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人

賨人

賨人,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又稱寅人、板楯蠻,也是現在土家族的“主源”。其存在於春秋戰國之前,主要分布於嘉陵江畔,古書中記載,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在巴渠上古墓葬挖掘中出土了種類較多的青銅兵器也證明了該民族的勇猛並且擅長冶鑄技術,故賨人被稱為東方的斯巴達人。賨人,雖沒有列入當今的56個民族之中,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比的輝煌.早在春秋戰國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都就建在今四川達州市渠縣的土溪城壩.渠縣,秦時稱宕渠縣.《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

簡介

賨人賨人
賨人又稱寅人、板盾蠻,世代生活於嘉陵江峽江地區。雖沒有列入當今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中,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比的輝煌。早在春秋戰國前,他們就在嘉陵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都就建在今達州市所轄渠縣的土溪城壩。
後被西遷巴人同化,賨人演變為巴人一支。《輿地紀勝》記: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鄰山重疊,險比相次,古之賨國都也。據《華陽國志·巴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專家說,此巴師就是指賨人。

民族特點

渠縣,秦時稱宕渠縣,《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輿地紀勝》卷162記:‘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鄰山重迭,險比相次,古之賨國都也。’從發掘出來的巴渠上古墓葬中來看,每墓都有青銅兵器,包括劍、矛、餞、莆簇,宵頂,帶鉤等.其中的長鬍三穿方內虎紋戈,被考古學家稱為是蜀中同類兵器中最精者。一柄形如柳葉的長劍,至今劍鋒還很鋒利.兵器上的虎紋造型十分逼真。它表明了賨人的勇猛強悍,崇尚武力,同時也反映了賨人精湛的冶鑄技術,賨人又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善跳巴渝舞。歌舞時,數人敲銅鼓,男男女女手拉著手一邊唱著歌,一迫跳舞.跳到高潮時,銅鼓澈越,人們勁歌。舞者手執“牟弩”,步伐整齊有力,作出向敵人進軍的棋樣.這時,舞蹈已經變成戰鬥的演練了。

征戰歷程

賨人賨人
賨人這種勇武好戰、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在戰場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據《華陽國志·巴志》稱:“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平《尚書趴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也.”在生死搏殺的戰場上,一邊衝鋒陷陣,一邊唱歌跳舞,這在世界戰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後的.這種充滿浪漫情調的戰術,並非玩合的花架子,而是從氣勢上壓倒了商朝軍隊.據史書記載:武王伐紂僅率領兵車三百乘,士卒四萬五千人,虎賁(衝鋒兵)三千人,而紂王的軍隊卻是七十萬人,眾寡懸殊.然而武王軍隊“前歌后舞,士氣旺盛”,致使商兵陣上起義倒戈.弱小的武王摧枯拉朽般地擊敗了強大的殷紂.長達八百年的周王朝得以建立,賨人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賨人在滅秦興漢的戰爭中再次建立功勳.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暴虐統治,激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沛縣亭長劉邦串領一支強大的起義軍同秦王朝的軍隊激戰,勇猛善戰的寅人常常充當劉邦軍隊的前鋒。據《華陽國志》記載:賨人在聞中人范目統率下,手執牟弩、板榍(由於寅人常用板凳為盾牌,所以又稱板糖蠻)高唱戰歌,跳起激越的巴瀹舞,向秦軍衝殺,所向披靡.劉邦順利進入鹹陽後,被封為“漢王”。漢王要封范目為長安建章鄉候,後又改封為憨鄉侯,意在留住賨人這支軍隊,范目迫於寅人思鄉心切,堅持不受此封,劉邦只好將范目改封為低一紋的度沔縣侯,讓賨人回歸故里。
秦王朝被推翻後,楚漢相爭的大戰展開了。漢王劉邦憑藉的大後方,便是包括賨人在內的巴蜀之地。戰爭期間,負責後勘的蕭何,呂雉動員寅人參戰.據史料記載,當時賨人從十六到六十歲的男子都拿起武器上前線.當漢中一帶因遭受天軍出現大饑荒時,劉邦還下令大批饑民到賨人聚居的巴地和蜀地就侖,穩定了漢王后方.漢王還在中人居住的地方設立了一處重要的屯兵積糧據點,取名為得漢城。此城即今的通江縣永安鄉(原屬達縣地區)。得漢城號稱·地環三玉澗,天鑄一銅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蕭何、呂雉經得漢城把兵士和糧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為劉邦擊敗強大的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創建了不朽的功勳。漢高祖劉邦為了獎勵賨人的汗馬功勞,下詔免除了寅人中羅、朴、督、鄂、度、夕、龔七姓的租賦,其餘廣大蜜民每年也只繳四十寅錢的租賦,比一般人要少交三分之一。
後有賨人李特起義,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他的兒子李雄繼續率領流民戰鬥。公元304年,李雄自立為成都王。過了兩年,又自稱皇帝,國號大成。後來到李雄侄兒李壽在位時,改國號為漢。所以歷史上又稱“成漢”。

分化

賨人一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東遷的被稱為五溪蠻,與今土家族有一定關係。賨人雖然早巳融入漢族之中,但其光輝歷史以及他們的文化卻遺留至今,它們是“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