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蕭瑀

《賜蕭瑀》是唐朝時期李世民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賜蕭瑀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世民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作品譯文

疾風中可知哪是韌草,動盪里可識誰是忠臣。
勇猛之人豈能深識道義?只有智者才一定滿懷仁愛。

作品鑑賞

韌性、忠誠、道義、仁愛,蕭瑀為人臣而有此四,得皇上評價如此之高,又更何求?蕭瑀為官,艱苦危難之中,不隨波逐流;意志堅定,不迷失方向;因為充滿仁愛之心,便永遠能把握大義。然新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與之不睦,其終難更有作為,豈不惜哉!
蕭瑀:?574年-?648年,字時文,祖父是後梁宣帝蕭察,隋煬帝皇后蕭氏是他親姐姐。蕭瑀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正直,並深精佛理。以屢屢上諫忤旨,漸為隋煬帝疏斥。唐高祖定位,遣書招致,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呼為"蕭郎"。太宗繼位,拜為尚書左僕射,太宗曾說:"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死後謚曰"貞褊公",冊贈司空,陪葬昭陵。

作者簡介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