錯,溝谷的兩側,是高達數十米的丹崖赤壁,溝谷的底部,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蘊藏著勃勃生機,這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石窟雕像

通天岩是一處丹霞地貌風景區。丹霞地質景觀發育在中生代到老第三紀的陸相紅色岩系中,這些紅色岩系的岩石為鐵鈣質混合膠結,膠結程度不均,且具有砂岩、礫岩、頁岩互動成層的特點。岩層產狀多呈水平狀或近似水平,節理髮育,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縱使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方山狀、棒槌狀、蘑茹狀或峰林狀地質景觀,即丹霞地質景觀。通天岩景區,西岩寺、忘歸岩遠景、觀心岩大洞、財神廟、通天岩的丹霞地貌具有“狀若瓜瓠,石峰屏列,岩深谷邃,竅可通天”的特徵,它的形成距今已有1億年,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形成了通天岩如今頂圈、身陡、麓緩的丹霞特徵,並發育成丹崖赤壁、丹霞穿洞、丹霞岩溶地貌等景觀。

氣候

通天岩風景區在贛州城的西北郊,處於武夷山脈、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的交匯地帶,屬亞熱帶的南緣,呈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據資料統計,3-5月通天岩平均雨日為55天,總降雨量為628毫米。大風、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災害天氣頻率之大,皆為全年各季之冠。通天岩在盛夏7-8月,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11-1月通天岩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景區介紹

情苑

人間真情之兄弟情、夫妻情、同志情、戀情、愛情,情感交融,風動石的門樓,從風動、石動到心動、行動,將人間各種情在通天岩的情苑裡演繹出來。相伴著藍天、白雲和芳草,仰臥在草地上,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鴛鴦戲水”、“心心相印”、“丘比特神箭”、“情竇初開”等一組組生機勃勃的植物藝術造型帶給您星星點點的回味任您陶醉、任你釋懷和遐想。此外,在情苑綠草地上,9.99米高的滴水觀音正接受天下眾生的祈盼。

龍鳳苑

龍鳳苑與情苑相連,這是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工作者曾在此採集過石斧、石錛、石鏃和較多的料石及打制石坯後拋棄的石料殘片,還有籃紋、繩紋等紋飾的印紋陶片。證明早在四千多年前,通天岩就已經有了人類的活動。

觀心岩

進入景區山門,沿著青片石鋪就的石徑,踏汀步、繞水塘、登石級,穿過一條幽靜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現一僻靜的洞窟。林木茂盛,道路崎嶇,這就是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先生講學之處。此處大洞套小洞。小洞內,陽明先生正在給其弟子陳九川、鄒守益講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學生強調自我修身,並斷言“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後人把他講不之處叫“觀心岩”。

忘歸岩

龍鳳苑高坡處,坐落著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著“風調雨順”四大開王。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又建了生態迷品、噴水疊泉、嬉水旱泉、人生薈萃園、通天桂、百米長廊、十二生肖園等一批遊樂休閒景點。

龍虎岩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

龍虎岩是一處丹霞洞穴,和約一百米,因有金龍和雙虎石雕而得名。這尊造像叫龍樹王。他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金龍和雙虎是其護衛神。在他的左邊刻著一條金龍,金龍的後身掩在石岩之中,前爪張開象在悠閒行走的樣子。右邊是兩隻白虎石雕,它們好象在龍樹王身邊玩耍嬉戲。整座雕像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龍虎閒情嬉戲圖》。在這組造像的旁邊岩石上,刻著“同心岩”三個字,這是明代劉昭文題寫的。當時他游通天岩,看到這組雕像後頗有感觸,慨然題下了“同心岩”三字於岩石上,以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希望朝廷上下官員不要“龍虎相鬥”、“龍虎相爭”,要友好相處,同心協力,把國家治理好。另外山岩上這兩尊降龍、伏虎羅漢像,同屬於沿忘歸岩一線的十八羅漢系列,都是宋代造像。龍虎岩也是通天岩景區中保存摩崖題刻最多的岩穴。共有歷代名人題刻39品。其文體形式有題名、題記、詩詞、造像記、吉祥文字等,其內容涉及政治、歷史、宗教、文化等各個方面。是研究我國書法石刻藝術和地方歷史的寶貴資料。其中有一篇遊記是通天岩文字最多的題刻,全文406字。在這眾多的題刻中,宋代陳世雄的題刻,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這篇遊記作於南宋紹興期間。其時,贛南山區多次發生農民起義,而這篇遊記的前半部分,記述的就是朝廷派兵鎮壓發生在大余縣境內的一次農民起義,其時間、地點、人物都確鑿可信。這對於農民戰爭史和贛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份難得的史料。

明朝萬曆年間的唐邦佐,在通天岩留下了三品詩文,其書法藝術具有極高的造詣。他的手跡,是通天岩摩崖題刻中的藝術精品,其書法筆力沉雄剛健,氣勢飄逸灑脫,融諸家之長,無論是運筆、結構還是章法,都有獨到之處。唐邦佐是浙江蘭溪人,進士出身,因得罪權貴,被貶到贛州任通判,相當於幕僚顧問這類職務,是個閒職。此公雖才華橫溢,但有一個壞毛病,就是自以為懷才不遇而目空一切,他在鐫刻自己的作品時,往往是刻在比他官職大的人旁邊,並將前人的題刻鑿去,以發泄他的不滿。這一點,自然要受到後人的指責。

通天岩

石窟的中心景區——通天岩了,這是一處天然環形山壁。通天岩風景區包括古代石刻區和現代休閒區二部分。古代石刻區是景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它主要是由觀心岩、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個岩洞組成。在通天岩的懸崖峭壁上,雕鑿著8尊唐代的造像,是通天岩石窟最早的作品。你看這尊雙手合十的觀音造像,她頭戴寶冠,面像豐圓,披垂肩,寶繒下垂,佩項圈臂釧,短瓔珍,裙帶穿環從腰際垂下,足踏蓮台,雖經千年風雨剝蝕,仍栩栩如生,沈從文先生稱其為價值連城。中科院專家宿白於1991年對通天岩石龕造像考察後曾作詩:“早刊菩薩像,晚補羅漢群,創始雲晚唐,千古映贛江”。在懸崖峭壁中,有一組石龕造像,佛主毗盧遮那(即大日如來)作禪定狀,左邊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右邊是騎象的普賢菩

薩,他們面相方圓,神態莊嚴。由這組造像向兩側延伸的懸崖上刻有層層排列的浮雕五百羅漢像,體態自然,表情各異,形成拱衛格局,氣勢恢宏,是北宋中期的作品。這裡,集中了佛國世界的精華,是佛教信徒們頂禮膜拜的場所。南宋工部尚書胡榘(時任贛州知軍)在《游通天岩》一詩中寫道“萬龕石佛坐觀空,安用懸崖架梵宮;縱使風雷窒岩竇,此心元自與天通》。”說明通天岩早在唐、宋時期就佛龕遍布,香客不斷。

廣福禪林

在通天岩這一中心景區,還有依山而建的“廣福禪林”、蔣介石打算關押張學良將軍的“雙桂堂”、蘇東坡與陽孝本會談的遺址“陽公祠”、“蔣經國避暑山房”等。如今,廣福禪林香客雲集,前來祈福求願的人絡繹不絕。在廣福禪林的西側,有一“陽公祠”,原為“廣福寺”禪房,為祭祀本地名人陽孝本而立為祠。

翠微岩

緊鄰通天岩,是翠微岩,這裡有宋代李大正所題“通天岩”三字。岩窟下,相傳為宋代隱士陽孝本的隱居處。岩壁之上,刻有宋代虔州(贛州)知州林顏、丞相薄宗孟和陽孝本三人唱和的詩詞。這裡還有通天岩年代最早的一品題刻,它雕刻於熙寧六年(即1073年),距今己有九百餘年歷史了。位於翠微岩的大肚彌勒佛造像,其題材特異,完成於南宋,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終曲。

現代休閒區

龍鳳苑高坡處,坐落著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有“風調調雨順”四大天王。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通天岩景區又建了生態迷宮、噴水疊泉、嬉水旱泉、人生薈萃園、通天柱、百米長廊、十二生肖園等一批遊樂休閒景點。

自然資源

2009年通天岩景區有國家二類保護植物3種,名貴樹木種類有81種,其它樹木種類有22種。如:羅漢松、大頭典竹、桂竹、圓柏、樟樹、菩提樹等。景區內森林覆蓋面積為86%,空氣負離子平均值高達8.2萬單位。

地方習俗

地方習俗不知從何年開始,贛州的百姓中出現了這么一習俗,即已婚的育齡婦女,背向這尊羅漢而立,用小石子向後拋打,如果打中了這尊羅漢的生殖器部位,就一定會生下胖兒子。據老輩人說,向這尊羅漢投石求子是十分靈驗的。數百年來,這尊羅漢不僅沒有享受到人間煙火,反而不知挨了多少石子,現已是遍體鱗傷,面目全非了。有

些習俗的東西是愚昧的。現代人們的觀念變了,反正只準生一個,男女都一樣,都是生命的延續,都是掌上明珠。到這裡丟石子的人基本上沒有了。

這些羅漢像,有的是被風化、有的是被破壞了。那尊雙手合十、胸前掛著一串佛珠的羅漢是捻珠羅漢,它是十八羅漢中保存最好的一尊。這得歸功於當地百姓。在“文革”期間,他們用泥巴把整尊羅漢像敷住,這才使這尊羅漢像秋毫無損。

歷史人文

通天岩通天岩

通天岩之名源於“石峰環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離市區6.8公里的景區交通便利,是一座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宋代的石窟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古時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贛州城的好風光,他在蓬萊仙境挑選了兩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這兩座山放在儲潭西岸和東岸的儲山一起鎖住水口。當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時,不料被這裡的土地公公發現了,這位土地公公看見如此漂亮的兩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於是這位土地公公便學公雞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為他們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聞公雞報曉,以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將兩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後,這兩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區的忘歸岩和禮佛岩,各有一個貫通的山洞,傳說就是當年那位大仙挑山時用竹扛串出來的。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陽明在贛州任贛南巡撫,後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平定過“宸濠之亂”。陽明先生在忘歸岩題刻一首五言詩:“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圓好,但得此身閒,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臥石床涼,洞雲秋未掃”。

蘇軾落職過虔(即贛州)時,曾多次遊覽通天岩。至今這裡還保存有陽行先、蘇東坡、李存3尊刻像,並有東坡真跡。宋代秘監陽孝本(字行先)及進士李存自熙寧年間辭官從京師還贛後,曾隱居通天岩20年之久。

路線推薦

半日游

山門——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

旅遊信息提示:

1、在山門入口處的遊覽線路圖下,簡介景區的特色;

2、遊覽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四大岩洞;

3、了解蘇東坡、陽孝本、蔣介石、張學良、蔣經國等在通天岩活動的歷史遺蹟;

4、欣賞古代石匠的鬼斧神工、名人的詩詞大作;

5、領悟通天岩的“通天”奧妙。

一日游

山門——觀心岩——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普同塔——臥佛——現代石龕造像——西岩寺——現代摩崖題刻——財神廟——地藏殿——生態迷宮——情苑(愛情園、新情園、友情園)——晃橋——十二生肖園——幽谷——忘歸岩

旅遊信息提示:

1、了解王陽明、蘇東坡、陽孝本、蔣介石、張學良、蔣經國等名人歷史遺蹟;

2、欣賞古代的石龕、石刻藝術,感嘆藝術魅力;

3、遊覽丹霞地貌形成的古石窟;

4、領悟“通天”奧妙;

5、感受“丹霞地貌獨特、生態景致宜人、文物遺蹟豐厚、石窟藝術寶庫”四大特色;

6、愛情園、親情園、友情園體會情感交觸;

7、十二生肖園了解與人相處的藝術;

二日游

山門——觀心岩——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翠微岩——陽公墓——月亮泉——普同塔——臥佛——現代石龕造像——西岩寺——現代摩崖題刻——財神廟——地藏殿——生態迷宮——情苑酒家(午餐)——二十四孝園——情苑——龍鳳園——連心橋——百米文化長廊——人生薈萃園——望江亭——忘歸岩

旅遊信息提示:

1、游古代石窟,了解歷史名人,欣賞古代文化;

2、領悟“通天”奧妙;

3、感受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締結。

4、觀現代摩崖石龕、題刻,解贛州千年歷史故事;

5、體會中國“百善孝為先”的文化精神;

6、情苑中感受濃濃情意;

7、參禪拜佛,了解中國佛教文化;

8、人生薈萃園將人生百態展現,是您揚善懲惡的心理標準;

9、登高尚之巔“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

旅遊指引

一、景區門票價格:全票60元/人次;學生憑證30元/人次;1.2-1.4米以下兒童20元/人次;

二、導遊服務:導遊全程:60元/次。

三、停車服務:綠色停車場收費標準:小車5元/輛;大車10元/輛

四、用餐服務:景區門口有通天岩農家飯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