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父母

贏在父母

《贏在父母》以觀念更新為先導的父母系統學習方案,讓父母走向優秀、讓孩子走向成功的指南。 倡導成長型家庭模式:共同關愛、共同分擔、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分享。 教育觀念的風險是親職教育最大的風險——親職教育諮詢專家無保留奉獻實戰經驗,為你化解觀念風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以觀念更新為先導的父母系統學習方案,讓父母走向優秀、讓孩子走向成功的指南。 倡導成長型家庭模式:共同關愛、共同分擔、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分享。 教育觀念的風險是親職教育最大的風險——親職教育諮詢專家無保留奉獻實戰經驗,為你化解觀念風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內容簡介

父母學堂系列課程的配套教材,獨一無二的系統學習內容架構,優秀而實用的教育理念融合、好孩子成長規律的深刻揭示。引導你輕鬆快樂培養好孩子。

自主擇免費的交流方式或者收費的跟蹤諮詢,在本源空間(互動論壇)與專家持續交流,解決想到做不到的疑難,讓專家陪伴你和孩子快速成長。

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看孩子的潛力,用望遠鏡看孩子的未來——通過家長觀念與行為的改變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簡介

李忠輝,親職教育專家,實戰管理專家,職業經理人,南開大學mba:本源機構創始人、首席顧問:父母學堂創始入,擔任電視台、電台、報刊等不同媒體的嘉賓s特約專家,親職教育指導師培訓導師。 一直專注於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文化比較等領域的研究與實踐,開創7以網路方式進行親職教育跟蹤諮詢的先河,是成長型家庭模式及整體解決方案的提出者。 精彩獨特的系列講座、父母成長教練、親於1+1體驗營等父母學堂的系列課程,倍受同行專家與學員的推崇。

目錄

自序:因為有你而精彩

我們的贈言

第一章 我們哪裡錯了——“錯位”與“缺位”

一、如何面對這樣的現實

二、親職教育常見誤區

三、關於一些社會調查的思考

四、孩子培養目標的反思

第二章破解藏寶圖——好孩子有處可尋

一、種子存放地——好孩子“寧有種乎”

二、種子有效期——父母的“救命稻草”

三、種子生長要素——令寶藏“芝麻開門”

第三章 擁有一雙慧眼——孩子心理與行為識別

一、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二、孩子的情緒表達與心理識別

第四章 等,不如領跑——家長行為調適

一、溝通——懂孩子的橋樑

二、溝通實用技巧

三、家長行為的“加減乘除”

第五章 營造生態氣候——構建家庭新模式

一、家,是什麼

二、家,乾什麼

三、家有“家規”

第六章 條條大路通羅馬——教育思想集萃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卡爾·威特:全能教育

三、塞德茲:天才教育

四、斯特娜:自然教育

五、蒙台梭利:特殊教育

六、鈴木鎮一:才能教育

七、多湖輝:實踐教育

八、周弘:賞識教育

九、魏書生:民主與科學

十、劉京海:成功教育

十一、李聖珍:雕琢心靈

十二、王連科:源頭教育

第七章 曲徑通幽——學法輔導錦囊

一、搶占先機法

二、定向殲滅法

三、電影回放法

四、舉一反三法

五、盲點掃除法

六、遊戲導人法

七、知識盤點法

八、興趣遷移法

九、情景引導法

十、備考複習法

第八章 引以為鑑——父母學堂諮詢案例

一、迷戀網路和遊戲的孩子

二、煩惱多的高中女生

三、密切交往的少男少女

四、屢次出走的國中女孩

五、消極避世的男青年

六、花錢不在乎的小女兒

七、父母離異的倔兒子

八、害怕失敗的大男生

九、喜歡成年女性的小男孩

十、雙重性格的小姑娘

第九章 日三省乎己——親職教育自問指引

一、反思自問

二、我們該給孩子什麼?

再版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我們哪裡錯了——“錯位”與“缺位”

二、親職教育常見誤區

中國的父母愛孩子,其程度之深,是令人感慨的,其動機不純,是值得質疑的,其愛的方式,可謂中國特色。愛孩子是需要能力的,尤其是必須懂孩子,要會愛,愛要得法一一指責抱怨或者打罵不是方法,溺愛縱容或者片面的物質刺激也不是方法。愛得不當,就成了“害”。

家長視孩子為何物

第一種,孩子是父母的“下級”,必須聽從父母的一切命令,不許亂說亂動。孩子成了父母的私有財產,可以隨便處置,或者不關心不過問。而無論是冷漠還是溺愛,孩子都是受害者。

第二種,孩子是父母的商業合作夥伴。父母教育孩子完全用物質刺激來展開,往往導致孩子的智力畸形發展;或者由於物質刺激失效而使孩子完全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第三種,孩子是父母的銀行。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是給自己的未來“存”福利,期望孩子長大了可以給自己光耀門庭和收取利息。在這種不平等對待的財產型教育方式下,孩子心理很壓抑,難以舒展自己的個性,金錢觀嚴重扭曲。

第四種,孩子是家庭的奴隸。是父母的出氣筒,甚至是許多心靈不健康的大人肆意羞辱、發泄、虐待的對象。在某些農村家庭,女孩子更是家裡討厭、折磨的對象,長大了也無法擁有最基本的權利,更無法說精神需求與心靈健康了。

第五種,孩子感覺像“棄兒”。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感覺被“遺棄”,由於難以獲得完整的父母之愛而導致人格缺陷,自卑自閉。一些家長認同學校將孩子分成優等生、差生,最終導致一些孩子終生無法建立自信,甚至自暴自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