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量化寬鬆

貨幣量化寬鬆

貨幣量化寬鬆是指由央行提高銀行準備金。事實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寬鬆都涉及到資產購買——主要是回購政府債券,以及出售這些資產給央行的銀行準備金賬戶。

基本信息

政策背景

貨幣量化寬鬆貨幣量化寬鬆

央行調控經濟的常用工具是通過利率,以及創造儲備以降低短期信貸市場的利率,特別是儲備市場,也被稱為聯邦基金市場。但是,截至2008年12月,美聯儲已經創造了足夠的儲備來推動聯邦基金利率下降到零的水平,這是聯邦基金利率所能達到的最低水平。一旦到達這一水平後,如果想進一步寬鬆政策,美聯儲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加儲備,而這對短期利率並不能產生進一步的影響。因此,量化寬鬆政策是指央行在短期利率處於或接近零時增加儲備的政策。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1月3日宣布,其計畫進一步購買6000億美元的國債,以拉動經濟復甦。在聲明中,美聯儲表示2011年第二季度之前再購買6000億美元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每個月購買750億。而且,將會根據信息定期評估這一購買節奏和購買資產的總規模,並在需要時進行調整。此次計畫稱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計畫”。

量化寬鬆

第一次量化寬鬆

貨幣量化寬鬆貨幣量化寬鬆

雷曼兄弟於2008年9月倒閉後,美聯儲就趕忙推出了量化寬鬆政策。在隨後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主要是通過將儲備貸給它們的附屬機構,然後通過直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這些超過法律規定的儲備都是銀行自願持有的。銀行願意持有這些超額儲備,是因為它們想向監管者和投資者表示他們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來彌補潛在的貸款損失或滿足任何其它的流動資金需求。

這個在2008年底創建這些超額準備金的過程,通常被稱為第一次量化寬鬆(QE1),其關鍵的目的在於穩定銀行體系。這些超額儲備使得銀行不必通過貸款來恢復其流動性

伯南克採取這項行動是因為他已經從央行在20世紀30年代犯下的錯誤中汲取了教訓。美聯儲沒有在危機期間向銀行提供超額準備金,這是美國的銀行體系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崩潰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量化寬鬆

自2010年4月份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復甦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於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寬鬆:第二次量化寬鬆(QE2)。

伯南克在今年八月份在傑克遜霍爾的聯儲官員聚會中為第二次量化寬鬆打開了大門。但他同時謹慎地指出,量化寬鬆不是一個成熟的補救辦法。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寬鬆政策。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查爾斯・普洛瑟以及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托馬斯・洪尼格今年就一直與伯南克存在異議,他們表現出了對量化寬鬆的強烈質疑。

不過伯南克一直在試圖獲得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的支持。上次閉門會議結束後發表的聲明又將第二次量化寬鬆的大門打開了一點,聲明指出美聯儲認為通貨膨脹率低於目標水平,與美聯儲保持高就業率的的任務不一致。

隨著疲弱的經濟數據繼續被公布出來,對美聯儲將進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明顯。

匯市影響

貨幣量化寬鬆貨幣量化寬鬆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初請、續請失業金人數均出現下滑,好於市場預期。數據顯示,美國9月7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29.2萬人,預期為33萬,與此同時,此前一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未修正,利好的失業率數據令美聯儲縮減qe的預期繼續升溫,非美日內出現小幅下滑,同時澳大利亞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和失業率差於預期,澳元觸及周線20均線後,迅速下滑,下跌125個點,創下近期最大單日跌幅,非美技術上已經出現調整跡象 。

投資者將需要關注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如果該數據錄得良好,那么會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對於美聯儲縮減qe的預期,屆時,美元指數將有望繼續反彈,而非美貨幣將會延續調整,但由於上周五非農數據中,就業人口增長不及預期,所以即使美聯儲在本次利率會議中宣布縮減qe,規模也不會太大,目前市場預期為100億美元,而一旦美聯儲意外沒有縮減qe規模,那么美元指數將會繼續承壓,屆時,短期將會進一步打開新的下跌空間。

QE1

2008年11月25日,美聯儲首次公布將購買機構債和MBS,標誌著首輪量化寬鬆政策(QE1)的開始。

QE2就是第二次量化寬鬆

自2010年4月份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復甦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於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寬鬆

QE3

自2010年6月底,美國的經濟數據例如就業數據等已經接近崩潰,復甦無望,美聯儲為應對無法預期中的危機而不得已展開的又一次的量化寬鬆 

QE4

2012年12月13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 

縮減QE

美聯儲於2013年12月宣布將縮減購債規模,但同時試圖安撫市場,暗示其指標利率保持在低位的時間甚至可能長於其先前的承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