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瓜

貢瓜

貢瓜是紹興的傳統名特產品,歷史上貢瓜曾是紹興的9大貢品之一,故名貢瓜。貢瓜是以青瓜作原料醃製而成。做法是用規定比例的鹽醃青瓜,10至5天撈出再進行醬醃25天左右,即可開壇食用。

基本資料

貢瓜貢瓜
貢瓜是紹興傳統名特產品,與黃酒腐乳齊名。歷史上貢瓜曾是紹 興的9大貢品之一,故名貢瓜。
貢瓜是以青瓜作原料醃製而成。選擇肥壯鮮嫩、6寸左右長度的上等青 瓜,洗淨,陰晾乾,用規定比例的鹽醃,10至5天撈出,清水漂淡,用甜面 醬拌和,一層一層地置入壇內,用黃泥封口,醬醃25天左右,即可開壇食 用。貢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鹹中帶甜,清脆爽口,食用時,洗去醬泥, 切成薄片,拌以麻油,味道十分鮮美,作為食粥,食水泡飯的佐菜尤佳。 由於價廉物美,又能促進食慾,深為廣大城鄉人們所喜愛。
清代,紹興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貢瓜運京進貢。據傳清室皇宮中,早 餐多食小米粥, 用貢瓜作粥菜,妃子們都十分喜歡。據說清廷有一習俗, 從初夏開始,宮中崇尚食素淨的菜餚, 皇親國戚競相效仿,其中就有紹興 納貢的貢瓜。宮中內務府每年將紹興貢瓜以皇上名義,分賜給王公大臣, 然數量微少,不能滿足王公大臣需要,他們就紛紛派人向紹興地方官索要, 紹興貢瓜於是名揚京都。
解放前,紹興城內水澄巷的劉合興、長橋頭的沈通美、草藐橋的鹹亨、 上大路的謙豫及柯橋宋文盛、安昌仁昌等醬園,都生產貢瓜,遠銷全國各 地,還遠銷海外。建國後,貢瓜生產更有發展。70年代圍海造田,廣闊的 海塗成為種植青瓜的基地,為製作貢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80年代後,紹 興生產貢瓜的廠家,市區有鹹亨食品廠、紹興釀造廠和城南食品廠,以及 紹興縣區10餘家醬菜廠,年產貢瓜總量達150噸左右。

相關條目

飲食 烹飪美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