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戾

基本信息

詞語·貪戾

【拼音】:tān lì
【注音】:ㄊㄢ ㄌㄧˋ

詳細解釋

1. 猶貪利。

禮記·大學》:“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戾之言利也。”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貪戾》:“鄭義本謂貪戾即貪利耳,故下注云:‘君若好貨,而禁民滛於財利,不能止也。’一人貪利,而一國作亂,即下章‘財聚則民散,貨悖而入,貨悖而出’之義。”《韓詩外傳》卷六:“如是則持厚者進而佞諂者止,貪戾者退而廉節者起。” 清 唐甄 《潛書·除黨》:“以貪戾之徒,一夕相親,厚於兄弟者,豈以義固哉?將以取人之財也。”

2. 貪婪暴戾。

呂氏春秋·義賞》:“奸偽賊亂,貪戾之道興。”《史記·魏世家》:“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儀德行。” 唐 李紳 《憶壽春廢虎坑》詩:“休逐豺狼止貪戾,好為仁獸答皇明。”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工匠見知》:“趙文華為分宜義子,歐陽必進為分宜妻弟,特以貪戾與闒茸相繼見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