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租族

賣租族

賣租族,賣房後租房。他們的舉動在“全民買房”的熱潮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或是為了改善住房條件,換一種生活方式,或是覺得房價太高從樓市中“逃頂”。或許他們“在貪婪中恐懼”的舉動有些超前,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很理性。

簡介

1賣租族

知不覺中,周圍有些人開始“逆向思維”——賣房後租房。他們的舉動在“全民買房”的熱潮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們或是為了改善住房條件,換一種生活方式,或是覺得房價太高從樓市中“逃頂”。或許他們“在貪婪中恐懼”的舉動有些超前,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很理性

從“有房一族”又開始回到了“租房一族”,他們相信房價一定會掉一些下來,現在的房價高得離譜,房價開足了馬力跑了十年了,也該稍微跌一些了。

原因

市場不回歸理性,就一直租下去

“租房族”租房族

由於所賣的房子位置不理想,上下班在路上耗費的時間長,在加上房價漲幅小,且因為大盤“招風”,每天都有成堆的房子在中介掛牌,新盤的漲幅依然對二手房的升值貢獻寥寥。

這在上海地產圈是一個“定律”——凡是樓盤扎堆的地方,價碼肯定加不上去。即使因為樓市的狂躁而有階段性的上揚,也定會隨之狂瀉。松江板塊就是如此,先是從2002年左右的3000元/平方米低價一路走高,直至萬元/平方米的巔峰——之後該板塊又跌落到不足8000元/平方米。

認定了房價會跌,重新去租房的最關鍵原因就是不看好房價,他們是最需要買房的一群人,可是卻囊中羞澀,如果市場不回歸理性,就一直租下去。

生活不能打折:賣了房子去租房

對樓市的泡沫和風險,有著與大多數上海人不一樣的體驗。從廣州輾轉來上海的她,親眼見過一個廣州的樓盤,從1萬元/平方米跌到了3000元/平方米。如果經濟環境不穩定的話,樓市也會受到波及,從廣州樓市之前的經驗來看,上海樓市也有許多不穩定的地方。

買的房子也會換,比如三年或者五年,沒有一套房子會住很多年。這樣來說的話,如果租一個房子,住兩三年,只要生活愉快,根本不會在乎房子的產權是誰的,這樣的生活是你自己給自己的。

他們並不是拒絕買房,情願花更長一點的時間去等待,等到足夠支付房價去買到合意的房子,哪怕時間會更長一點,至少在等待的過程中,她的生活質量,從來沒有打過折。

背景

置業窘境

如果買房,在付出月供之後,他們每個月的現金流,僅供支撐家中最基本開支,既沒有盈餘,也沒有額外支付子女教育費用的可能。這就是“新上海人”租房與買房中的現實困境。
如果從經濟角度來算的話,租房絕對划算得很,所以和買房子來比較,租房子確實經濟實惠。但若作為投資品,在目前國內很少找到合適的投資途徑的話,房產是不得已的選擇。從個人舒適程度和心理上的一種滿足和安全感來說的話,買房可能更能體現一種生活追求。

50年才能收回成本?

按照現在的租金與房價水平,一套中檔房大概需要50年收回成本。但是,假設房價上漲一倍,且及時拋出,就有盈利的可能。此時,租金回報就成為一個可以忽略的指標。
例如,當前買一個面積在5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預算1萬元/平方米單價,大概可以在上海的寶山區找到類似物業。若首付三成,分10年等額本息還,月供3570元左右。同等的二手房月租大約不足2000元。
房價越高,租金回報率只會越低。上海內環內3萬元/平方米的一套130平方米麵積的房源,月租很難超過8000元。可是買家若七成貸款,月供則可能超過1.67萬。相比租金,月供成為一個天文數字。同樣,一套在上海月租可以達到4.5萬元的別墅,總價已可達到3000萬,假設沒有貸款和利息存在,回收成本將超過55年。

案例

2007年5月向女士以1.5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購入了在上海第一套住房。這套房子在她買入一年多後最高漲到了2.8萬元/平方米,比當初買的價格幾乎翻倍了。
這套房子離她老公的單位很近,但缺點就是在比較老的小區里。儘管周圍的配套設施都比較齊全,但向女士一家很不適應老小區的生活。老公有時需加班到深夜,經常睡到中午才起床,但老小區從早晨7點就非常熱鬧了,許多作息正常的老人都在這個時間開始新的一天。 賣掉!在生活了兩年後,向女士以每平方米2萬出頭的價格出手了。“就在今年的五一期間,但是感覺長舒了一口氣,就想趕緊換個新的環境去生活。”
7000元的月租,換來不一樣的生活。現在向女士租住的這套房子位於靜安區的南京西路,離向女士老公上班的地方同樣不遠,但生活迥異。
這是上海的一個中高檔小區,這裡的地面停車有限制,小區里不會有川流不息的車輛。小區環境比較安靜,大清早根本聽不到沸騰的吵鬧聲。向女士覺得,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老公和小孩對目前的生活也十分滿意。
如果算筆賬的話,向女士想要的生活,需要420萬元才能滿足,但現在每個月7000元的房租,就可以換來想要的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