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

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Sayyid‘Ali Mu—hammad,1820~1850) 伊朗伊斯蘭教巴布教派創始人,謝赫學派領袖。以“巴布”著稱。生於伊朗設拉子。出身於富有的布匹商人家庭,自稱聖裔,舉家信奉什葉派教義。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早年在設拉子宗教學校受系統的伊斯蘭教育,熟諳波斯文和阿拉伯文,通曉經訓、教義、教法,精通什葉派各派宗教學說。他曾到伊拉克什葉派聖地納賈夫和卡爾巴拉朝謁,深受什葉派謝赫學派領袖賽義德·卡茲姆·拉西提(?~1843)學說的影響,成為該派的信徒。後在設拉子設謝赫學派的傳教中心,研究謝赫派創始人艾哈邁德·艾哈沙儀(1753~1826)的著作,並從事該派的宣教活動和著述工作。1843年,謝赫學派著名毛拉海珊·布希魯耶(?~1849)從卡爾巴拉抵達設拉子後與阿里·穆罕默德結識。其淵博的宗教知識和善於論辯的口才深得海珊欽佩,遂尊他為“通往真理之巴布”。同年,阿里·穆罕默德被推舉為謝赫學派的長老。阿里·穆罕默德對伊朗卡扎爾王朝的封建統治和依附官方的伊斯蘭教上層人物的守舊觀念深為不滿,企圖通過宗教改革來改造社會。1844年,他宣稱自己是通向隱遁伊瑪目的“巴布”(即門),人們通過這座“知識之門”,即可了解期待的救世主的旨意。並派門徒18人,連同自己19人,分駐伊朗各省傳教。1845年,他從麥加朝覲返回後不久,宣稱自己就是人們期待的救世主“馬赫迪”,其使命是剷除人間的不平,消除壓迫和剝削,建立平等、公正與幸福的“正義王國”,創立巴布教派。他企望通過勸化的方式,向卡扎爾王朝國王和上層統治者宣傳他的宗教社會改革的主張,遭到統治集團的拒絕和壓制。官方什葉派學者則視其教義為“異端”,予以抨擊。後當局將巴布及其門徒逐出設拉子。國王懾於巴布聲望的提高和信徒頗眾,於1847年將他逮捕,囚禁於亞塞拜然的麥庫要塞。巴布在獄中仿照《古蘭經》撰寫了《默示錄》,作為巴布教派的經典。書中系統闡述了巴布教派的教義、律法、禮儀以及關於社會改革的主張,奠定了該派教義的基礎。巴布被捕後,伊朗各地的巴布派信徒於1848~1852年舉行了多次武裝起義,此間他與外界仍保持聯繫,指導各地的鬥爭。1850年7月9日,伊朗國王納希魯丁·沙下令在大不里士將巴布處死。後移葬於巴勒斯坦的海法城。

著作

巴布的著作甚多,部分已佚,留存手稿多種。其中主要的有《默示錄》(有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本)、《兩聖地書》、《<古蘭經>優素福章注釋》、《靈魂書》、《朝覲指南》等。巴布教徒將他的出生地、殉難地和葬地作為拜謁的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