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人

資陽人

“資陽人”是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距今已有35000年歷史。“資陽人”頭骨化石是中國發現的唯一早期真人類型,是舊石器晚期的真人類化石,是南方人類的代表,是古人類發掘中唯一的女性。

基本信息

簡介

資陽人頭骨資陽人頭骨
“資陽人”是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距今已有35000年歷史。1951年3月在四川省資陽縣(現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城西九曲河黃鱔溪修建鐵路橋時,重慶大學張聖奘教授在一號橋墩發現了遠古人類頭骨化石,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的鄧小平派專人將古人類頭骨化石送北京,由世界級專家、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裴文中、吳汝康等教授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認定化石為35000多年前的女性頭骨化石,是目前已知的四川人最早的祖先,年齡在50歲左右,並命名為“資陽人”。同時又出土1件骨錐(骨錐底部缺失,殘長10.82厘米,錐尖鈍而光滑,呈深褐色,錐身有刮削加工的條痕)及許多動植物化石,與“資陽人”化石伴出的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鬣狗、虎、馬、中國犀、獵、麂、水鹿、大額牛和東方劍齒象等。

特徵

資陽人資陽人
“資陽人”化石為一較完整的頭骨,頭骨較小,表面平滑圓潤,額結節和頂
資陽人資陽人
結節都明顯突起,額部較豐滿。面骨保存有上頜顎骨,覷底除左側顳骨岩部保存外,其餘大部殘缺;上顎的牙齒全部脫落,僅保存上左第一前臼齒的一個齒根。頭骨內面骨縫幾乎全部癒合,說明屬一老年女性個體。其基本特徵和現代人相似,但也保留了若干較原始的性質。如眉嵴比同齡同性的現代人顯著,兩內側端幾乎相連;前囟點位置較現代人的靠後;顳骨鱗部較低矮而平整,弧度較現代人小,從而表明其腦量不大,因而被認為是晚期智人階段的化石。“資陽人”頭骨化石是中國發現的唯一早期真人類型,是舊石器晚期的
資陽人資陽人
真人類化石,是南方人類的代表,是古人類發掘中唯一的女性。

由“資陽人”頭骨的一般性質判斷,“資陽人”當屬新人階段;但又具有若干與中國猿人相似的性質,如眉嵴在內側部非常明顯,且幾在中線相連,這是現代同樣年齡的小孩中所罕見的。眉嵴上方稍稍隆起,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矢狀嵴,由此向後延伸,到頂骨中部而逐消失。中國猿人有明顯的矢狀嵴,前已述及,在現代的愛斯基摩人甚多矢狀的嵴,在美洲印第安人的現代中國人中,也常有矢狀嵴。由左側保存的顴弓基部可知顴弓走行的方向較現代人為傾斜,雖其程式不如中國猿人為明顯。顴弓向後與發達的孔突上嵴相連積,中國猿人也有非常顯著的乳突上嵴。“資陽人”頭骨與山頂洞人相比,也有某些相似的性質,如山頂洞老年人的眼眶上方也顯著隆起,具有粗壯的眉嵴,他的眼眶約呈長方形,而“資陽人”左眼眶的上緣保存,遠較現代人平直,也似呈長方形。山頂洞較年輕的女性頭骨也具有矢狀嵴。從這些性質的一致來看,似乎“資陽人”與中國猿人及山頂洞人是有一定關係的。

考古發掘

資陽人全身像資陽人全身像

1951年3月,春寒未消,在修建成渝鐵路資陽九曲河一號橋墩右側的泥坑裡,當重慶大學張聖奘教授從刺骨的泥漿里捧出那具遠古人類頭骨化石之時,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就此展開,蜀人祖先之謎有了答案。時任西南軍政委的鄧小平、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極為重視,明示頭骨化石送北京,由“北京人”的發現者,著名專家斐文中、吳汝康等教授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於1957年出版了專著《資陽人》,為“資陽人”定了性,引起了全世界關注。原研究者認為,這些動物化石分屬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兩個時代,人類化石與後者同時。人類化石包括一個頭蓋骨和一塊完整骨性硬齶,從石化程度和顏色判斷,屬於同一個中年以上的女性個體。地質時代可能為晚更新世,但有人認為它的時代較晚,尚無定論。

1972年,有關單位發表了“資陽人”出土地點一件樹木化石的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數據,為距今7500±130年,有人據此認為“資陽人”屬於新石器時代。1980年以來,有關單位對“資陽人”地層多次進行考察,採集了不同層位的動、植物化石,進行了放射性碳素斷代和鈾系法斷代的測定,結果表明該地點附近地層堆積比較複雜,從頂部的距今2170±70年到底部的39300±2500年,早晚都有。儘管“資陽人”化石出土層位不十分確切,但根據頭骨形態及測量數據所表現出的若干原始性質,許多學者仍肯定它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

近年來,在“資陽人”化石出土地點以西170餘米處的深7.5~8.8米的礫石層中,發現了許多打制石器。其原料多為石英岩礫石,製作方法和類型與銅梁舊石器地點的石器相似。在資陽市雁江區鯉魚橋一帶與資陽人時代相同的地層中,發現了大量植物化石,有樹幹、樹葉、種子、果殼等。研究表明,當時的地貌和今日相似,氣候則較溫和溫潤。這些新的發現,使人們對“資陽人”的文化及生活有了進一步了解。

復原過程

藝術家修復資陽人藝術家修復資陽人(半身像)
半個世紀過去了,“資陽人”在歷史教科書和大小百科全書上,僅有文字記載,沒有像“北京人”、“山頂洞人”那樣的感性形象表達,這無疑是一大缺陷和遺憾!但是“資陽人”在人類史學上的價值沒有改變,關心和研究它的人更是層出不窮。資陽市雁江區委宣傳部的孟基林和民間泥塑師廖飛平就是其中的中堅分子,他們要為蜀人祖先造像!心意已決,他們一人負責資料蒐集,一人負責塑材準備。為了對“資陽人”頭骨有直觀的感受,廖飛平找來女兒的歷史書反覆觀看。資陽市雁江區文化局和區文管所支持他們,拿出館藏文物“資陽人”頭骨化石複製件(全國僅存三件,分別在四川省博物館、重慶博物館、資陽市雁江區文管所),讓他們進行觸摸和全方位拍照,測量數據。經過幾天的圖文資料研究分析,畫草圖,“資陽人”復原工作開始了。資料顯示,“資陽人”為50歲左右的女性,以僅存的一顆牙判斷,此人犯有嚴重牙病。

現存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只有眉骨以上的上腦部分,“資陽人”應該復原成什麼樣的形象?是病中的老太太,還是弱不禁風的嬌女?是年富力強之身,還是孩童之軀?在復原創作過程中,他們依據世界級專家裴文中、吳汝康等教授對“資陽人”個體特徵的描述,如額結節突出、眉脊顯著且相連、前額狹窄、鼻根部高而狹窄等,認真測定“資陽人”頭骨化石複製件,並參考距今70-20萬年前的“北京人”復原像,他更具有古猿特徵,也參考了距今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復原像,他完全具有現代人特徵,完成了“資陽人”復原雕像創作。“資陽人”介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間,她更傾向於現代人,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新人,是典型的南方人特徵,無疑是蜀人祖先。一個人類祖先復原像的形成,除了忠實於他的個體特徵外,更應該考慮他的環境特徵,區位特徵和精神風貌。嚴格說來,人類始祖復原像應該是一種概念性形象,他應該展示這類人的精神風貌、人文特徵、社會學和美學意義。

二人在復原“資陽人”時突出了以下特徵:一、男性化特徵。在當時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男女體型特徵差別應當是很小的;二、剛毅的特徵。要同猛獸和大自然作鬥爭,沒有剛毅的性格,僅存纖柔之軀絕對不行;三、王者風範。可以構想,50歲的她應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領,面對猛獸或異族的侵襲,她顯得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四、年富力強。哪怕她就是病死的、餓死的、老死的,我們要展示的都該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年富力強的“資陽人”形象;五、母親形象。50歲的遠古女性,她應該像羅中立的《父親》一樣,是南方人類乃至中華民族共同的母親。六、美感特徵。剛毅、王者風範、年富力強且飽經滄桑,和她在古人類史上僅有的女性特徵,最終體現在一個美字上,美是溝通世界的橋樑。

孟基林和廖飛平對照圖片,研究資料,通過十幾個晝夜的十數次修改,終於完成了“資陽人”的復原胸像。2002年11月18日,當散發著泥土芳香的“資陽人”復原像神態活現地立於街頭時,有些市民準確地叫出了“資陽人”。從2003年9月開始,孟基林和廖飛兩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消耗四卡車泥巴,又完成了“資陽人母子”全身泥塑主體雕像創作。“資陽人”全身泥塑主體雕像高3.1米,刻畫了35000年前“資陽人”母子同大自然作鬥爭的形象。聰靈可愛的赤身小男孩右手抱著母親的右腿,左手拉著母親臀部的草裙,驚懼地側眼凝視著正前方;母親挺身而立,赤裸上身,兩眼炯視,她一手護著孩子的頭,一手握拳在腰,表現了原始“資陽人”的生存環境、母子連心的母性心態及同自然環境抗爭的精神。雕像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粗獷處大刀闊斧,氣勢如虹;細微如觸肌膚,能見經脈。“資陽人”頭骨化石復原雕像和母子全身泥塑主體雕像的完成,填補了“資陽人”研究史和歷史教科書上無具體形象的空白。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古脊椎動物研究專家方其任教授認為他們較為真實地復原了“資陽人”的外貌特徵,再現了遠古先人的生活場景。兩位創作者說,他們將繼續完成“資陽人”戰洪荒抗猛獸等系列雕像,讓人們能直觀地了解遠古先人的生活場景。

“資陽人”復原像泥塑小樣完成後,首先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時資陽市文化局局長吳秀英表示,“資陽人”的復原,是一件好事,應當以此為突破口,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從復原雕像入手,完成群雕、組雕和資陽歷史名人系列雕塑,作為博物館、文化廣場、“資陽人”主題公園的主體形象,力爭三到五年時間打造出資陽文化品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