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規模

貸款規模

貸款規模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時期貨幣政策目標而事先確定的控制銀行貸款的指標。

(圖)貸款規模貸款規模

貸款規模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時期貨幣政策目標而事先確定的控制銀行貸款的指標。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一定時點上的貸款總餘額,也就是總存量;二是指一定時期內的貸款增量。這裡所講的貸款規模,主要是指後一層含義,它是指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目標而確定的新投放貸款的最高限額,又稱貸款總限額。 信貸規模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又是實施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於各國的國情和政治、經濟體制不同,選擇的中介目標和手段也有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也不完全一樣。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都規定過商業銀行貸款的限額。

基本簡介

(圖)北京銀行貸款規模的增長圖北京銀行貸款規模的增長圖

歐洲一些國家也曾普遍把控制貸款規模作為貨幣政策工具。許多開發中國家更是如此。當代西方國家進行巨觀調控主要是控制貨幣供應量。

中國選擇信貸規模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因為商品經濟還不發達,經濟利益機制和調控手段尚待健全,經濟主體還沒有形成充分的硬預算約束,存款準備率、利率的變動對抑制信貸需求也尚未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仍需通過有計畫調控信貸規模達到擴張或收縮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從1984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將信貸規模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在編制和組織實施的國家銀行信貸計畫中,首先確定信貸總規模,並通過各家專業銀行總行逐級下達。在一般情況下,除固定資產貸款規模實行指令性控制外,貸款總規模實行指導性計畫控制指標。銀行多吸收存款可以多發放貸款,少吸收存款則應少發放貸款。1985、1988~1991年對信貸總規模重新恢復指令性計畫。

從1989年起,中國人民銀行把貸款規模改稱為貸款最高控制限額,實行了“限額管理,以存定貸”辦法。主要內容有:

貸款最高控制限額為貸款的總“籠子”,各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核批的貸款限額內,主要依靠自己組織吸收存款來實現貸款最高限額。
對貸款最高限額實行“全年亮底、按季監控、按月考核、適時調節”。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核批的季度貸款最高限額為監控指標,分別由各專業銀行總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城市分行按系統和地區監控。各專業銀行總、分行在執行過程中可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季度貸款最高限額。專業銀行分行如有超過核批的季度貸款最高限額,報專業銀行總行批准;專業銀行總行如要超過季度貸款最高限額,則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

實行“限額管理”、“按季監控”的辦法,既有利於從總量上控制住貸款的增長,又有利於進一步打破信貸資金管理的“大鍋飯”,解決中央銀行包專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問題,促進專業銀行面向社會籌措資金。把比較僵硬的信貸規模控制手段,變成有靈活性和選擇性的政策工具,使中國人民銀行能夠對信貸的變化發展進行跟蹤調控和反饋調節。

監控指標

1、資本充足率指標

資本總額月末平均餘額∕加權風險資產月末平均餘額≥8%

2、存貸款比例指標

各項貸款期末餘額∕各項存款期末餘額≤75%

3、拆藉資金比例指標

拆入資金期末餘額∕各項存款期末餘額≤4%
拆出資金期末餘額∕各項存款期末餘額≤8%
4、中長期貸款比例指標

余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期)的中長期貸款期末餘額∕余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期)的存款期末餘額≤120%

5、單個貸款比例指標

對同一借款客戶的貸款總額與銀行資本總額之比不得超過10%,即:對同一借款客戶貸款餘額∕各項資本總額≤10%
對最大十家客戶發放的貸款總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總額的50%,即:對最大十家客戶發放的貸款總額∕各項資本總額≤50%。

評價

1、就可測性而言,在計畫經濟下,貸款規模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所要求的數據統計基本完備。
就可控性而言,雖然各級政府對貸款存在干預,企業和地方政府超計畫貸款需求會形成“倒逼機制”,但只要中央政府認為必要,採取措施貸款規模可控。

就相關性而言,在計畫經濟下,貸款規模同經濟成長和物價上漲之間有較高的相關性。企業資金主要是銀行供給,貸款增加,企業生產規模擴大,經濟成長加快,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意味著勞動力投入增多,工資等現金支出增多,導致消費物價上漲。

另外,貸款規模直接影響社會總需求。在計畫經濟下,貸款是增加貨幣供應量的唯一渠道,貸款規模與貨幣供應量有非常高的相關性。而貨幣供應量的多少對總需求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2、貸款規模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局限性。
在貸款規模與貨幣供應量有相當穩定關係時,貸款規模才與經濟活動有穩定的相關性。失去了嚴格的計畫體制,這種相關性同時也失去了。

貸款規模可控性的基礎是計畫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信貸資金分配體制,隨著體制的變遷已經是單存控制貸款規模困難而且不合理。

新增措施

(圖)貸款規模貸款規模

一、要最大限度將新增貸款規模真正用於支持小企業的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方針,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改善資產期限的配置結構,並堅持總量微調和結構最佳化相結合,確保新增信貸總量用於改善信貸結構,真正用於加大對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一是要單列規模,單獨考核。要按照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的原則,單獨安排小企業的新增信貸規模,單獨考核。要加強資產存量結構調整,貸款回收後,要加大力度投向重點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最佳化存量信貸結構。二是要單列客戶名單,單獨管理,單獨統計。要把握好巨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將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以及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單獨列出各級分支機構支持的小企業客戶名單,以利於客戶經理行銷、信貸審批時準確把握。三是要單獨定價,合理浮動。要在防範風險的同時支持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時履行好社會責任,對小企業貸款利率在風險定價的基礎上合理浮動。不能借發放貸款之機搭銷保險、基金等產品,不能附加不合理的貸款條件,不能變相收取不合理的費用。

二、要進一步增強小企業金融服務功能。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的經營模式和組織架構把“六項機制”落到實處,實現小企業授信的商業性可持續發展。各大中型銀行要增強服務意識,根據小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進行組織架構和流程再造,推進小企業授信事業部制,抓長效機制建設。要建立專門的小企業授信管理部門和專業隊伍,建立分類管理,分賬核算,單獨考核的制度和辦法,建立適應小企業授信特點的授信審批、風險管理、激勵機制、人才培訓和內部控制制度。各地方性銀行機構要充分發揮服務小企業的功能優勢,結合自身特點致力於縣域和社區金融服務,在滿足審慎監管要求、確保穩健經營的前提下,可充分運用所增加的信貸資源加大對當地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民營經濟相對活躍、民間資本雄厚、金融需求旺盛的地區可適當增設機構網點;按照“低門檻、嚴監管”的原則,適當擴大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的試點範圍,加快審批進度。同時,要進一步規範和疏導民間借貸活動。

三、要加大力度推動金融創新。一是要創新小企業貸款擔保抵押方式,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探索權利和現金流質押等新的擔保方式,包括存貨、可轉讓的林權和土地承包權等抵押貸款,以及智慧財產權、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推進股權質押貸款等。二是要在加強監管、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發展信託融資、租賃融資、債券融資和以信託、租賃為基礎的理財產品,拓寬小企業融資渠道。要在規範管理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三是要發展並創新小企業貿易融資手段,特別是擴大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探索非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鼓勵將一般性應收賬款用於支持小企業,包括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提供融通資金、債款回收、銷售賬管理、信用銷售控制以及壞賬擔保等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倉單質押、貨權質押融資,拓展供應鏈融資。四是要與保險公司加強互動。將銀行融資與保險公司的信用保險緊密結合,銀行憑藉交易單據、保單以及賠款轉讓協定等檔案,為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利用保險公司分擔風險能力較強的優勢,擴大小企業融資的能力。五是要將信貸產品、資金結算、理財產品、電子銀行等產品與貿易融資產品有效結合,捆綁行銷,為小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同時,要加強小企業融資財務顧問和諮詢服務,為小企業提供理財服務,並幫助小企業規範運作,有效避免各類經濟金融詐欺,保證資金安全。

四、要科學考核和及時處置小企業不良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堅持風險覆蓋和可持續原則,減少金融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根據自身信貸管理和風險防範的特點和需要,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準確的方法對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小企業不良貸款控制指標和不良貸款比例,對小企業不良貸款實行單獨考核。按照新的金融企業呆壞賬核銷管理辦法,對小企業貸款損失依法及時核銷。

五、要綜合發揮各項配套政策的推動作用。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合理運用財政稅收政策調整的有力時機,加強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幫助出口企業做好資金結算等服務工作。要綜合發揮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風險補償、財稅支持等作用,拓展融資渠道,適應不同行業、不同業績、不同盈利水平的各類小企業融資需求,降低小企業對信貸市場的依賴程度。監管部門和銀行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探索以信用建設為支撐的融資模式,改善小企業融資環境。加快建立適合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徵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違約信息通報機制以及失信懲戒機制,研究制定小企業信用制度管理辦法,提供有效信息共享和傳播平台。

六、要切實轉變作風努力為小企業融資辦實事、辦好事。各單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變工作方法簡單、作風浮躁的問題。由領導帶頭深入小企業做調查研究,做到貼近業務,貼近客戶,貼近市場,要真抓實幹,真正為小企業發展辦實事、辦好事,辦解燃眉之急的事,辦雪中送炭的事。要從銀行自身發展戰略、市場定位出發,培養一批優秀的小企業作為將來忠實的優質客戶群體。單位和機構負責人一定要走出辦公室,走出會議室,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進廠入店的調研活動,切實調查了解新情況新問題,傾聽基層意見,傾聽企業呼聲,面對面的商量辦法,研究措施,以真實的服務、真切的情感、真正的支持,塑造良好的銀行形象,贏得社會的回報,贏得公眾的信賴,為社會經濟發展勇擔社會責任,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