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散人

”原來,費中權的畫在一般人的眼裡,看不出啥奧妙,天官是行家,認出費中權畫的是幅《老梅圖》。 ”費中權講得理直氣壯,皇上本想降罪中權,轉念一想,殺了費中權,更沒人寫戰表。 費中權寫好了戰表,立了大功,皇上給他封王封侯,讓他進京,享受榮華富貴。

人物簡介

明代崇禎年間,沔州城裡出了個費散人,費散人的真名叫費中權,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費尚伊,明朝萬曆年間甲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父親費贄,明熹宗天啟年間護衛官,因涉嫌“東林黨”案,招致殺身之禍。費家在京都住不下去,舉家遷回沔州定居。中權從小天資聰穎,又能刻苦用功。四書五經,過目成誦,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以書法繪畫最佳,被譽為沔州神童。

傳說故事

明代崇禎年間,沔州城裡出了個費散人,費散人的名字不是父母取的,是皇帝賜的封號。說起費散人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費散人的真名叫費中權,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費尚伊,明朝萬曆年間甲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父親費贄,明熹宗天啟年間護衛官,因涉嫌“東林黨”案,招致殺身之禍。費家在京都住不下去,舉家遷回沔州定居。中權從小天資聰穎,又能刻苦用功。四書五經,過目成誦,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以書法繪畫最佳,被譽為沔州神童。中權九歲時,有一次在州衙門前玩耍,正巧遇上州官無事,聽說小中權是當地神童,有心考考他。州官指著門前一棵小松樹,吟道:“樹苗出土三尺長,大樹底下好乘涼,夜來狂風吹樹動,斜倚欄桿度時光。”中權一聽,就知州官的醉翁之意:你雖是神童,要成材必須背靠大樹,方有出頭之日。中權毫不示弱,針鋒相對的回敬一首:“小小松樹未出欄,枝枝葉葉藏欄桿,他日施展凌雲志,仰首一觀難上難。”中權的詩.表明了他不依附別人,自我奮鬥的雄心壯志。州官聽了大吃一驚:詩如其人,果然是神童。
小中權不僅學業優秀,而且心地善良,敬老愛幼,愛護生靈。一天,學堂放假,中權到城南柳口柴山踏青,忽聞林中傳來野獸的哀鳴聲。他循聲尋去,見一隻紅毛狐狸,被捕獸鐵夾夾住了後腳,儘管拚命掙扎,也無濟於事。狐狸見了中權,眼淚汪汪,似有乞求救命之意,中權覺得狐狸很可憐,就掰開鐵夾,將狐狸放了。狐狸朝他點了點頭,依依不捨地鑽進了柴林之中。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過去了15年。中權勤學苦練,學問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最拿手的還是書法和繪畫,練就了一手絕技,真可謂出神入化。中權的畫出了名,向他索畫的人不少,有市井商賈、有朝廷官員、也有貧苦農民……費中權為貧民百姓畫畫,分文不取;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不惜花重金買畫,他卻從不買賬。在眾多的畫中,有兩幅畫,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他待人處世的縮影。
一幅是給當地一貧苦農民畫的《牧牛圖》。圖中牧童騎在牛背上,一頭水牛在田野里悠閒地吃草。《牧牛圖》雖無特別之處,神奇的是,牧童頭上的斗笠,可隨天氣變化而變化。晴天,斗笠拿在牧童手上。雨天.斗笠戴在牧童的頭上,《牧牛圖》成了觀察天氣變化的晴雨表。
另一幅畫,是費中權為朝廷一位天官畫的《老梅圖》。天官多次向中權索畫,中權本不願意巴結權貴,出於無奈,勉強應了下來。可過了一段時間,早把天官索畫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誰料,數月後,天官突然派差官到沔州取畫。中權言而有信,只好當場畫畫,讓差官帶回。
中權讓差官磨好墨,他將頭上長發系成辮子,辮梢在墨盤中擺了擺後,只在白紙上掃了幾下,就出現了橫七豎八的墨跡。中權將塗上墨跡的紙捲起來,交給差官,叮囑道:“天官索畫,本人無暇顧及,這張紙煩你帶回去,大可應付一陣子。”
差官見那紙上只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墨條條,看不出是啥名堂,有點兒哭笑不得。大老遠來取畫,就這張紙也算畫嗎?他嘴上不說,心裡犯了嘀咕,揣了紙卷,氣呼呼地走了。
回京後,差官將畫呈給天官,天官一見,大怒道:“好你個費中權,不畫便罷,何必用畫攤上的劣等畫來糊弄本官?”差官在一邊火上加油說:“老爺,那費中權哪是啥名畫師,簡直是個瘋子,人家畫畫用畫筆,他卻用自己頭上的長髮,在紙上胡亂地掃來掃去,實在叫人看不順眼。我怕您見了生氣,才在畫攤上替您買了這兩張花鳥圖……”沒等差官講完,天官急問:“費中權的畫呢?”差官才極不情願地從包裹中取出紙卷。天官接過紙卷,展開一看,他的眼直了,驚喜地說:“好畫!好畫!這才是費中權的手跡。”原來,費中權的畫在一般人的眼裡,看不出啥奧妙,天官是行家,認出費中權畫的是幅《老梅圖》。梅樁蒼勁古樸,梅枝如鐵畫銀鉤,老梅畫在紙上,如同屹立在郊野一般……
天官喜之不盡,命人將《老梅圖》掛在牆上。不一會兒,奇蹟出現了,門外頓時飛來幾隻喜鵲,爭相往屋裡飛,紛紛向畫上撞,啪、啪、啪地碰到畫上,一次,二次,三次……登不上梅枝,喳喳喳地叫著,失望地向外飛去。在一邊看畫的人,鼓掌歡呼,齊贊:“神畫!神畫!《老梅圖》引來了喜鵲登梅。”
費中權的《老梅圖》,哄得喜鵲向上登,在京城幾乎家喻戶曉了,這件奇事不知咋傳到了崇禎皇帝的耳朵里。皇上立即傳旨,詔費中權進京。
費中權接到聖旨,心中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啥事惹惱了皇上,得罪了朝臣,無端招來橫禍,此次進京,定是凶多吉少。後來,聽欽差講明皇上詔他進京,是要他去書寫一份特殊戰表。
原來,明朝北方的女真族日益強大,建立了王國,首領皇太極稱帝,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他雄心勃勃,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早有南下侵吞中原的野心。
不久前,派使者向崇禎皇帝下了份特殊戰表,送來半匹白絹,聲稱大明如能一個月內,在這半匹白絹上,一筆寫成一個楷書漢字,但不準寫“一”和“乙”字,滿清就敬大明為天朝,年年進貢,歲歲朝拜。如果辦不到,大明就對滿清俯首稱臣。為此,崇禎召集滿朝文武,多次商議對策,按皇上旨意,這個漢字,不僅要一筆寫就,還應含有藐視滿人的意思。文臣武將商量來,商量去,毫無辦法,崇禎怒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食的是朝廷俸祿,不為朕分憂,要你們有何用處,還不快替朕布告天下,廣招賢士,為朝廷書寫戰表。”皇榜貼出後,眼看一天一天過去了,沒有一個人敢揭榜應戰。崇禎正在為難之際,聽到湖廣沔州有個能寫會畫的才子費中權,因此,才派欽差召見。中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甚是憂慮,有心不去,恐聖命難違;去吧,這個漢字難寫。他思前想後,進退兩難。急得茶飯不思,夜不能寢。
這天夜裡,中權心煩意亂,他信步出門,乘著月色,在後花園裡踱步,冥思苦想進京的對策。這時,他身後忽然傳來一聲嬌柔的女人聲,叫他恩公。中權回頭一看,一年輕女子站在他的身邊,中權大驚道:“小姐何方人氏,怎么來到花園之中,因何叫我恩公?”“恩公有所不知,小女子本是修煉千載的狐仙,15年前遇難,被恩公救了性命。如今,恩公遇上了難題,特來助你一臂之力。”女子邊說邊從懷中取出一支毛筆,交與中權。叮囑道:此筆是我用身上的狸毛製成,能大能小,變化無窮,用它寫字繪畫,下筆有神,筆從心愿,心想事成。恩公帶上它進京去寫戰表,可保萬無一失。”女子說罷,化一陣清風,無影無蹤了。費中權這才想起,少年時曾從捕獸的鐵夾中救過一隻紅毛狐狸,原來是狐仙知恩圖報,夜贈神筆。
費中權得了神筆,受了狐仙指點,胸有成竹地進京面聖。當朝天子崇禎皇帝,當著滿朝文武大臣許諾:“費中權寫成戰表,官封萬戶侯,見官大三級。”
可中權淡泊名利,從祖輩身上看到了仕途的險惡,從小立誓讀書學文不做官,他毫不掩飾地說:“草民不要皇上封官許願,只求皇上和娘娘屈駕,與草民同寫戰表。”“你要朕與娘娘如何幫你?”“在半匹白絹上寫字,需騎在馬上,我要皇上牽馬,娘娘磨墨!”
“放肆!朕身為一國之君,豈能為你牽馬,娘娘貴為國母,豈能為你磨墨。”“皇上拒絕牽馬,娘娘拒絕磨墨,這戰表寫不成。”費中權講得理直氣壯,皇上本想降罪中權,轉念一想,殺了費中權,更沒人寫戰表。眼看成了僵局,大臣們紛紛跪奏,“皇上牽馬,娘娘磨墨,是禮賢下士,並不失尊嚴。”“為了大明江山,皇上牽馬,娘娘磨墨,正好說明大明君臣同心同德,共御外夷。”“皇上!有道之君,寧屈於國人,不亡於外夷,你就答應吧……”
崇禎帝思慮再三,權衡利弊,覺得大臣們講的也有道理。心想,只要能一致對外,保住大明的國威,牽馬就牽馬吧,於是答應了費中權的要求。
皇上擇了吉日,帶領滿朝文武官員,約見滿清使者,在京城校場,由費中權當眾書寫戰表。娘娘磨好香墨,皇上牽著一匹駿馬,費中權端坐在馬上,手握狸毛筆,只見狸毛筆由小變大,正好適合費中權騎在馬上寫字。他揮動狸毛筆,飽蘸濃墨,對著鋪好的白絹下筆。皇上牽馬緩緩地行走,狸毛筆在白絹上慢慢移動,從頭到尾,一筆寫成了一畫,這一畫橫看是一橫,直看是一豎,可還是個“一”字,“一”字是滿人不讓寫的。崇禎帝和大臣們傻眼了,一筆寫個“一”字,沒有突破滿人的規定,這不是甘拜下風,自認失敗嗎?校場上氣氛緊張,一雙雙失望的眼睛緊盯著費中權:中權啦中權,今天這戰表讓你寫砸了。
滿清使者在一邊幸災樂禍,沾沾自喜,笑話大明沒能人,一個漢字就將你們難住了,活該向滿清俯首稱臣。正在得意之時,奇蹟出現了,只見費中權咬緊牙關,猛將狸毛筆拋向空中,大喝一聲:“著!”那狸毛筆不前不後,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那一豎的正中間,筆尖一帶,加了一個頓點,恰是一個卜字。那狸毛筆隨之彈起,回到了費中權的手中。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齊聲叫好。費中權一筆寫出有兩畫的卜字,真是神筆手啊,這時,滿清使者如秋後的螞蚱——蔫了。
崇禎帝回到金鑾殿,對滿清使者說:“大明人一筆寫成一個卜字,你該認輸了吧!卜字即仆也,你等永遠是大明的奴僕,你將這寫著卜字的戰錶帶回去,掛在大殿上,記住,你們只配當奴僕。”滿清使者跪在地上,叩頭如搗蒜:“大明能人輩出,不愧是天朝,我們服了……”
費中權寫好了戰表,立了大功,皇上給他封王封侯,讓他進京,享受榮華富貴。可他說啥也不接受皇上的封賞,他不願做官,不願享樂。皇上說:“朕封官你不要,豈不是想做個散人?”
“謝主隆恩,中權就做個散人。”“慢!朕並未封你散人,不必謝恩。”“有道是君無戲言,散人二字從皇上金口中說出,就是對草民的封賞。”崇禎帝無奈,只好順水推舟說:“好吧,朕就封你散人吧!”費中權高興地說,“謝皇上封賞。”
崇禎帝命人做了一塊鎦金大匾,御書:“湖廣神筆手,天下費散人”十個龍體大字,刻在匾上。派欽差大臣送往沔州,高高地掛在費中權的府上。從此,費散人的封號,取代了他的名字,費散人成了名副其實的散人。他利用手中的神筆,專攻繪畫,能畫土成山,畫水成河,畫鳥能飛,畫魚可游……成為明末清初的畫壇宗師,神筆費散人繪畫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藝,給後世留下了傳世之作,費散人的傳奇故事,也在民間廣為傳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