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循環

貧窮循環

貧窮循環在不已開發國家中,貧窮既是其資本形成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 根據納克斯的說法,在不已開發國家中,貧窮既是其資本形成率 貧窮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低,但是

貧窮循環在不已開發國家中,貧窮既是其資本形成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由於這些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低,生活貧困,教育落後,技術水平不高,機器設備短缺,勞動生產率低下,處於貧窮的相互延續和循環之中。

相關介紹

貧窮循環貧窮循環
貧窮的惡性循環理論英國經濟學家辛格於‘”49 年最早提出,美國經濟學家R.納克斯在其1953年出版的《不發 達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中作出了更充分的說明。該理論認為,資 本形成(即資本積累)是經濟發展或增長的重要因素。 根據納克斯的說法,在不已開發國家中,貧窮既是其資本形成率 低下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由於這些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低,生 活貧困,教育落後,技術水平不高,機器設備短缺,勞動生產率低 下,處於貧窮的惡性循環之中。這種循環可以從兩方面考慮:在供 給方面,生產率低導致人均真實收入少,真實收入少意味著用於儲 蓄的部分低,儲蓄率低導致投資率也低,從而導致資本品形成不 足,致使生產率難以得到提高。從循環的需求方面看,真實收入低 導致國內購買力低下,市場狹小,對投資品的需求不高,也導致資 本不足、生產率低下。在這兩個循環中,真實收入水平低是共同的 因素,不論是從需求方面,還是從供給方面,它都是造成投資水平 低、資本不足的原因,但是這也導致真實收入永遠保持在低水平之 上。這就是說,不已開發國家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它們貧窮。 實際上,納克斯的觀點過於片面,無論從已開發國家開始發展階 段,還是從近代貧窮國家實現經濟騰飛的事實來看,貧窮的惡性循 環理論並不是一個普遍的原則。貧窮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低,但是 由於收入分配的極不平等,卻有相當數量的富有階級,他們的儲蓄 相當高,為資本品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所以,關鍵的問題是貧窮國 家的投資條件不具備。在市場狹小方面,也不像納克斯說的那樣, 而是相當多的開發中國家人口眾多,為本國工業品提供了潛在的 廣闊市場。即使是人口較少的國家,也可建立一些生產當地需要的 產品的工廠。雖然隨著許多低收入國家走上經濟發展的道路,惡性 循環理論已被突破,但是其政策主張—貧窮國家應該在國內作 出必要的犧牲,並輔以必要的外援,才能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對開發中國家具有指導意義。

相關詞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