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雞足山

賓川雞足山

賓川雞足山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西北,北緯25°56'~26°00'和東經100°20'~100°25'之間,雞足山最高海拔天柱峰金頂寺3248米,最低海拔沙址河1780米,相對高差1468米,距縣城30公里。大理賓川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賓川雞足山賓川雞足山
巍峨秀麗的雞足山又稱九重岩,屹立於賓川縣城西北40公里處,以聳入雲霄的天柱峰為中樞,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因形如雞足而得名。雞足山全山南北7.5公里,東西15公里,有天柱、風頭等13峰,以天柱峰為最高,海拔3220米。有羅漢壁、捨身崖等34座石壁;有傳經洞等45個崖窟;有烏龍潭、洗心澗、玉龍瀑等溪泉100餘個。奇花異草,蒼藤古樹,危崖嵌寺,群峰如屏,“雞山奇秀天下,與峨嵋、九華、天台、雁盪為伯仲”。

雞足山是滇西的佛教勝地,據《五燈會元》等佛教典籍記載,釋迎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持金縷僧衣在雞足山等待慈佛下生,後“入定”(死)於華首門。山上的岩、橋、石、亭、庵多有迷人的佛教傳說。

雞足山上的佛教建築肇始於唐,繼於宋元,盛於明清,直至民國仍有增修。在清康熙時已有大寺8座、小寺34座、庵院65所、靜室170餘所、寺僧5000餘人,高僧輩出。名流賢士亦有不少人先後在雞足山聽經讀書,訪友探勝。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第一次住了一月,天天出遊還未游遍全山;第二次住了近4個月,應麗江木土司之請撰寫了《雞足山志》。現存祝聖寺、金頂寺、銅瓦殿、太子閣等及1927年重建的欏嚴塔。此塔在天柱峰頂,為十三層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42米。山上奇峰突起,氣勢磅礴,百澗爭鳴,是我國佛教名山之一。

雞足山的主要景點有靈山一會、九蓮寺、大廟、祝聖寺、迦葉殿、金頂寺、銅瓦殿、 靜聞塔、塔盤寺等。賓川縣城至雞足山腳"靈山一會" 31公里,縣城每天有中巴車往返。"靈山一會"坊址至祝聖寺盤山公路3.2公里。慧燈庵至金頂寺修建有旅遊索道,全長967米。

大理賓川雞足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西北,北緯25°56'~26°00'和東經100°20'~100°25'之間,雞足山最高海拔天柱峰金頂寺3248米,最低海拔沙址河1780米,相對高差1468米,距縣城30公里。大理賓川雞足山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822公頃,西望蒼山洱海,北瞰金沙江,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前列三支,後拖一足,宛然雞足之形而得名。

賓川雞足山地處橫斷山脈塊斷帶頭邊緣,屬剝蝕中山地貌,被三條較大型的斷裂所切割,構成了雞足山危崖陡壁、石洞、石門和層復一層的山巒疊嶂,石狀奇絕的特色。自華首門、羅漢壁、天池山、九重崖到文筆山,有長達5公里、高500米秀麗壯觀的構造斷塊山中高山地貌景觀。在這“芙蓉萬仞削中天,摶皖乾坤面面懸”的峭壁上,怪石崢嶸,台危洞幽,藤蘿披拂,形成與寺院建築融為一體的無限風光。斷裂形成的山間凹陷地帶,悉檀溪縱貫其中,沿溪兩岸的尊勝塔院、悉檀寺、祝聖寺、石鐘寺、大覺寺、寂光寺等大型寺院建築群,以及無數的庵、閣、亭、樓、堂等自下而上,象佛線穿珠,一直延伸至天柱峰腳的慧燈庵,古剎深處,被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所包圍。

賓川雞足山屬火成岩,有"石作袈裟玉裂紋"的"袈裟石"和"石鐘"的佳話流傳。縱橫交錯的節理和斷裂,構成裂隙水良好的通道,形成曹溪水、八功德水等大大小小的山泉"萬馬歸槽",造就高數十丈,穿雲而過的玉龍飛瀑景觀。在縱橫交錯的溪水泉畔,有九蓮寺、觀瀑亭、傳衣寺、八角庵、巨壑崖、華嚴寺、放光寺等寺院建築群,山、水、林、寺,構成了幽深秀美的景觀。

賓川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概述

賓川雞足山賓川雞足山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茫茫雲嶺高原之顛,在紅土藍天間悠悠飄蕩的白雲之外,矗立著一座伴日月、擎青天的巍峨清峰。它就是響譽南亞、東南亞的自古與五台、峨眉、普陀、九華山齊名的佛教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雲南雞足山。
雞足山雄峙於雲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距古城大理86公里,距昆明410公里,最高峰天柱峰3248米。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個、險峰13個、岩壁34個、幽洞45個、溪泉100餘;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餘種;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數十種。古人用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來概括雞足山的自然美景。
像一位進入永恆寂靜的覺悟者,雞足山跌跏坐在賓川境內西北,雞足山蒼崖萬仞,猿踞猱攀,翠微千里,高峻險拔,廣闊無際。如前人所繪“山勢壯高,高插雲漢;古木參天,綠蔭生寒;幽谷陰沉、深不見底;壁峭懸崖,望之股慄;瀑布飛濺,白聯懸空;萬壑松濤,狂風突起。登天柱峰睹佛光,使人入虹雲仙境;站華首門聽晴雷,震聲只隔半溪雲”。是造化鍾靈秀毓之地,令人震驚,令人留戀。
明代,為我國地理學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並編撰第一部《雞足山志》。他登臨天柱峰絕頂,東觀日出,西望蒼洱,南睹祥雲,北眺玉龍,不禁驚呼:“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雲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澱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聖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啓超、袁嘉穀、趙藩、趙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作為旅遊勝地、佛教聖地"靈岳重輝"的雞足山正"飲光儼然",企盼並歡迎您"靈山一會"!

八景

賓川雞足山賓川雞足山

第一景:天柱佛光

在夏秋時節,雨過天晴,天柱峰四周雲霧繞繞,偶有七色光圈在峰頂出現,僧人稱之為“佛光”。這是由於陽光折射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

第二景:華首晴雷

華首門位於楞嚴塔西南的絕壁之中,“門”寬20餘米,高40餘米,中有直裂石痕,猶如緊閉的門縫。中間有“石鎖”高懸,兩邊猶如一道大石牆。由於華首門居高臨下,其山如一堵巨大的屏風。在夏秋季節,此處晴日當空,而遠處雷雨交加,隆隆的雷電聲波傳來碰到大石壁後,就會產生回音,如雷聲轟鳴,故稱華首晴雷。

第三景:蒼山白雪

蒼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陽光下晶瑩耀眼。特別是隆冬時節,十九峰頂潔白婉蜒,半山腰雲飄霧裹,猶如白龍騰於雲中,妙趣橫生。

第四景:洱海回嵐

在早晨日出之際,洱海波平浪靜,水面上升騰起一層如輕紗般的水汽,微風吹拂,飄緲蒸騰,使蒼洱風光更增一層朦朧之美。

第五景:萬壑松濤

雞足山及四周,由於歷代的保護,至今依然是一片原始森林,在金頂俯首四顧,到處只見鬱鬱蔥蔥,綠浪翻騰,尤其是萬松嶺一帶,林木遮天蔽日,大風吹來,波濤翻滾,洶湧澎湃,令人心曠神怡。

第六景:飛瀑穿雲

雞足山上有大小瀑布10多處,在祝聖寺西南一里的玉龍瀑當推第一。瀑布高60餘米,宛如珠簾掛於崖壁,其間常有雲霧繚繞,蔚為奇觀。

第七景:重岩返照,也叫岩回流丹

每當夕陽西下,晚霞燦爛,在羅漢壁與九重岩之間,原本是青黑色的石崖,頓時被映成燕紅,草木亦為之改色,遊人往往讚嘆不已。

第八景:塔院秋月

在文筆山麓,有尊勝塔院,院中有20餘米高的白塔一座,與天柱峰的光明塔遙遙相望,每當月明星稀,月影移到光明塔西面時,明月、光明塔、尊勝塔連成了一直線,其時四周山林皆隱於黑暗之中,誰有明月下的雙塔更顯其雄偉壯麗。

歷史傳說

雞足山金頂寺雞足山金頂寺

相傳,雞足山為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的講經道場,後來他入定華首門內,等待彌勒佛的降生,遂成了著名的朝佛聖地。清代光緒年間,雞足山的虛雲大和尚應召進京,為慈相祝壽頌經,慈接御筆“福祿壽接”四字賜雞足山,並動用國庫在雞足山大興寺廟,光緒皇帝為祝聖寺賜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虛云為“佛慈弘法大師”,賜方丈紫衣玉印等物。

雞足山在鼎盛時,有36寺,72庵,108所寺院,僧人達5000多。且從唐至清,歷代高僧輩出,名聞中外。下車後游罷雞足山最大的祝聖寺,遊人一般要騎馬而上。在原始森林中騎馬旅行,別有一番情趣,慧燈庵、迦葉殿是兩個重要的遊覽點。雞足山最高處是金頂,海拔3240米。金鼎寺內有3000多斤重的青銅巨鼎,有高聳入雲的楞嚴塔。登臨山頂遠眺,可東觀日出,西望蒼山洱海,南賞祥雲,北眺麗江玉龍雪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至此觀後,嘆為觀止,雲“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耳”。

自然景觀

雞足山祝聖寺玉佛雞足山祝聖寺玉佛

雞足山不僅是佛教聖地,還是自然景觀勝地。游過雞足山的人都認為,游雞足山不僅可以領略千岩競秀、古木參天、百澗爭鳴的自然情韻,而且可以悟感“十里松風香霧迷”和“天開佛國云為護”的靈光聖跡神韻。特別是登上海拔3248米的天柱峰放目縱覽,但見山中奇峰匯聚,危岩千仞,石狀鬼斧。東日在東方地平線上簇簇擁擁,景致萬千;西海在玉洱銀蒼環抱中,熠熠生輝,宛若鑲嵌於大自然中的一粒珍珠;南雲在“彩雲南現”孤標傲世之中,或似鵝毛,游弋在峰巒林壑,或如魚鱗,閃現在百里之間;北雪在臨巔之北玉龍雪山,雪貫四時,瑩潔如玉,相距百里,似近在咫尺……大自然的美在這裡匯聚,在這裡升華;大自然的美賦予了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了它玄妙絕倫的氣概。明代徐霞客贊曰“日海雲雪四觀,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況乎全備者耶?此不特首雞足山,實首海內矣”。

賓川雞足山是以自然景觀和佛教特色融為一體的佛教風景名勝區,以一鳥(念佛鳥和燒香雀)、二茶(獅子頭、通片草茶花)、三龍(龍棕、龍竹、龍爪杜鵑)、四觀(東日、西海、南雲、北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紅豆杉、杉木)、六珍(香筍、冷菌、板栗、岩參、香菌、銀耳)、七獸(猴子、岩羊、獐子、豹、熊、野豬、鹿)、八景(天柱佛光、華首晴雷、蒼山積雪、洱海回嵐、飛瀑穿雲、萬壑松濤、重崖返照、塔院秋月),杜鵑長廊、古洞別天、雲南古茶、楞嚴倒影四景,景致十則(絕頂四觀、華首重門、羅漢絕壁、太子玄關、獅林靈泉、浮屠綰勝、放光瑞影、瀑布騰空、古洞別天、傳衣古松),勝概八景(玉龍吹霰、綠天四翳、塔凝空月、地隱晴雷、遙峰雪燦、岩日流丹、雲海晴光、洞悶靈奇)和幽勝八景(珠簾串月、黎明涌日、梵接天風、霧篆世霖、古岸椿盤、河舒青眼、天池倒影、倉湖漁火)等眾多景觀景點。

賓川雞足山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的詩文,雞足山上珍禽異獸、土特產品亦很多,是一個內涵非常廣博豐富的旅遊聖地。游雞足山不可不登金頂觀日出,登數千級石階上金頂需要好體力,但正如祝聖寺有一對聯云:“退後一步想,能有幾回來。”這富於禪意和哲理之言,道盡了登雞足山的感受。

著名景點

1.蝴蝶泉

2.喜洲

3.南詔風情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